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求知重行
48936700000038

第38章 刘生读书

清朝的时候,沧州有一个姓刘的书生,他性情很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更不愿意出头露面,他只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每天,早上起床之后,便埋头苦读,一直到日落西山月上梢头才停止。书读得多,但用的少,又不和别人交往,所以,若让他讲古书,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得头头是道;若让他处理世事,却显得异常迂腐。

有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伏案研读了整整一年。书上的兵法、条目都烂熟于胸,他自以为弄通了兵法,可以统帅十万精兵了,于是每天异想天开,寻找大显身手的机会。事有凑巧,他居住的地方附近有一伙农民由于受不了官府压迫,聚众造反,他听说后,感到真是天赐良机,这正是自己施展本领的机会,就纠合一队乡兵,自命为首领,亲自率兵去镇压。他以为一定会马到成功,岂料他打仗的理论知道不少,但打仗的实践却一次没有,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布阵,不懂用兵的谋略,更无从处理瞬息万变的战事。初次交锋,就溃不成军,被对方彻底击败,他这个书呆子气十足、自命不凡的“指挥官”也险些送命。可是这件事并没有给他以深刻的教训,他仍执迷不悟,我行我素。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耐不住性子了,心想军事搞不成,也许是运气不佳,那就干点别的吧。他东找西翻找出一部古代水利著作,闭门苦读一年多。把书中写的背了个滚瓜烂熟,自我感觉很好,于是自命为水利专家,雄心勃勃,想一展身手,把以前打仗遭惨败的教训忘了个干干净净。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可以把千里贫瘠土地,改造成肥土良田。他在家闭门不出,精心绘制了一幅水利工程图,苦思冥想,又附了个详细说明,呈送给州官。事情也巧,那位州官新官上任心肠颇热急于踢开头三脚,看了他的设想,以为他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就破例批准他在一个村庄里做实验。他一听,欣喜若狂,迅速实施他的计划,可是按他设计的图纸刚刚掘通沟渠,就遇上了一场大雨,倾盆大雨连降几天,造成洪水泛滥。水从四面八方顺着渠道灌进村庄,到处一片汪洋,田地淹没了,房屋倒塌了,村民无家可归,景象凄凉。

事实证明,他的设想和实验都是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遭到失败。两次惨败,使刘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自此以后,他消沉下来,所有的“雄心壮志”都烟消云散了。每天长吁短叹,他不明白为什么耗掉那么多时日读懂的书弄通的理,办起事来总行不通。因而总是闷闷不乐地独自漫步在庭院里,摇头叹息,自言自语地说:“难道是古人欺骗了我吗?”每日默念这句话不知多少遍,他百思不得其解。不久,就在极度苦闷中病死了。

传说他死后,每当明月清风之夜,人们便常常看见他的灵魂在坟前的松柏树下,仍然同他活着时候一样,一个人踱来踱去,摇首自怜,口中念念有词,满目苦涩之状。伏身仔细倾听,原来,他念叨的还是那句“难道是古人欺骗了我吗?”可见,耿耿于怀的还是这一桩事情。

取自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中的这则故事,看似简单,可给人的启发着实不浅。知、行分割,以知代行,姓刘的读书人所做所为证实了他以古为法,不知变通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把古人的经验奉为金科玉律,而不管实际情况适用不适用,这只能带来悲剧的后果,可悲、可叹,亦可怜。知、行统一才能运用自如,死啃书本,只会僵化、教条,落个身败名裂、自取灭;亡的下场,最可悲的还在于他至死不悟。可见像这种理论脱离实际、信守教条的愚顽不化的行为只能遭到人们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