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普利策
48858900000011

第11章 报业大王(2)

为了上述的理由与目的,新的《世界报》愿与社会上有志之士携手并进。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约瑟夫刊登了许多精彩的报道与社论。其中一篇社论更是对纽约的富人显要发出了猛烈的抨击。约瑟夫写道:“有钱人以他们的服饰与地位而自觉高人一等,他们自认为是美国的统治阶级……事实上,美国真正的统治者应该是维持国家生产命脉的工人阶层。”

然后,约瑟夫道出了《世界报》在推动社会改革上应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奢侈品应该课以重税。

二、土地、马匹、钱财等遗产应课以重税。

三、巨额收入要缴税。

四、大型工业要缴税。

五、享有特权的商业集团要缴税。

六、进口货物要缴税。

七、政府各分支机构的服务态度应该改善。

八、惩治贪官污吏。

九、惩治贿选者。

十、惩治那些左右工人投票意愿的不法之徒。

这是普利策颁布的“十诫”,每一条都与民众息息相关。这些表明《世界报》是一份真正为老百姓说话的报纸,是民众的喉舌。普通民众看到了这一点,结果使《世界报》销量大增,甚至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盛况。

从来没有哪一份报纸能引起民众这么大的兴趣。普利策的秘诀很简单,民众渴望知道自己身边发生过的以及正在发生的任何事,他们想知道所有的真相。他们需要一份接近他们的报纸,这份报纸必须是以他们的语言写成的,是站在他们的立场说话的,是为他们谋取利益的。

自1870年以来,约有500万以上的移民来到了美国。在最近10年中,纽约的人口差不多增加了50万。这些新移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只能读懂简单的文字。普利策的报纸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文字,来描述跟民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从《世界报》的行文风格上不难看出,普利策正是那种关怀穷人、嫉恶如仇、对社会改革无比热诚的人。

每天上午11点,普利策一定会同科克里尔及本地新闻编辑主任大卫·萨顿开会讨论社论方针。

普利策是个勤奋节俭的人,尤其在对待钱方面——但是他付给员工的薪水却很高——这一点从来没变过。他印刷的报纸用的是最廉价的白报纸、油墨,以及老旧的字体。有一阵子,报馆大楼洗手间的肥皂被取消了,甚至白开水中的冰块也不见了。后来因为普利策自己不喜欢喝开水,冰块才又开始供应。

现在,《世界报》已成功地站稳了第一步,普利策有时间来挑选一个优秀的总统了。他对纽约州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有极好的印象,克利夫兰来自人民大众,没有贵族血统,并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刚强的个性取得了成功。在一篇社论里,普利策认为民主党应该找个像克利夫兰的人来当总统候选人,并呼吁民主党人团结起来。

当克利夫兰顺利地被提名后,《世界报》列举出四个支持他的理由——

他是个老实人。

他是个老实人。

他是个老实人。

他是个老实人。

《世界报》成了拥护克利夫兰入主白宫的最主要的报纸。普利策在社论上大力呼吁,告诉选民克利夫兰是总统的最佳人选。克利夫兰当选后,《世界报》被公认为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政论性报纸。

《世界报》的销量与日俱增。普利策买下报纸三个月之内,每天的销量即由22761份跃升到39000份。到了年底,《世界报》的销量已经与纽约最大的几家报纸相当。到了第二年,《世界报》的销量就跃居纽约市第一了。这意味着那些几乎从来不看报的人也成了《世界报》的读者。普利策非常了解读者的兴趣和心理,因而他能够把《世界报》办成一份人人爱看的报纸。

《太阳报》的总编达纳当时64岁,是纽约编辑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位,他对普利策经营《世界报》的成功提出了他的看法:

“虽然这个城市的报纸并不特别重视普利策先生,但是我们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不愿替别人作免费的宣传是人的天性,但这并不阻碍我们来欣赏这样一个人……尤其他以前还当过《太阳报》的通讯记者,他当时的杰出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普利策先生天生反应灵敏、才华卓越,极富创造力。”

在短短的几年内,《世界报》已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传奇,这使得美国报业界不得不对普利策刮目相看。虽然很多资深的编辑并不喜欢普利策的报道风格,但是他们都无法否认,这种方式确实能抓住人们的心,让人们心甘情愿花钱来买一份这样的报纸。因此,纽约的很多编辑也开始抄袭《世界报》的写作风格。为了同《世界报》竞争,许多报纸也纷纷降低价格,但是这些对《世界报》未构成任何威胁。

