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对食物养好肾
48855100000017

第17章 食养春夏秋冬—四时五脏互养(5)

原料:红薯300克,水发大米100克,水发黑米70克,无花果35克

制作:

1.红薯洗净去皮切小丁块,备用。

2.砂锅中注水烧热,放入无花果、大米、黑米,煮沸后用小火煮约30分钟,至米粒变软。

3.倒入红薯丁,用小火续煮约10分钟,至食材熟透,再煮片刻,关火后盛出,装入汤碗中,即可。

桂圆花生黑米糊

小贴士

此粥健脾补肾、养血益气,尤其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原料:水发大米120克,水发花生米90克,水发黑米80克,桂圆肉25克

调料:白糖20克

制作:

1.取榨汁机,把大米、花生、黑米倒入搅拌杯中,加入纯净水,搅成浆汁,倒入碗中,待用。

2.砂锅中注水,放入桂圆肉,烧开后用小火煮约10分钟,至桂圆熟软,加入白糖、米浆。

3.搅拌均匀,烧开后用小火煮约8分钟,至米糊黏稠,关火后盛出煮好的米糊,装入碗中即可。

黑豆

健脾益肾、利水下气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相宜搭配

黑豆+红枣

黑豆有补肾活血的功效,红枣有补中益气的功效,二者搭配食用补肾养血的功效更强。

黑豆+鲤鱼

二者搭配煲汤食用,具有补肾健脾、补血催乳的功效,尤其适合产后乳少的妇女食用。

★补肾说法

黑米具有健脾益肾、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据《本草汇言》中记载,黑豆煮汁饮,能润肾燥,止盗汗。黑豆中还含有核黄素、黑色素,有防老抗衰、增强活力、美容驻颜的功效。

★食用建议

选购黑豆时应注意,以豆粒完整、大小均匀、颜色乌黑者为好,由于黑豆表面有天然的蜡质,会随存放时间的长短而逐渐脱落,所以表面有研磨般光泽的黑豆不要选购。食用时,不宜将皮去掉,其富含花青素,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

★特别说明

①黑豆适合脾虚水肿、小儿夜间遗尿、老人肾虚耳聋、白带频多等患者食用。

②不宜过多食用炒熟的黑豆,主要由于其热性大,多食易上火,尤其是小儿不宜多食。

黑豆乌鸡汤

小贴士

黑豆滋肝补肾、活血补血,搭配乌鸡,能起到补血益肾、养心安神的效果。

原料:乌鸡肉250克,水发黑豆70克,姜片、葱段各少许

调料:盐3克,鸡粉3克,料酒4毫升

制作:

1.将洗净的乌鸡肉切成小块,锅中注水烧开,倒入鸡块,煮1分钟,汆去血水,捞出待用。

2.砂锅中注水,倒入黑豆,用大火烧开,放入乌鸡肉、姜片,加料酒,烧开后用小火炖30分钟至鸡肉熟透。

3.放入盐、鸡粉,拌匀调味,将煮好的汤料盛出,装入碗中,放上葱段即可。

黑豆花生牛奶

小贴士

本品经常食用可以补益肝肾,改善脱发、须发早白等症状。

原料:水发黑豆、水发花生米各100克,牛奶150毫升

调料:白糖6克

制作:

1.取榨汁机,倒入黑豆、花生米,注入矿泉水,盖好盖子,通电后选择“榨汁”功能,搅拌至材料成细粉状,即成生豆浆。

2.砂锅上火烧热,倒入牛奶、生豆浆,大火煮约1分钟。

3.待汁水沸腾,加入白糖,续煮片刻,至糖分完全溶化,再掠去浮沫,关火后盛出煮好的黑豆花生牛奶,装入杯中即成。

黑芝麻

补益肝肾、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

归肝、肾、大肠经。

相宜搭配

黑芝麻+桑葚

二者煮粥同食,可补肝肾、润五脏、清虚火,常服可治病后虚羸、须发早白、虚风眩晕等症。

黑芝麻+核桃

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可延缓衰老,核桃有很好的补脑益智的作用,二者搭配,可增强智力,抗衰老。

★补肾说法

黑芝麻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一直被认为是补肾益精的佳品。现代研究发现,黑芝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抗衰老作用。

★食用建议

品质好的芝麻色泽鲜亮、纯净;大而饱满,皮薄,嘴尖而小。其外皮营养丰富,食用时宜将其碾碎,更有助于营养的吸收。

★特别说明

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的患者忌食,可能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核桃黑芝麻酸奶

小贴士

核桃养血安神、补肾养阳,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冷痛、遗精滑精等有防治作用。

原料:酸奶200克,核桃仁30克,草莓20克,黑芝麻10克

制作:

