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48829500000013

第13章 6月龄(1)

宝宝心理发育提示

6个月的宝宝开始体会到“恐惧”

宝宝出生6个月左右时开始会感到害怕,也就是能体会到“恐惧”。在这之前,宝宝只是通过单纯生理性的满足,如进食、睡眠、排泄等来感受世界,从6个月左右起,宝宝将体验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感觉——恐惧。

有的宝宝晚上特别爱哭,吃饱了奶,白天就开开心心地玩耍,但只要天一黑,便哼哼唧唧地哭起来。如果孩子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父母的养育方法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到晚上宝宝就特别磨人、爱哭的话,可能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惧心理。这时,打开一盏光线柔和的灯,或者播放柔美的古典音乐,可以给宝宝安全感。

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在夜里哭是不听话的表现,就训斥宝宝。虽然只有几个月大,可宝宝已经能从妈妈的表情、动作、语气上准确感受妈妈的情绪了,这就是母子间非语言性的互动。白天因为照顾宝宝很辛苦,妈妈还可以发点小脾气,但夜里宝宝惊醒后啼哭的时候,妈妈千万要抱起宝宝及时给予安慰。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宝宝才会放下心来,一点点地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相反,如果妈妈对哭泣的宝宝发火,对他说:“妈妈也要睡觉呀!再哭,妈妈不要你了!”那么孩子内心的恐惧心理不但无法消除,反而会因为妈妈的责备变得更加强烈。

本月全脑开发重点

独坐

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宝宝练习独坐,父母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物或先让宝宝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宝宝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匍行

用玩具逗引,帮助宝宝练习匍行。由于这时宝宝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父母可把手放在宝宝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宝宝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他向前匍行,为爬行做准备。

玩具倒手

在和宝宝玩玩具时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父母示范让宝宝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反复练习,宝宝就会飞跃到“玩具倒手”。

爬行

继续练习爬行,让宝宝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宝宝爬着去够。此时,宝宝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做准备。

连续翻滚

宝宝学会从俯卧转到仰卧,再从仰卧转到俯卧,再从俯卧转到仰卧,常常为够取远处的玩具而继续翻滚,从大床的一头翻到另一头去取,这是第六个月出现的特殊能力。

经典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语言智能

一些朗朗上口的小童谣,是妈妈童年的最爱,宝宝也会喜欢。妈妈要经常朗诵童谣,让宝宝感受语音的起伏与变化,体会语言的温馨与神奇。

拟定情景:小老鼠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爸爸

(宝宝倚着靠垫坐在沙发上,正一心一意地“对付”他手里的磨牙棒,口水流到围嘴上,嘴边糊着磨牙棒的碎屑,嘴里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

妈妈:(走过来抱起宝宝)宝宝不吃了,小嘴巴都被水淹了,妈妈来擦擦,好吗?(拿起口水巾擦干净宝宝嘴巴。 )

宝宝:(继续啃他的磨牙棒,吃得津津有味。)

妈妈:一起来唱歌吧。(抱着宝宝左右摇晃)小老鼠,上灯台。

宝宝:(停下来,观察妈妈的行为。)

妈妈:(趁宝宝分心的时候,轻轻从宝宝手里把剩下的磨牙棒拿下来。)偷油吃,下不来。

宝宝:(完全被妈妈的新节目吸引了,没有在意磨牙棒被妈妈夺走了。)

妈妈:(继续摇晃)叫妈妈,妈不在,叽里咕噜滚下来。(同时把宝宝顺势平着放倒在沙发上,顺势扳着宝宝的身体使他原地打个滚,妈妈开始大笑。)

宝宝:(兴奋地大笑,手舞足蹈。)

(再来几次,都在最后一句时把宝宝平放下来并打个滚。)

(经过几次背诵,宝宝在听到“叽里咕噜”时身体做好准备,说到“滚下来”时,会配合妈妈的动作自己打滚儿。)

(妈妈可以在念到“滚下来”时故意不动,通过感觉宝宝的身体是否在动,来判断宝宝是否学会配合大人在说儿歌时做动作。)

玩一个“拉大锯,扯大锯”——语言智能

母子同乐的儿歌与游戏,可以翻新花样地玩,也可以随意改编,目的是增加玩乐的趣味性。如果在玩乐的基础上皆具开发智力的作用,那就更好了。不过,此刻宝宝开心的笑容是最重要的。

拟定情景: “拉大锯,扯大锯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爸爸

(独处的宝宝躺在床上很无聊,尖叫几声,停下来,再尖叫,侧耳细听自己的尖叫声,玩得很有兴致。)

妈妈:(走进来,上床坐到宝宝对面。)宝宝,自己叫着玩呢?