这时候,普利策手下的工作人员才明白,他们的老板是一位近乎神话般的人物,虽然他脾气火暴,可是他超然的判断力,以及与生俱来对新闻的敏锐性,都表明他天生就是干这行的。虽然普利策已经不再亲自写新闻稿了,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他还是愿意帮助他们。

普利策已经是新闻行业中的佼佼者,他认为《世界报》的销量跟自己付出的时间、精力、心血成正比。

的确是这样的。虽然现在不用普利策亲自写稿了,可是他每天仍拼命工作着。此时,普利策已经拥有三家报纸——《世界报》《世界晚报》《世界星期报》。三份报纸巨大的工作量透支了他的体力和健康,也损害了他的神经,他的头痛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他觉得连走路都有些吃力,可是他从不肯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会儿。

为自由女神像募捐

由于热衷于政治,1885年,普利策在一次国会代表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纽约市的参议员。此后,他常常到华盛顿参加议会,讨论一些令人头疼的关税议案。

现在的凯蒂非常不快乐。他们的小女儿凯瑟琳一个月前夭折了,凯蒂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

“约瑟夫,我们一家人已经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了,孩子们平时都见不到你。以前你经营《世界报》的时候,还有时间回家吃饭,可是现在……”

普利策知道自己应该回到家里,而不是在华盛顿讨论一些永远都没有结果的议案。他抱住悲伤的凯蒂,内疚地说道:“我真是个笨蛋!我真不懂为什么要到国会去,我要立刻辞职。”

“我觉得你是爱上别的女人了。”

“老实告诉你,确实是这样。”普利策故作认真地对凯蒂说。

“约瑟夫!”凯蒂简直不敢相信。

“她是个法国女人,而且比你漂亮多了,亲爱的。”

“她是谁?”凯蒂绝望地问道。

“自由女神!”

普利策说的是真的。他在国会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法国工人捐资25万美元,建造了一座壮观的、象征自由的女神像,以纪念两国的友谊。这座自由女神像原是准备安置在哈德逊河口较高的地方,以便让每一个进入纽约港口的人都能看得到。但是美国国会却不肯拨款为这座重225吨的女神像建一个基座。因此自由女神像一直滞留在法国。

约瑟夫决定筹募一笔款项,使这份意义深远的礼物可以早日抵达纽约。在《世界报》的社论里,他写了一段颇引人深思的话——

法国送了这么美丽的礼物给我们,可是我们竟找不到一块安置它的地方,这对纽约市,对我们的共和国来说,是一种难以洗刷的耻辱!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能够拯救女神,那就是我们必然尽快筹款。

《世界报》是属于全体美国人民的,现在我在此呼吁大家捐款。铸造自由女神像所花费的25万美元是由法国工人负担的,我们不要期待百万富翁出这笔钱,自由女神不是法国百万富翁送给美国百万富翁的礼物,而是全体法国人民送给全体美国人民的礼物……

请大家响应我们的号召……作一点贡献吧,哪怕微不足道……让我们期待美国人民的响应。

由衷的恳切与慷慨的言辞感动了公众,此后《世界报》不断刊出的建筑塑像的消息和言论,更把这种情绪推向高潮。普利策自己带头捐了250美元,并委派他的下属负责筹款。

《世界报》计划为塑像筹集10万美元,一共有12万人参加了募捐,从5分钱到250美元数目不等,表达了每个人对女神这一伟大形象的敬慕。

其他报纸对募捐表现出异常的冷漠。1886年10月,当自由女神耸立在纽约港口时,普利策与许多显要、富翁一起站在了主持仪式的行列中。

女神塑像是由法国人设计及建造,底座上铭刻的诗来自于犹太女诗人玛·拉扎露丝——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这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塑像,当自由女神像耸立在小岛上时,全美国人都感动了——自由女神,多么不凡的意义!

《世界报》曾这样评论用纹理细密的大理石铸造的神像基座:“需要捐款的时候,纽约那些吝啬的百万富翁们却对自由女神漫不经心,紧紧扣住自己的口袋。如果这底座的大理石有他们的心肠一半坚硬,就堪称头等大理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