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感悟童年——忘不了的108件小事
48853800000124

第124章 你好,哥们!

看罢标题,或雅或俗不同层面的先生女士们,大概都要“汗颜”一回了。——本来吗,“你好”这个词,乃是雅士们的专利,而“哥们”这个词,却又是不折不扣的是俗人的发明,这雅与俗奇妙的结合,是否谈得上是“有机”,或是勉强算得上是能有些许“共赏”的余地,由于流行范围还在待推广之列,是以,有关专家并未对此得出什么“权威”性的论证。不过,正如改革之初,尚有许多《辞海》上未曾注册的词汇纷至沓来一样,人们已经开始学会适应它了。

1991年红叶流丹的时候,与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和一位素以“板”、“正”著称的团市委的中层干部赴京参加全国青年联合会表彰会时,这位诗人兄长最让我与那位青年领袖感兴趣的“侃”题,就是“哥们”的用法了。

原本,从小在“文革”氛围里“熏”大的我等刚抵而立之年的一代人,不论是从老师阿姨的教诲里,还是从当时文艺作品的启迪中,只要是谁说了“哥们”这个词,那个就必定是流氓阿混之流无疑。而那时满街上喊哥们的,还真的就只是那些混混。可后来,雅士之风的流传,那些混混们,竟也跟着文质彬彬的喊起朋友来了。可不知是怎么的,不管什么文绉绉的词儿,一到混混们的嘴里,总觉着不是味儿。譬如:出租车里,手里拿着匕首或是土枪的恶少,对着已然被吓的开始筛糠的出租车司机,文绉绉的说一句:“朋友,借你的钱和车用用。”单就这个词而言,绝对称得上是一句无可挑剔的文词儿,可偏偏用在了抢劫上,于是,其所能包含的内在意义,就被人为的调了个个。

于是,知识层里的有识之士们开始愤怒了——既然文绉绉的词儿到了混混们的嘴里会变得粗鄙,那么,粗拉拉的词儿到了我等文绉绉的知识分之嘴里,也同样会增色三分。于是,朋友一词被挤兑得满街乱飞,成了对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们没有了情感的称谓。而反之,对那些知近的人和“老铁”,则冠起“哥们”来了。说来也怪。这“哥们”一词,到了儒士们的嘴里,竟真的开始变得文绉绉的有滋有味儿起来了。

语言的发展是可变的。如果你是个细心人,便不难发现。不信你试一试,与你“圈儿内”的几个人说一声:“嗨,你好,哥们。”他们会更愿意把你当作知己。当然,我们在渴望知己越来越多的时候,还是要珍惜的保留一些情感,只有在看到“哥们”的时候,才去说那句:“哥们,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