宝宝:(停下来,高兴地笑。)

妈妈:(握住宝宝的手,用腿抵住宝宝的脚。)宝宝,来跟妈妈玩游戏好不好?(用力向上拉宝宝的手,将宝宝慢慢地拽起来,让宝宝稳定地坐好。)

宝宝:(很配合地坐好,盯着妈妈看,不明白妈妈要干什么。)

妈妈:(开始念儿歌,同时用胳膊带动宝宝前后来回摇动。)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宝宝:(开心地笑,笑得前仰后合。)

妈妈:一包糖果哄回去。(向后松手,顺势把宝宝放平。)

宝宝:(一骨碌爬起来,表示他还要玩。)

(整个过程中,前后摇晃的动作要配合歌谣的节奏;最后轻轻抚摸宝宝的腰背部,放松腰背部肌肉。)

(每天重复三四次,宝宝就会在妈妈念最后一句歌谣时,产生期望被平放下来的预期。宝宝大些以后,在念这句歌谣时会自己往下倒。)

小手动不停——精细动作

宝宝的小手更灵巧了,并且逐步获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技能,心理学家认为,手的这些进步代表着宝宝的心灵获得了新的智慧。

手眼协作

只要在眼前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伸手就抓,并且还会两只小手同时抓。如果是只小皮球,宝宝的小手会随着小皮球缓慢地滚动,反复去抓,直到抓住为止。宝宝还能“倒手”,把右手的积木传给左手,右手再拿第二块。

手口协作

这时宝宝还不会用手指尖捏东西,只能用手掌和全部手指生硬地抓东西。但是宝宝已经能自己喂自己东西吃,不但能吃手指,还能把抓握着的东西往嘴里送,如果给宝宝饼干,宝宝会边往嘴里送,边用小手捏着玩,开始时往往是吃吃扔扔,但吃得津津有味。

随时增长新本事

抓取。宝宝练习抓取物体,从大逐渐到小,从近逐渐到远,从满手抓到拇指、食指相对抓。

扔。给宝宝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宝宝两手都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新的玩具,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

是训练,也是游戏

试着将宝宝不喜欢的玩具递过去,让宝宝练习推开的动作,还可以将宝宝喜欢的玩具从他手中拿过来再扔到宝宝身边,让宝宝练习捡起来的动作,玩具的个头应从小到大,以锻炼宝宝手部肌肉的力量。

体能游戏百玩不厌——大动作

玩耍、游戏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精力充沛的宝宝一时一刻也不愿意停下来。妈妈只需适当编排动作,就能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锻炼宝宝的体能。

拟定情景:俯卧打转

时间:玩耍时

地点:家里

人物:宝宝、妈妈

(宝宝在趴着努力研究一个硕大无比的礼品盒子,从来没见过这个物件,很是好奇。)

妈妈:宝宝,这是盒子。(坐在宝宝面前,用手指指盒子。)

宝宝:(不理会妈妈,继续摸摸、挠挠、啃啃、舔舔这个盒子,接着再转头细细观察盒子上的图案,若有所思。)

妈妈:(把盒子向与宝宝腹部平行的位置移动)宝宝过这边来看。

宝宝:(头用力向盒子的方向转,两只手却仍在原处,以致转向的幅度受限。)

妈妈:(扶着宝宝的身体,把他的两只手分别向盒子的位置移动几厘米。)宝宝换一下手,像这样。

宝宝:(还在努力够取目标)啊……啊……(身体跟着转过来,够取到目标,很兴奋。)

(目前,宝宝自己无法转向,宝宝需要在妈妈的帮助下身体转过90。)

(几天以后,宝宝就能自己轻松转向90。了,之后是逐渐转向180。及轻松完成360。大转向。)

滚球游戏

做滚球游戏时,可以让宝宝趴着,先让他触摸一下能发出声音的球,然后再把球放在宝宝的手边滚动。接着,再从稍远的地方将球滚向宝宝,甚至从宝宝身边滚过。滚动的球就会引导宝宝移动整个身体追寻球的方向。

在球类游戏中,妈妈富有挑战和鼓励意味的话语会很有促进作用。

乖僻敏感的宝宝怎么带——心理发育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气质温顺,但是平均每10个宝宝当中,就有1个是天生的性格乖僻。性格乖僻的宝宝不好哄,睡也睡不沉。这种宝宝由于有严重的分离焦虑和认生,除妈妈外谁也不跟,口味也很挑剔,总之没有一件能让父母轻松应付的事情。与温顺气质宝宝的妈妈相比,乖僻气质宝宝的妈妈在育儿上承受的压力要大出数倍。

