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48904200000014

第14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疆工业(1978~2007年)(1)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逐步向前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显着变化之一就是中国的工业企业改革。首先体现在投资体制、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通过不断的体制创新,使中国的工业经济在企业的经营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促使新疆的工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是新疆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其次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得到了发展,新疆的个体、私营工业逐渐发展起来。通过招商引资,不少港、澳、台商、外商在新疆建立了工矿企业。再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恢复后兵团工业又发展起来,成为新疆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为新疆工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中央石油开发战略的西移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新疆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新疆工业的发展规划(从“六五”计划到“十五”计划)

改革开放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新疆地区能够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避免了以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保证了新疆工业的平稳发展。

78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1984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制了自治区第六个五年计划,计划的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满足各族人民逐步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自治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在工业方面的计划任务是保证重点企业建设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搞好企业整顿,工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比1980年增长38.9%,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提高优质产品的比重。该计划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据统计,1985年新疆工业总产值达到72.94亿元,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同时,工业基础也得到加强。5年内,通过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发电机组容量33.71万千瓦,原油开采能力为198.77万吨,原煤开采能力为144万吨,水泥生产能力为77万吨,有棉纺锭8.36万锭、毛纺锭2.87万锭,年产食糖1.7万吨,为未来新疆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6~1990年,在国民经济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新疆地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顺利地完成了自治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其中,工业生产发展迅速,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19.92亿元,比1985年增长72.3%。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2100.2万吨,完成计划的118.9%;原油产量达到695.38万吨,完成计划的96.6%;发电量达到69.79亿千瓦时,完成计划的124.6%;钢产量达到36.49万吨,完成计划的114.1%;棉纱产量达到10.19万吨,完成计划的162.5%;布产量达到3亿米,完成计划的113.2%;机制糖达到16.84万吨,完成计划的112.2%。

工业消费品的花色品种增多,货源充足,基本上满足了区内市场的需要。

1991年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提出了未来十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将新疆建成农牧业(粮、棉、油)基地、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轻纺和食品工业基地,逐步建设黄金和有色金属工业、盐和盐化学工业、煤炭工业后备基地,为21世纪新疆经济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其中,具有资源优势的石油和石油化学工业成为新疆工业的重点发展部门。

“八五”期间,根据发展战略,新疆工业在石油化工、煤炭、纺织、冶金等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形成的生产能力主要有:炼钢65.48万吨、轧钢165.3万吨、合成纤维聚合物4.2万吨、合成纤维2万吨、乙烯14万吨、黄金982公斤、煤炭开采262万吨、原油1009.5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00万千瓦。经过5年建设和发展,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石油化工、轻纺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91~1995年,新疆地区累计生产棉花380.42万吨,棉花总产跃居全国第一位,累计生产煤炭12061.18万吨、原油5083.61万吨、天然气41.26亿立方米,新疆已成为国家商品棉、煤炭、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重要供应地。1996年4月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该《纲要》对“九五”时期的新疆工业提出了要求和任务,主要是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工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择优重点扶持,‘九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和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导的化学工业,发展石油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工业,力争在本世纪末把我区建成国家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战略接替区,国家级的综合性现代化化学工业基地。纺织工业要依托丰富的纺织原料,有计划地改造、新建一批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和加工深度,发展服装等下游产品,努力争取把我区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有竞争力的纺织工业基地。培育和发展黄金和有色金属工业,鼓励地矿部门走勘探、开发一条龙的路子,扶持地、县积极参与黄金和有色矿山的开发。

依托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工业。加快建材工业的发展,努力把建材业培育成有活力的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轻工、医药、机械、电子等加工工业和建筑业要努力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特别要结合农业、石油和石油天然气化学工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大技术进步的力度,提高质量和效益。”根据“九五”计划,新疆工业在具有资源优势的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纺织等三大支柱产业上得到较快发展。“九五”期末,其产值占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其中石油石化产值占到40%以上,纺织工业产值占到10%左右;原油产量达1848.43万吨,天然气产量达35.39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2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战略接续区。

