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经济新闻实务
48862000000026

第26章 中观经济新闻(3)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帮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江西将完善、提高一批非营利性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增强其中介服务能力。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根据市场需要,广泛开展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信息服务、专利服务、无形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和支撑。

省科技担保公司近期将挂牌营运

在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江西将落实确保两年内省级财政科技拨款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设区市和县(市、区)力争达到2%的要求。此外,由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的省科技担保公司将于近期正式挂牌营运,为科技兴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服务。

院士大力支持江西做低碳农业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江西在产业选择上主要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新兴生态产业。论坛上,赵其国院士认为江西具有良好的条件发展低碳农业,演讲中,他表示,江西可以采取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技术发展低碳农业,建议江西制定低碳农业相关政策,如固碳的补偿制度、补贴标准、投资税收、农业碳汇研究等。“在鄱阳湖发展低碳经济,让江西的生态农业开发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他说。

(大江网讯2009-08-0108:27:06)

(三)探索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

区域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是,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拓展深入,并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区域经济报道应当明确这样两个思路: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应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第二,区域经济合作符合国家利益,符合区域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开展区域合作,如何把本地区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各经济区域基础条件不一样,自身比较优势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探索本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便成为各经济区域发展的最大课题,同时也成为新闻媒体十分关注的课题。我国媒体,都十分重视刊发这样的报道。

2009年8月25日,《湖北日报》刊发了《湖北农业的希望在汉江》的产经观察文章。这篇报道开篇明确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报告,亚洲需要投入重金来实现其农业灌溉系统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否则难以满足急剧增加的粮食需求。接着详尽说明了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紧迫局面和国家在2020年前粮食增产规划中向湖北省下达的增产16.5亿斤的任务。面对这样的局面,湖北省政府决定到2020年要使本省粮食再增产50亿斤。文章接着分析了汉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同时指出,汉江流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建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篇报道,为湖北粮食增产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对于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例文4—3

湖北农业的希望在汉江

王润涛

日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警告,亚洲各国需要投入重金来实现其农业灌溉系统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否则难以满足急剧增加的粮食需求,将不得不依赖更多的粮食进口。

对中国而言,随着人口增加,粮食消费刚性增长。同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而生物燃料发展,导致全球粮食消费增加,国际市场粮源偏紧,粮价波动变化加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总体来讲,我国粮食供应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紧平衡状态,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国务院7月出台《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把湖北定位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要求湖北到2020年新增16.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完成全国3.3%的目标任务。

2008年,湖北粮食总产222.5亿公斤,居全国第10位,增产4.2亿公斤,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新高,达到380公斤。据预测,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将由目前的每年375公斤增加到2020年的395公斤。按湖北人口自然增长率3.23‰计算,到2020年,全省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250亿公斤,比目前增加27.5亿公斤。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北理应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每年还需要调出省外一定数量的商品粮。结合湖北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亿公斤。这既是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我省义不容辞的责任。

审视省内的粮食生产,历史的经验、现实的条件、发展的机遇相互交织,自然聚焦到汉江流域。

我省境内,汉江流域耕地面积1649万亩,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有效灌溉面积1196万亩,占全省的50%以上,土地资源富集。汉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鄂北岗地的全部和江汉平原的大部,这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历来,汉江流域是我省小麦、水稻、棉花、油料、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的主产区。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137.5亿公斤,占全省的6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口水库加高加固,汉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标准,农田灌排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堤防保护范围内,现有农田具备深度开发的条件;保护范围外的土地资源,可在确保防洪的前提下,进行整治开发。流域内丰富的土地资源潜力,将得以充分发挥。

据测算,汉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可为我省新增粮食产能15亿公斤:一是,汉江中下游及其支流洲滩围垸,可建成高产稳产农田,新增耕地50多万亩,新增粮食产能5亿公斤。二是,流域内14个分蓄洪区,共有土地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深度改造开发这些处于“大水丢、小水收”状况的低标准农田,可以建设90万亩左右的稳产高产农田,新增粮食产能5亿公斤。三是,丹江口水库和六级梯级枢纽的投入运行,抬高了干流水位,可使大型灌区实现自流灌溉,改善恢复灌溉面积74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5亿公斤。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对实现全省增产50亿公斤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省将以国家确定的襄阳、南漳、老河口、宜城、枣阳、京山、沙洋、钟祥、应城、安陆、曾都、仙桃等12个产粮大县市为重点,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把汉江流域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安全战略基地。

到2020年,汉江流域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省委、省政府已经责成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编制《汉江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汉江流域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是个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抢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和扩内需保增长的契机,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建立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汉江流域这方沃土,蕴藏着粮食增产的潜力,承载着湖北农业发展的希望。

产经观察

(《湖北日报》2009年8月25日)

2006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口号,并成立了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研究实施中部崛起的政策。2006年以来,中部各省市纷纷组织论坛,编制规划,研讨中部崛起的战略,并积极赋予实施。三年以来,中部崛起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西部地区更是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2009年8月,《人民日报》连续刊出区域经济观察·特别策划《辩证看待“快”与“慢”(上、下)》两篇文章,并配发编者按,进一步指导中部各省市区域经济建设。

例文4—4

怎么看中西部地区的“快”

区域经济观察·特别策划 辩证看待“快”与“慢”(上)

侯露露;钱伟;刘先云

编者按:当前,中西部地区大多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小。此轮基础设施投资对中西部发展拉动较大,此外中西部大多数省份已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中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中央多年来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的崛起也大大拓展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8月的炎炎夏日下,走进马鞍山钢铁公司的生产车间,曾经停产的生产线如今正在加紧生产,马钢已经从连续亏损的阴影中走出,6月盈利达到1.4亿元。

在辽阔的中西部地区,有许许多多像马钢这样的企业,正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踏上加快发展的轨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但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一个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中西部各省份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上,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高居全国第一。

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地区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表示,中央出台一揽子计划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均明显加快。

中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正是得益于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的崛起也大大拓展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中西部经济增速普遍超过东部

根据中部六省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部六省除山西外,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达到11.8%,湖北为11.3%,江西为10.6%,河南为8.2%,湖南为12.8%。抓住机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5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增幅比去年四季度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上半年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作用下,安徽经济下行调整探底已基本结束,正朝回升阶段转化。这不仅说明国家和我省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及时、有效,也为下一步经济稳步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对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徽省统计局副局长倪胜如说。

在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开展全民创业,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成长,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以安徽省为例,2009年上半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11795户,比去年同期和年初分别增长了2525户和1282户。安徽上半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正是中部六省的一个缩影。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更是喜人。来自重庆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增强,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积极向好,经济呈现快速回升态势: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刺激下,上半年重庆市经济加快复苏。上半年重庆实现增加值2320.47亿元,增长12.5%。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系列今年1到5月份西部经济形势的数据。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市场、工业生产及财政收入增幅等数据均表明,今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明显高于全国和中东部地区。

在上半年全国各省市GDP增速高于12%的六个省区市中,西部的内蒙古、四川、广西、重庆占了四席,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