乖僻气质宝宝的行为表现

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爱哭,换尿布、喂奶、抱起来哄都没有用,每次从睡梦中醒来也都会哭。有的宝宝闹觉闹得特别凶,一困就开始闹,特别让人烦,甚至让妈妈下意识地产生动手打他的冲动。总这样下去,连妈妈自己都要讨厌宝宝了。

父母心态要平和

面对乖僻的宝宝,父母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让情绪平和下来。因为父母是宝宝的榜样,看见父母生气发火的样子,宝宝乖僻的气质会增加愤怒的情绪。反之,看到父母宽容的样子,宝宝则能减少气质性的不安定感,培养出安定的性格。因此,父母与其改变宝宝乖僻敏感的行为和反应,不如承认并接受宝宝的气质。

给他充分的时间适应环境

想要预防宝宝做出突显敏感气质的行为,就绝对不能轻易让宝宝接受到陌生的刺激。如果希望宝宝的情况有所改观,则必须给宝宝充分的时间去适应。抚养乖僻性格宝宝的父母要铭记,等待是最好的方法。

此外,气质乖僻的宝宝看见陌生人的时候经常会哭,弄得妈妈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也没必要发火,最好是在宝宝有安全感之前,避免让他接触到陌生人。

重复,宝宝认知的捷径——认知智能

宝宝的认知能力从听开始,最先听懂妈妈、爸爸的含义,接着是自己的名字,继而是最常听到的物品名称及动作指令,并给予相应的反应,妈妈判断宝宝有了听懂的意思了,就可以着手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了。

生活细节中的重复环节

日常起居生活始于重复,结束于重复,认知能力亦在重复中稳步向前。

重复指认

1. 妈妈抱着宝宝或者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与宝宝视线相对,问: “宝宝的鼻子呢?”

2.接着用手指轻点宝宝的小鼻子,说: “啊,宝宝的小鼻子在这儿呢!”

3. 再次与宝宝视线相对,问:“鼻子呢?妈妈的鼻子呢?”

4. 拿起宝宝小手,让宝宝触摸妈妈的鼻子,告诉宝宝: “妈妈的鼻子在这儿呢!这是妈妈的大鼻子!”

1. 晨起的第一次排尿。

2. 睡前的固定程序。

3. 饭前饭后的清洗环节。

4. 户外活动前的穿戴与用品准备。

5. 见到陌生人的第一句问候。

6. 出门见到的小朋友及其看护人。

5. 靠近宝宝,轻轻地和宝宝顶鼻子,同时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6. 同样的方法让宝宝认识妈妈脸上的嘴巴、 眼睛、耳朵等。

多做重复性游戏

宝宝很喜欢动作重复性高的游戏,虽然看上去很幼稚,很简单,但正是这些简单易行的游戏促进了宝宝的发展,妈妈千万不要轻视。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实际情况,对游戏进行一些扩展,比如“找耳朵”、“找嘴巴”。

坐起来,到处看看——大动作

如果妈妈把宝宝放在床上,宝宝已经不愿意躺着了,而是身体一挺一挺的,会很快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又从侧卧位翻到俯卧位。

如果妈妈想让宝宝自己坐着,则可以试着练一练了。

坐的练习

靠坐。

把宝宝放在沙发上有扶手的地方,让宝宝靠着沙发,处于坐着的状态。妈妈放手,看宝宝能不能自己稳住了,这个阶段的宝宝可能会左摇右晃,需要用胳膊在沙发上支撑身体才可以坐稳。妈妈可以用手扶着,等宝宝坐稳了以后再把手拿开。这样的靠坐练习每日数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为宜。

独坐。

靠坐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可以练习独坐了。把宝宝放置在稍硬一点的地毯上,先给一定的支撑(用靠垫等),等宝宝坐得稳一点了,再慢慢撤去支撑物,妈妈观察宝宝坐的情况,有时自己歪倒,要让他自己去努力翻动,必要时再扶宝宝坐起来。每天几次,每次5分钟左右,再经过十多天的练习,到月底宝宝基本能自己坐稳了。

拉站。

选一个与宝宝嬉闹的时间,拉着宝宝的手臂使劲儿,就能把他从仰卧位直接拉到站起来,只要手上不松劲儿,与宝宝站直的姿势形成的平衡就能持续一段时间。这个练习能锻炼宝宝腿部与臀部的力量,以使宝宝能尽早坐稳。

身后要放置软物

由于宝宝脑袋大,重心高,独坐时很容易向后猛摔,所以妈妈一定要在宝宝身后放置柔软的垫子等物品,以免宝宝摔伤。即使宝宝能够坐稳了,妈妈也不能掉以轻心。

阅读伊始——认知智能

母子一起的阅读时光是难得的温馨时光,阅读有助于宝宝语言的发育,而且能稳定宝宝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