1.将洗净的草莓切小块,锅置火上烧热,放入黑芝麻,中小火翻炒匀,至其散出香味,关火后盛出待用。

2.取备好的杵臼,倒入核桃仁,用力压碎,放入黑芝麻,再碾压至食材呈粉末状。

3.将捣好的食材倒出,装入盘中,即成核桃粉,待用;另取玻璃杯,放入草莓,倒入酸奶,再均匀地撒上核桃粉即可。

黑芝麻花生豆浆

小贴士

本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润肠通便、促进排毒。

原料:黄豆50克,花生米30克,黑芝麻30克

调料:冰糖适量

制作:

1.将已浸泡8小时的黄豆倒入碗中,放入花生米、清水,搓洗干净,倒入滤网,沥干水分。

2.把黄豆和花生倒入豆浆机中,放入黑芝麻、冰糖、清水,至水位线即可。

3.盖上豆浆机机头,开始打浆,约15分钟,即成豆浆,断电,取下机头。

4.把煮好的豆浆倒入滤网,滤取豆浆,倒入杯中,用汤匙捞去浮沫,即可饮用。

板栗

补肾气、强筋骨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

相宜搭配

板栗+鸡肉

鸡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二者炒食,健脾益肾,适用于肾虚腰酸腿痛、小便频繁、脾肾虚寒、慢性腹泻等病症。

板栗+大米

板栗与大米熬粥食用,能健运脾胃、补肾强筋骨,尤其适合老年人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腰膝酸软无力。

★补肾说法

板栗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据《名医别录》中记载,板栗“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对肾虚有良好疗效,故有“肾之果”之称。

★食用建议

食用板栗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或做在饭菜里吃,最好不要饭后大量吃。这是因为栗子含淀粉较多,饭后吃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不利于保持体重。另外,如果生栗子表面看起来颜色光亮,深如巧克力,则为陈年板栗,新鲜的板栗颜色稍浅,表面像覆了一层薄粉。

★特别说明

板栗生食难化,熟食易滞气,脾虚消化力弱者以及湿热者不宜多食。

莴笋烧板栗

小贴士

莴笋利五脏,补筋骨,搭配板栗更能起到健脾益气、养血补肾的作用。

原料:莴笋200克,板栗肉100克,蒜末、葱段各少许

调料:盐、蚝油、水淀粉、芝麻油、食用油各适量

制作:

1.莴笋洗净去皮切块,锅中注水烧开,加入盐、食用油、板栗、莴笋块,煮至食材断生捞出。

2.用油起锅,放入蒜末、葱段、板栗、莴笋、蚝油、清水、盐,小火焖煮至食材熟透。

3.用大火收汁,倒入水淀粉,翻炒均匀,再淋入芝麻油,翻炒至食材入味,关火后盛出煮好的食材,装入盘中即成。

板栗燕麦豆浆

小贴士

本品补肾强筋,促进肠胃蠕动,常食可增强免疫力、抗衰老。

原料:水发黄豆50克,板栗肉20克,水发燕麦3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制作:

1. 板栗肉切块,备用;把已浸泡8小时的黄豆倒入碗中,再放入清水,搓洗干净,放入滤网,沥干水分。

2. 再倒入豆浆机中,加入板栗块、燕麦、清水,至水位线即可。

3. 盖上豆浆机机头,启动豆浆机,约15分钟,即成豆浆,把榨好的豆浆倒入滤网,滤去豆渣,倒入碗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至其溶化即可。

乌鸡

平肝祛风、益肾养阴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肝、肾经。

相宜搭配

乌鸡+黄芪

二者煲汤食用,可益气补血,能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力,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

乌鸡+红枣

乌鸡和红枣一起炖食,有补益气血﹑滋补肾气﹑益肝明目的功效,适合久病体虚以及素体虚弱的人群食用。

★补肾说法

《本草再新》中记载,乌鸡“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等症。现代医学认为,乌鸡对于病后、产后贫血者具有补血、促进康复的食疗作用。

★食用建议

炖煮乌鸡时,宜用砂锅小火慢慢炖煮,这样能使其所含的营养物质充分溶解出来,有利于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

★特别说明

①适合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等患者食用。

②感冒发热、咳嗽多痰或湿热内蕴而见食少、腹胀者、有急性菌痢肠炎者忌食。

滑子菇乌鸡汤

小贴士

本品补血益肾、养心安神,适合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者食用。

原料:乌鸡400克,滑子菇100克,姜片、葱花各少许

调料:料酒8毫升,盐2克,鸡粉2克

制作:

1.锅中注入适量水烧开,倒入乌鸡块,淋入料酒,煮至沸,汆去血水,捞出待用。

2.砂锅中注水烧开,倒入乌鸡,放入姜片、滑子菇、料酒,搅拌匀。

3.烧开后用小火煮40分钟,至食材熟透,放入盐、鸡粉,用勺拌匀调味;关火后盛出煮好的汤料,装入汤碗中,放入葱花即可。

夜交藤乌鸡煲

小贴士

夜交藤养心安神,乌鸡滋阴养肾、补肺益气,非常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原料:乌鸡块400克,夜交藤20克,姜片、葱花各少许

调料:盐3克,鸡粉少许,料酒8毫升

制作:

1.取一个隔渣袋,放入夜交藤,系紧袋口,制成药材包待用。

2.锅中注水烧热,倒入乌鸡块、料酒,用大火煮约1分钟,汆去血水,捞出待用。

3.砂锅中注水烧开,放入药材包,倒入乌鸡块、姜片、料酒,煮沸后用小火煲煮约40分钟,至食材熟透,加入盐、鸡粉,转中火续煮片刻,至汤汁入味;关火后盛出煮好的乌鸡汤,装入碗中,撒上葱花即成。

四季养脾-补后天之脾,养先天之肾

四季都要养护后天之本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在五行属土,为后天之本,对于脾所对应的季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谈道:“脾胃皆属乎土……土为万物之本,脾胃为脏腑之本……此所以四时五脏,皆不可一日无土气也。”五脏都需要脾土为其供应气血,一日也不可缺少脾土的资助,可见脾土的养护当在四季的每一天。

在一年四季中,春季阳气升发,内应于肝,若阳气升发不畅或太过,都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继而损伤脾胃,造成脾胃疾病。因此,春季养肝的同时也要护脾胃,在饮食上应做到“少酸增甘”,即少吃酸的食物,适当多吃甘味。夏季暑热多雨,暑热容易与湿邪相合,侵犯脾胃,导致脾胃湿热,多发肠道疾患。人们在夏季发生腹泻的情况要多于别的季节,也是脾胃受到伤害的表现。秋季主燥,内应于肺,肺与脾胃同主气,初秋时节,暑湿尚未散去,脾胃功能尚未恢复,很容易受伤。冬季天气寒冷,内应于肾,寒冷伤肾而累及脾胃。所以,四季皆可伤脾胃,一年四季都要养好脾胃,才能保证五脏功能的正常。

后天之脾可以养先天之肾

脾为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本原,负责藏纳精气。肾脏所藏的精气每天都在消耗使用中,为了保证精气的充足,脾脏需要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能源,肾藏精功能的正常运转实际上有赖于脾土对饮食水谷的运化功能。中医认为,脾与肾,即“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而至脾阳不足,若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久则可累及肾阳不足。因此可以说,四季补养脾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涵养肾水,健脾同样是补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季养脾饮食攻略

脾胃接受饮食水谷,通过本身的运化,将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而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所以说脾胃是食物、水液代谢的中转站,如果它出现问题,水湿就会泛滥成灾,水湿积聚为痰,痰湿潴留体内就会产生疾病。那么,日常饮食中应该怎样调养脾胃呢?

春天肝旺脾弱,脾胃的饮食调养上,孙思邈在《备用千金要方》中早有说法:“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甘味入脾,有补脾之效,为了扶助脾土,可以适当进食一些甘味食物,如糯米、山药、红枣等。此外,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升发,这就要我们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助阳外泄,使肝木生发太过而克伤脾土。

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湿气较重,湿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特别是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之气机不畅,饮食运化失常,使人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甚至发生胃肠炎、痢疾等病。夏季的湿邪可来自于我们日常的饮食。夏天的寒凉饮食,特别是冰冻的冷饮,会产生寒湿之邪而导致暑湿兼寒的病症。因此, 虽然是夏季,我们还是要少吃寒凉食物。除了少食寒湿之品外,还应注意除湿,如可适当食用一些扁豆、薏米、绿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秋季之时,因为经过炎炎夏日,体内能量消耗较大,饮食调理也要随之变化。此时需要注意食物的保暖,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并选择清淡、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多喝粥。在中医养生里,古人提倡立秋开始每天早晨就应该多吃粥,健脾益胃,帮助脾胃滋阴,以助人体阴阳平衡。

隆冬时节,天气寒冷,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也慢慢降低。此外,由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因此,要注意不能过食,否则不仅容易使人发胖,还会妨碍脾胃的消化。

糯米

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

相宜搭配

糯米+红枣

红枣补中益气,糯米益气健脾,二者搭配煮粥食用,对于脾虚久泻及肺虚易汗者尤为适宜。

糯米+百合

百合滋阴润肺,糯米健脾养胃,二者煮粥食用,适用于胃脘疼痛及心烦不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