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对食物,养好肠胃
48854600000023

第23章 有益肠胃健康的配套措施(1)

除了饮食疗法外,一些中医理疗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保健措施都有助于保养肠胃,防治肠胃疾病。本章着重介绍了饮食疗法之外的中医理疗法,推荐了几种常见肠胃病症的按摩疗法,如腹胀、呕吐、胃痛、腹泻、便秘等,让读者能轻松学会,缓解病痛;同时提出了几种有益于肠胃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早起温开水清肠胃、吞咽唾液养胃、简单运动保养肠胃等,让读者在知道了“吃什么?怎么吃?”的前提下,轻松学会养肠胃的生活方式,增强肠胃功能,为健康加分。

肠胃不适的对症中医理疗法

针对肠胃不适的各种症状,中医有对症的理疗法,主要包括按摩、针灸、推拿和拔罐等。本节中,我们为您介绍能够缓解几种常见的肠胃不适症状的中医理疗方法。

按摩缓解腹胀

腹胀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通常会伴有呕吐、腹泻、嗳气等。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如有腹胀不适,可按摩以下4个穴位来缓解。

1.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

2.天枢: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天枢

3.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中脘

4.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

◎足三里

操作方法:

①拇指指尖放于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手臂上,力度适中,揉按3分钟。

②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四指并拢,两手指尖对齐,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中脘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医者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两穴各按揉5分钟。

③用大拇指指尖放于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

腹泻按摩方法

腹泻是大肠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日常习惯的排便次数,粪质稀薄,水分增多,每日排便总量超过200克。正常人群每天只需排便1次,且大便成形,颜色呈黄褐色。腹泻主要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腹泻发病时期为1~2个星期,慢性腹泻发病时则在2个月以上,多由肛肠疾病所引起。按摩以下4个穴位,能有效缓解腹泻。

1.中脘:穴位定位见“按摩缓解腹胀”。

2.天枢:穴位定位见“按摩缓解腹胀”。

3 .大巨:位于下腹部,当脐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大巨

4.水分: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1寸。

◎水分

操作方法:

①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②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四指并拢,两手指尖对齐,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感到舒畅后,医者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③食指、中指、环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3分钟,以潮红发热为佳。

按摩缓解胃痛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病症。胃部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伴发胃痛的疾病有很多,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疾病。按摩以下5个穴位,能有效缓解胃痛。

1.中脘:穴位定位见“按摩缓解腹胀”。

2.足三里:穴位定位见“按摩缓解腹胀”。

3.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内关

4.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外关

5 .手三里:位于前臂背面桡侧,肘横纹下2寸处。

◎手三里

操作方法:

①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其余三指弯曲握拳,两指指腹放于中脘穴上,以环形按揉2分钟,力度适中。

②将大拇指指腹放在外关穴上,用指腹的力按压1~2分钟,先左后右。

③用大拇指指腹点按内关穴,力度由轻到重。

④掌心朝下,将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成钳形,掐按手肘关节外侧手三里穴处3分钟,先左后右。

⑤用大拇指指腹放于足三里穴,双手其余四指附于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

便秘按摩方法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饮食不当,如饮水过少或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过少;生活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滥用泻药,对药物产生依赖形成便秘;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年老体虚,排便无力等。按摩以下5个穴位,能有效治疗便秘。

1.足三里:穴位定位见“按摩缓解腹胀”。

2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气海

3.归来: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归来

4.上巨虚:位于足三里穴下3寸处。

◎上巨虚

5.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

操作方法:

①仰卧,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放于下腹部气海穴上,力度轻柔,以环形按揉5分钟;以同样的手法按摩归来穴。

②用大拇指指尖放于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小腿腿腹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

③用大拇指指尖放于下肢上巨虚穴上,微用力压揉,以局部有酸胀痛为宜。

④用大拇指指尖放于小腿内侧的三阴交穴上,微用力压揉3~5分钟。

不容忽视的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益于肠胃健康,更对整个身体有益,而且还能够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现在就做起来吧!

晨起饮一杯温开水

大肠是粪便堆积的地方,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所以最好在每天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开水,此外清晨饮水能很快被肠胃吸收利用,稀释血液,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使人体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在上午吃水果

水果不但可口,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身体健康,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美容养颜的效果。但吃水果的时间一定要正确,新鲜水果的最佳食用时段是上午。选择上午吃水果,对人体最具功效,更能发挥其营养价值,产生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还能更有效地排毒。这是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肠胃的功能尚在激活之中,消化功能不太强,却又需补充足够的营养素,此时吃易于消化吸收的水果,可以满足上午工作或学习活动的营养所需。

吞唾液养胃

其实,我们每个人自身就具有治疗胃病的良药——唾液。唾液能帮助消化,当食物进入口腔后,首先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糜,唾液中的淀粉酶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而分解为葡萄糖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唾液还能保护消化道,清洁口腔,保护牙齿,还有中和胃酸、修补胃黏膜等作用。常用的吞咽唾液的方法有两种。

①取坐姿(或卧、站),平心静气,以舌舔上,或将舌伸到上颌牙齿外侧,上下搅动,然后伸向里侧,再上下左右搅动,古人称其为“赤龙搅天池”,待到唾液满口时,再分3次把津液咽下。或者与叩齿配合进行,先叩齿,后吞咽唾液。每回三次九咽,时间以早晚为好。若有时间,也可多做几次。

②排除杂念,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吸气时,舌抵上齿外缘,不断舔动以促唾液分泌;呼气时,舌尖放下,口微开,慢慢吐气,待到唾液满口时,分三次缓缓咽下。每日早晚可各练半小时。

饭前饭后都不宜运动

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时,控制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会加强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阻碍消化系统的正常消化与代谢,极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此时全身的血液也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此时如果马上吃东西,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疾病。

进餐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会使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会产生兴奋,抑制肠胃的活动,使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肠胃病。再者,装满食物的胃部受到较大的振动,会牵扯固定胃的韧带,长期下去会改变胃的正常位置,妨碍胃部正常消化功能。因此,至少在饭后1.5小时以后才可以进行运动。饭后进行不太剧烈的活动,例如散步及比较和缓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对健康也是有利的。

每天定时排便

人体内的“毒素”主要通过大小便、皮肤、呼吸等排出体外,这些通道受到阻塞时就会产生毒素积聚,因此需要“排毒”。事实上,通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排毒方式,它能恢复人体自身排毒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内外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所以,每天宜定时排便,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以便及时排出粪便中的毒素。

最好在每天早饭后排便,如果认为早上起来的时间不适合自己,也可选择在早、中、晚餐之后,还有人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这个时间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排便动作本身是一种反射性活动,是可以建立条件反射的。只要坚持定时排便一段时间,即可逐渐建立起排便的条件反射,形成习惯后就能定时顺利快捷地排出大便了。

无论工作多紧张,也不能忽视便意,切忌当便而忍。否则,粪便应按时排出而不得排出,在肠道内滞留过久,则变干燥而造成便秘,同时久而久之也会使直肠感受粪便的功能下降,引起直肠性便秘。养成排便时精力集中的习惯,克服大便时看报纸、小说或听广播等不良习惯,尽量缩短排便时间,但也要保证有能排净大便的足够时间。养成能吃五谷杂粮、蔬菜果肉的习惯。因为粗粮、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能防止粪便干燥,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不要一出现便秘就滥用泻药,会干扰或破坏胃肠道的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反而易形成顽固性便秘,或造成腹泻、大便失禁等。

保持良好的情绪

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情绪波动而出现“情绪化”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