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铃薯的贮藏技术
(一)品种与收获
选择休眠期长的马铃薯品种,是做好长期贮藏的重要措施之一。休眠期的长短同多种因素有关。早熟种,或在寒冷地区栽培,或秋作马铃薯休眠期长,对贮藏有利。
栽培中要注意生长后期不能灌水过多;并注重增施磷肥和钾肥,以利提高薯块的耐贮性和抗病性。我国北方春种夏收的马铃薯,多在7月份雨季来临前收获;夏种秋收的多在9月中下旬收获。收获应选晴天进行,先割植株,耕翻出土后在田间稍行晾晒,蒸发部分水分,便于贮运。据报道,收后在田间晒4h,能明显降低贮藏中的发病率。
(二)贮藏方法
夏季收获的马铃薯,正值高温季节,收后可将薯块放到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荫棚下堆放预贮。薯堆一般不高于0.5m,宽不超过2m;在堆中放一排通风管,以便通风降温,并用草帘遮光。预贮期间要视天气情况,不定期的检查倒动薯堆以免热伤。倒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产生机械伤害。各地秋收冬贮的形式很多。上海、南京等地用筐装堆于室内;陕西、甘肃、山西用井窖、窑窖贮藏;东北南部多用沟藏;北部用窖藏;城市商业系统常用通风库贮藏,都很成功。
1.沟藏
辽宁旅大地区在7月中下旬收获马铃薯,收后预贮在荫棚或空屋内,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沟深1~1.2m,宽1~1.5m,长不限。薯块堆至距地面0.2m处,上覆土保温,覆土总厚度0.8m左右,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会温度偏高。
2.窖藏
西北地区土质黏重坚实,多用井窖和窑窖贮藏。这两种窖的贮藏量可达3000~5000kg。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这种特点在井窖尤为明显。因此产品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只要管理得当,适于薯类贮藏,效果很好。
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等地多用棚窖贮藏。窖的规格与贮大白菜的棚窖相似,但窖顶覆盖增厚,窖身加深,因为马铃薯的贮藏温度高于大白菜。窖内薯堆高度不超过1.5m,否则入窖初期堆内温度增高易萌芽腐烂。窖藏马铃薯在薯堆表面易出汗,为此,严寒季节可在薯堆表面铺放草帘,以转移出汗层,防止萌芽与腐烂。
窖藏马铃薯入窖后一般不倒动,但在窖温较高,贮期较长时,可酌情倒动1~2次,去除病烂薯块以防蔓延。倒动时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造成新的机械伤害。
3.通风库贮藏
各城市菜站多用通风库贮藏马铃薯。块茎堆高不超过2m,堆内放置通风塔。有的将块茎装筐堆叠于库内,通风效果及单位面积容量都能提高。也有在库内设置木板贮藏柜,通风好,贮量高,但需木材多,成本高。不管采用何种贮放方式,薯堆周围都要注意留有一定空隙以利通风散热,以通风库的体积计算,空隙不得少于1/3。
4.药剂处理
南方各地夏秋季不易创造低温环境,块茎休眠期过后,萌芽损耗甚重,可采取药物处理,抑制萌芽。用α—萘乙酸甲酯或乙酯处理,有明显的抑芽效果。每10t薯块用药0.4~0.5kg,加15~30kg细土制成粉剂撒在块茎堆中。大约在休眠的中期处理,不能过晚,否则会降低药效。
5.辐射处理
用8×10-2~15×10-2Gy的γ射线辐照马铃薯,有明显的抑芽作用,是目前贮藏马铃薯抑芽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试验证明,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剂量率愈高效果愈明显。
六、食用菌类保鲜贮藏
(一)采收
食用菌的种类很多,采收标准及方法也各有不同。但一切供保鲜贮藏及加工的菌类应在七八成熟时采收,并应尽量避免损伤。为了不在菌体表面留下指纹,采收蘑菇、香菇、草菇等大型肉质菌类时,应带上薄质手套。采收后应清除鲜菇上的泥沙、培养料及脏物;剪去过长的菌柄或菌托基物;剔除有病虫害的部分,对于一些菇体还要进行适当分割、切削等整理,使其具有商品美感。按照菇体的大小、色泽、成熟度及损伤程度,分成不同等级后进入保鲜贮藏。
(二)采后病害控制
致病微生物对菇体的侵染,可在采收前,也可在采收和贮藏过程中。因此,除做好采收前的病害防治外,也应做好贮藏用具及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喷施消毒防腐剂,降低侵染率,中断侵染途径,防止病菌蔓延。使用的防腐剂种类及浓度为: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10~20mg/kg;亚硫酸氢钠20mg/kg;托布津5~10mg/kg等。此外,贮藏前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剔除病虫害菇;贮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碰伤、破损及重压等方面造成的机械损伤;还要保持适宜的贮藏环境,抑制病害的发展。
(三)贮藏方法
1.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的适温为0~3℃,相对湿度为95%~100%,并要求温度、湿度保持稳定。高温会促进食用菌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加快变色和衰老,也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活动,导致腐烂的加重和加快;过低的温度又使蘑菇产生冷害或冻害。因此,适宜的低温是食用菌最基本的贮藏条件。低温贮藏的效果与预冷、进行冷藏时间的早晚有密切关系。采收后及时预冷处理,尽快将其温度降低到规定的范围,并应及时入贮。
食用菌低温冷藏时,少量的可用冰箱,大量的要用冷库,对不同的种类,适宜的贮存温度也不同,大多数食用菌鲜菇冷藏温度保持在0~8℃。而草菇在5~15℃时则出水软化,降低了保鲜效果,其贮藏的适宜温度应在15~18℃。当鲜菇离开低温条件后,应尽快食用或加工,以免腐败变质。
2.低温速冻保鲜
速冻保鲜指的是在低温-40~-30℃下,被保鲜物快速由常温降至-30℃以下的保鲜方法。这种保鲜方法保鲜时间长,物质的风味和品质不易发生变化,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实用保鲜方法。
3.气调贮藏
采用塑料袋包装贮藏是常用的简便方法。例如,用0.08mm厚的PE塑料做成40cm×50cm的袋子,每袋装1kg蘑菇,封口后,利用自发气调,48h以后,袋内O2浓度可下降至0.5%左右,CO2浓度可增至10%~15%,在16~18℃下可保鲜4d,不开伞,不变质。利用打孔的纸塑复合袋进行自发气调,在15~20℃下贮藏草菇,可保鲜3d。另据报道,香菇如用孔径4~5mm的多孔PE或PP塑料袋包装,在10℃下可保鲜8d;如用厚度0.03~0.08mm的PE袋或保鲜纸密封,在1℃下可保鲜20d左右;如在加工前,采用不包装的降温保鲜法,将温度降至20℃以下或更低些,若降至6℃,可保鲜4d,但必须在4d内加工完毕。
4.化学药剂保鲜
有些化学药剂可以防止病菌侵染;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抑制食用菌的呼吸强度,并可抑制腐败性微生物的活动,延缓衰老,延长贮藏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一般在几到几十mg/kg,各种食用菌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只有通过试验才能确定。配制药液的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如水中Fe浓度超过3mg/kg时,就会引起蘑菇色泽变暗,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变色加重。据报道,金针菇的采收高峰期,为了防止鲜菇褐变,可往鲜菇上喷洒0.1%的抗坏血酸溶液,装入非铁质容器,于0~5℃低温下冷藏,可保鲜24~30h,其鲜度、色泽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