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对食物,养好肠胃
48854600000003

第3章 肠胃健康的关键在饮食(3)

牛奶疗法

由于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且有较好的润滑特性,一直被广泛用于肠胃溃疡病的饮食治疗,直到后来被证明牛奶是一种强力的促胃酸分泌剂后才停止使用。牛奶的促胃酸分泌作用主要由于所含的钙和蛋白质成分所致。研究表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可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抗酸剂。所以,肠胃病患者常饮牛奶并不利于养好肠胃。

肠胃不好的人要多补充膳食纤维

肠胃病初期没有合并出血或未处在疼痛阶段的患者,可以适当食用含纤维素的粗粮或蔬菜,从而加快胃的排空,促进肠胃功能运行。而对于一些肠胃蠕动较慢,经常出现便秘的患者,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它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肠胃功能差者过量食用膳食纤维反而会对肠胃造成刺激。

此外,膳食纤维在阻止人体对有害物质吸收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过多的膳食纤维,很可能把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带出体外,从而造成营养不良。所以补充膳食纤维要适量,吃高纤维食物要适可而止。

◎对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膳食纤维也并非多多益善,应适可而止。

只要按时服药,烟酒可以照常

很多肠胃疾病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烟酒危害会少一些。事实上,很多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许多是因为烟酒控制欠佳所造成的。烟和酒都是能够影响胃酸分泌的物质,烟草中所含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这是引起胃食管反流或其他肠胃不适症状的原因之一。即便平时认真服药,也只能抵消很少的一些损伤,而且烟和酒会影响药物的作用,使其功效得不到有效发挥,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加醋有利于食物营养元素的析出

很多人喜欢在烹饪青菜时加一些醋,认为醋一方面可以促进其中营养元素的析出,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食欲。青菜中的叶绿素对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炎及贫血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但青菜中的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极不稳定,其分子中的镁离子可被酸中的氧离子取代,而生成一种暗淡无光的橄榄脱镁叶绿素,这种叶绿素的营养价值就大大降低了,不仅不利于各类消化道器官疾病的康复,甚至会造成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烹饪青菜时不宜放醋,因为醋会破坏青菜中的叶绿素,不利于消化道疾病的恢复。

天气炎热吃冷藏西瓜,不会损伤肠胃

夏季西瓜大上市,很多人为了追求足够的凉爽,喜欢将西瓜冷藏后再食用,但这样做对脾胃并非好事。西瓜在冷藏中,瓜瓤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瓜瓤所吸收,人们食用后,口腔内的唾液腺、味觉神经和牙周神经等,往往会因受到冷刺激而处于麻痹状态,而且西瓜本来就是性寒之品,冷藏之后寒性更重,无疑会有损脾胃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脾虚泄泻等肠胃病症。

饭后饮茶可以清理肠胃,促进肠胃蠕动

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胃液和肠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但是当鞣酸进入胃肠道后,就会抑制它们的分泌,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继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饭后不宜马上饮茶。

饭后立即运动,促进食物消化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有“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的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只是适应于不同的人罢了。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饭后不要走,尤其适于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平卧片刻。一般来说,饭后剧烈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肠胃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疾病,因此饭后运动应慎重,尤戒剧烈活动。

红薯能促进肠胃蠕动,可以大量食用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很多人认为可以大量食用。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红薯不论生吃还是熟吃,都要适可而止。生红薯中的植物细胞未被破坏,大量食用后难以消化,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生红薯容易被寄生虫和病菌污染,食用后有得寄生虫病和患肠道感染的危险。而熟红薯含“气化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吃多了容易胀气,使人腹胀、打嗝、放屁等。因此,无论红薯是生的还是熟的,都不宜多吃。

幼儿常喝酸奶

酸奶富含维生素A,仅适用于对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儿食用,以促进其营养吸收与排脂,而对发育正常且需要脂肪的儿童来说,是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的。酸奶中含有较多的乳酸菌,乳酸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生成抗生素,虽能抑制和消灭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体中许多有益菌群的生长,过多的酸奶还会影响胃肠正常的消化功能。

◎对于正常发育的幼儿来说,过多摄入酸奶会影响肠胃的正常消化功能。

针对不同人群调养肠胃的饮食攻略

不同人群身体状况不同,肠胃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脾胃虚弱的小儿、青春期、成年人、孕产期、更年期、老年人等不同人群,调养脾胃的饮食攻略也不相同。

小儿脾胃虚弱的调理法

小儿脾虚证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脾胃功能虚弱,小儿表现出面色萎黄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或稍微多食大便中即有不消化残渣,大便多不成形,易出汗,平时易反复感冒等症状。

对于脾胃虚弱的儿童,首先是喂养得当。脾胃虚弱的孩子不宜进补过多食物,避免增加其脾胃消化、吸收、利用的负担。孩子如果不吃,就不要强迫他吃,能吃多少算多少,避免伤食,同时要重视给孩子多喂水。

其次要挑选营养较高、容易吸收的食物,有助于补充小儿营养。在加辅食时,脾胃虚弱的孩子要比一般孩子晚加半个月左右,要先加米汤、米粥,再加米粉,然后再加蛋黄或其他辅食。水果不要早加,对于周岁以内患有便秘的孩子,尤其注意不要加香蕉和蜂蜜水,以免加重病情。腹泻的孩子更要少加果泥和果汁等。

此外,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孩子的活动量,以促进脾胃蠕动,增强小儿对营养的吸收。

◎对于脾胃虚弱的小儿,不宜进补过多食物,以免造成肠胃负担。

孕期女性肠胃调理法

妊娠期妇女常常伴有消化功能的改变。牙龈肥厚,易患牙龈炎和牙龈出血;胃肠平滑肌张力下降、贲门括约肌松弛、消化液(胃酸、胃蛋白酶为主)分泌量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肠蠕动减弱等,易出现恶心、消化不良、呕吐、胃反酸、便秘等妊娠反应。但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却增强,例如对钙、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的吸收都较妊娠前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妊娠的后半期。

产褥期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未孕状态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无特殊情况产后1小时就可让产妇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稀饭、肉汤面、蛋糕等,次日起可进食普通食物。

妊娠早期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口感好为主要原则,以减轻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反酸等)的症状。妊娠中、晚期的膳食应广泛选择和食用新鲜的乳类、蛋类、禽肉、鱼类、肉类、蔬菜和水果等,不仅容易消化,还能保证母体和胎儿对营养素的需求。为防止孕期便秘,可多选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及谷薯类食物。

◎孕期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防治便秘。

更年期人群肠胃调理法

更年期人群基础代谢因各种活动量的相对减少,热能消耗降低,肠胃功能也逐渐下降,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及其他不适,如消化不良、反酸、胃痛、腹胀等反应,心烦潮热、出汗、失眠、脾气暴躁、多疑等,这些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引起的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