世纪之交,中央从中国发展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针对中央的决策,新疆地区也制定了西部大开发规划。2000年7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在《新疆开发规划》中提出了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为基础的市场开拓战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制度创新、扩大开放和科教兴新为动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走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着力培育新的区域和产业增长点,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规划也决定了21世纪初新疆经济发展的道路,对新疆工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2001年初,新疆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该《纲要》中提出了2001~2005年新疆工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是: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石油和石油天然气化工、纺织和食品等支柱和特色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轻工、机械、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建设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和优质纱、优质布基地。“十五”计划对新疆工业的规划最主要的是以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支柱和特色工业。具体而言,就是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积极发展纺织工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番茄酱、果蔬饮料、葡萄酒等特色食品,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建成国家有色金属后备基地。

由于将石油、棉纺、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作为新疆工业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这些行业部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4年,新疆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中,原煤开采496万吨/年、天然原油110万吨/年、石油加工462万吨/年、炼钢183万吨/年、棉纺锭42万锭、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1万千瓦。在投资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3%,石油加工和炼焦业增长99.5%,纺织业增长48.7%,钢铁工业增长2.2倍,有色金属工业增长20.2%。均超过了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率。

(二)轻工业的多样化发展

1981~1985年,针对长期以来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造成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自治区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轻工业,执行中央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政策(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技术革新改造优先,基本建设投资优先,信贷优先,使用外汇引进优先、交通运输安排优先)。新疆轻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6.55亿元,比“五五”计划时期增长了2.63倍,占这一时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7.64%。新疆“七五”计划时期轻工业投资达到18.31亿元,占同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1.31%。除了对老厂进行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外,新疆地方政府还新建了和田、库尔勒、昌吉棉纺厂、伊宁亚麻纺纱厂、新疆毛纺厂、新疆啤酒厂、阿克苏糖厂、鄯善葡萄酒厂和博湖造纸厂等企业。1988年2月26日,国务院专门组织了研究新疆发展棉纺和糖业生产问题的会议,会议认为,新疆发展粮食、棉花、糖料等经济作物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新疆的棉花、甜菜生产以作为国家的商品基地是完全可行的。1989年4月,自治区政府通过了《新疆轻工业第八个五年发展计划》,提出了轻工业产业产品调整原则,即政府重点支持人民生活必需品、支农产品、民族特需用品、高回笼货币产品、出口创汇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和轻工业原料的生产,将新疆建成糖和盐硝的全国生产基地。后来,由于经济领域的治理整顿,新疆工业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199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第八个五年计划中,提出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棉花、盐和粮油等特色农产品被列入新疆的优势资源,作为延伸的产业链,纺织、食品和盐化学工业成为了轻工业中重点发展的领域。

1.新疆的轻工业部门

通过“六五”计划时期的政策倾斜,新疆的轻工业部门得到了大力发展。

1985年,新疆轻工业系统管理的企业达到1026个,有职工9万余人,生产的产品已有100多个品种,比1976年多出60多个品种,产值达到9.51亿元。进入“十五”计划时期,新疆轻工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2006年,已有制糖、造纸、酿酒、制盐、罐头、塑料、乳制品、皮革毛皮制品等37个行业,涉及全部95个工业大类中的采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塑料、造纸、烟草、皮革、家具等22个大类,轻工产品近120种。新疆轻工业中一些重点行业的产品产量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甜菜制糖、番茄制品罐头、啤酒花及其加工、宝(玉)石、盐硝、皮革毛皮、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2000年以来,在自治区政府加速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新疆地区部分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行业发展更快,形成了番茄酱、葡萄酒、啤酒花、果蔬饮料、乳制品、杏酱等一批特色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纺织工业发展势头十分突出。“六五”时期,根据中央优先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指导方针,自治区政府对新疆纺织工业加大了投资力度。这一时期“纺织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3.53亿元,更新改造投资1.41亿元,共计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比改革开放前30年投资总和还多1.38亿元”。通过改扩建,扩大了生产能力,新增生产规模为“棉纺7.74万锭、气流纺2000头、布机1264台、年印染布5600万米、毛纺机490台、丝织机47台,年产针织内衣400万件”,新疆纺织企业还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纺织工业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据1985年工业普查统计,全疆纺织工业企业的专业设备80年代出厂的占50.2%,棉纱的平均支数保持在28~30支之间,主要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居全国纺织企业中等水平。1985年,全疆纺织工业企业达到95个,拥有职工6.5万人,总产值达7.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