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48867400000015

第15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校和师资(4)

知识陈旧。农村中小学有部分教师仍然是代课教师,总体年龄结构偏高,虽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接受新知识较慢。有的当上教师后才去参加进修学习,有的只是经过短期职前培训,有的是半工半教,但都被委以重任。教学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只凭自己极其肤浅的知识和经验上课,自然没有教育质量。教师队伍的知识陈旧,对推进素质教育更为不利。

师资力量缺乏。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工作条件简陋,生活条件差,在职教师转行的转行,跳槽的跳槽,下海的下海;刚毕业的宁愿在城里找一份临时工,也不愿意回乡村中小学教书。师资力量的不足,给素质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教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滞后,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3.教学内容背离实际需要,经济功能低下

我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都缺乏与社会的血肉联系,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环境,农村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否认农村教育在逐步提高,不能否认其在农村青少年基本文化素质方面所做的努力,但目前的农村教育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符合农村发展需要的技能劳动者。农村教育一直在推行应试教育,长期以来,这种趋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应试教育固然使一小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了城市,成为城市生活的一分子,但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要返回农村。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农村地区非常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而且也耽误了对农村急需人才的培养,使农村教育的经济功能十分低下,更使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缺少资金,更缺少人才。

(二)加强农村学校建设的措施

1.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

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实施素教育的关键。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对实施素质有重要意义。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不解放思想就没有开拓性实践,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教育的现代化。各级领导要着眼于时代要求,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学校领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角,学校领导应认真深入地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和精神,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各项制度,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有较强的业务的素质。领导班子应该具备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知识,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其他领域的知识,做到“一精百通”,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和突发事件。

有较强的能力素质。领导者的能力结构要广泛,既要有认识能力,决策能力,又要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更要有工作的灵活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及各种细微的变化,并能正确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权衡利弊,正确及时地做出决策。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改变工作策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善于团结自己的部属,把他们组织起来合理使用。要从大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农村教育的最佳效果。

2.改善办学条件

切实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治理乱收费的现象。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推进素质教育、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提高理论素质。教师有了较高的理论素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调整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教师要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兼收并蓄,达到广厚实的程度,掌握开展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其次,深化教师培训改革。要做到“博”与“专”的统一,由以知识更新为主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举转变,切实提高教师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学校、社会进步的动力,民族素质提高的动力。当今时代,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教育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看问题,以新的论点,新的语言,新的境界进行理论思考,理论总结。教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素质。教师仅凭经验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倡导人文关怀,重建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人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核心。不管是教师或者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感情、思想。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关怀,均有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为此,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要能够关爱师生,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提供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这种人文的关怀比起物质的奖赏更能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能让教师以满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使整个教师队伍更有凝聚力,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学生在这种爱心的呵护下,学得更快乐,能够更健康成长。再者,校园是一块净土,在这里只有书声,只有快乐。为此,学校要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使教师在充满人情味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能够拓展发展空间,胸怀远大理想,让师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与被点燃的火种交相辉映,从而使校园成为大家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使师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共同成长。

5.发挥农村优势,开发校本课程

城镇学校有他们的优势,农村小学却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因此,他们获得了许多农作物栽培、种植的知识,在帮助家庭做家务事时,得到了许多亲身的体验。同时,也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舞台。为此,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利用这一资源,与学校周边的农场、林场开展共建活动,传授学生的栽培知识与农作物管理知识,从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挖掘潜力,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结合学校所处社区特点,及地方人文,因地制宜,积极发掘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隐含的潜力,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按照“主体性、合作性、民主性、选择性、开发性、灵活性、特色性”原则,结合当地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自己特色、符合社区和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与当地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挖掘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以及支柱产业。开发出适合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校本课程。

利用课间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以期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节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师资建设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建设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长期受到社会的忽视。通过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中落后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是导致教师队伍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直接原因。农民工子弟学校必须优化管理方式,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最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农民工子女受教育过程的公平性。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现状与问题

1.教师数量

受访的一所农民工子弟中学有学生800多人,教师38名,生师比例约为22:1,大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比例(12:1)。二是人均课程量过多。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担任一门课程的占46.9%,同时担任两门课程的占30.0%,兼任三门课程的占20.0%,同时教授四门课及以上的占3.3%。也就是说,以一门课为主业的老师不到一半。三是人均授课时数过高。近八成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一周要上16节课以上,即每天3节以上;而公办学校近七成的老师一周只有11-15节课,即每天3节课以上,这两类学校对比鲜明。

2.教师工作能力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令人担忧。一位教师在访谈时谈到该校教师多媒体语音室使用情况,“学校有语音室,但基本上不使用,一个原因是有时候老师太忙,根本没时间制作课件,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老师不会使用语音室的设备或是不会制作课件。”在当今信息时代,电脑、互联网的熟练使用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这种状况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对教育的要求极不相称,不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教师组织归属感与职业行为

有人说,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由一群暂时愿意服务并且随时可以离开的人所组成”。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受访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中,愿意继续在本校工作1年以下的教师占40%,1-3年的占40%,3-5年的占12%,5年以上的占8%。教师组织归属感的虚弱比如导致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不足。在受访教师中,超过一多半的老师没有对民工子女进行过单独辅导,但问及“是否主动联系家长”,86.7%的教师选择了“经常”会。这似乎有些矛盾。其实,据我们了解,为避免事故后的责任追究,学校要求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状况就要向学生家长反映,所以近90%的教师都会主动联系家长。但学校没有规定教师要单独辅导学生。这说明,缺乏职业荣誉感的教师,其行为原则是按规定执行,而不是按需办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的实际变化等很难进入教师的工作安排。

4.教师队伍缺少凝聚力

公立学校的教师有统一的事业编制,工资由财政支付,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从事着同样或者更辛苦的工作,生活却没有太大的保障,职业发展上也不能与公立学校的教师有同等的待遇,在某些场合下甚至会受到岐视。如何才能让教师们得到公正的待遇是每一个接触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人所希望的,也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们所憧憬的。

教师在教学中能过则过,对班级管理置之不理,很少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很少参加学校活动,工作状态萎靡等表现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确实十分突出。校长的办学思想很难融入到教师的工作中去,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很多农民工子弟学校校长的一块心病。没有校园文化,也就没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那么可以说教师们就是学校灵魂的成就者。教师工作没有积极性,教师不能跟校长站在一起,就等于校长没有了领导的对象,也就谈不到校长领导力的发挥。

(二)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从实证来看,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刚性不足,柔性也不足,整体上教师资源处于低端水平,管理状况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发展飘浮不定,师生人心恍惚难安。依据这样一种组织特点,既应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建设,也要以情留人心、以景激人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