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48811100000008

第8章 设计教育(3)

实习,分校外教学实习和校内教学实习。校外教学实习,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在设计实施现场,由专门技术人员配合、讲解,使学生了解设计流程、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实施的教学形式。校内教学实习,是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展示国内外优秀设计成果,学生以观摩或临摹的方式,使艺术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学形式。

实训,特指绘画类写生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训练课程的教学形式。

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应依据设计课程的内容确定实验的形式,完全照抄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实验教学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片面强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混淆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概念,也是不科学的。

二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创新就是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做出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13](13)。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一种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可称之为创新人才,其核心则是创新思维。创新人才应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创新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这是开创工作新局面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二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灵活地根据现时需求作策略上的适应;三是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大胆设想,有创意、有新意、有特色。

一个人有创新能力则需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二是具有多维思考的习惯;三是具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四是具备归纳的能力,寻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五是会用分析、概括、总结、联想、想象等方法,以发散型的思维去创造,创造的成果是“人有我新,人新我特”[14](14)。

“艺术设计是一种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而又可以获得优良功能、美的形态以及最佳文化属性,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创造行为。”[15](15) 故在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创新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的创新;二是设计内容的创新;三是设计元素的创新;四是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五是设计流程的创新;六是设计材料的创新;七是设计工艺的创新;八是设计实施的创新;九是设计展示的创新;十是设计评价的创新。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围绕以上十个方面展开研究,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具备充分掌握设计理论、设计元素、设计方法,洞悉最新的科技成果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的过程当中,敏锐地了解社会环境和人的需求,深刻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能汲取其中的养分,又能洞察世界发展方向的能力,以此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三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原有的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美术系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综合性院校、工科院校依托本院校的文化、科技背景,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艺术设计专业成为社会追捧的热门专业,艺术类招生人数直线上升。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综合性院校、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在成立之初,就完全或基本沿用了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美术系的教学模式,而现有的美术院校、师范院校美术系的教学模式也因形势的需要面临改革,特别是实验室教学改革,如何制定恰当的培养目标,构建实验室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概念模糊

在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由于对“实验”概念在理解上的差异,造成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基本沿用综合性院校,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没有按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进行教学。

客观地来说,属于教育部专业目录上工科类、艺术类均可开设的边缘学科,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一些实验课程的教学是可以沿用综合性院校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划定为实验,而教育部专业目录上界定为艺术类的专业,包括以上边缘学科的更多的实验教学,从概念上除了有实验教学形式外,还应包括实操、实训和实习的教学形式。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概念模糊不清,这就很难展开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也就谈不上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评价标准就更难确定。

(二)理论与实验环节相脱离

理论与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的两个有机环节。设计是艺术设计的实践,是筹划和产生未来作品的预想方案,理论研究则探讨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将所获的成果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实践以理论为基础,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作用。实践和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但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使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16](16)。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在一段时期内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等同于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大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时间、地点上也是分开的。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等同于纯艺术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理论课的教学时,理论讲得比较空洞,这些空洞的理论,学生很难将其用于设计实践,使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环节相脱离。

(三)轻工艺、重设计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注重设计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其工艺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工艺知识对设计的重要性。然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轻工艺、重设计”的做法,导致学生 “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据调查发现,在问到“你觉得工艺知识对艺术设计有帮助吗?”,其中86%的学生回答“很有用,不可缺少”;然而问及“你曾有过参加工艺实践的经历吗”,仅有38% 的学生回答“有过”[17](17)。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材料特性、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与生产工艺部门的沟通,往往造成设计意图因工艺及材料等原因难以在产品中实现,使计划与终极目标不相符的结果。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材料本身及工艺的陌生,没有考虑因材料本身性能及工艺对设计的影响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增加有关材料、工艺方面的课程,让艺术设计与艺术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

(四)缺少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做实验只是按标准的程序验证原理和定律。实验教材对所需仪器设备、操作步骤、观察内容,乃至实验结果等整个实验流程均已详细说明,学生做的只是试一下与教材内容是否相符及分析实验结果,学生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做实验,思维定式严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抑制。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艺术规律,实验教学包括了实验、实操、实训和实习四个部分。一般来说,学生在实验室除了进行与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课程的教学大致相同的内容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实操教学,学生可以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实际模型,在有形的感受与无形的体会中拓宽设计思路。同时,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市场和消费,熟悉生产流程和环节。此外,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表现技能和创造能力。但是,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缺少的正是对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五)缺乏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

现行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一方面受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长,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投入未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只能采用结果评价,对实验教学过程评价很少,甚至实验教学过程和成果只能由课堂理论上来阐述,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缺乏科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标准,难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激情。

四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路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的关键,是从“实验”概念、定位、培养目标上对实验教学要有新的认识,并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客观规律,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起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一)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库的建设

科学的新发展和技术的新成果,一般都出现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将来能否有所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知识的宽和知识的新,以及是否具备进入交叉学科的基础和能力。

因此,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信息库的建设,建立分类齐全、信息丰富、更新快的知识库是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的知识库建设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原创设计作品展示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设计作品以及对典型设计案例的剖析,生动地向学生展现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结构,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予以指导,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主动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引发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

2.制作工艺和设备展示

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实物展示当今国内外先进的制作工艺、技术和设备。

3.设计实施流程演示

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实物展示世界最新的设计和制作流程。

4.新材料展示

通过多媒体、图片或实物,依据市场信息,分类展示材料。内容包括材料的名称、性能指标、价格等。

5.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集中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设计成果,营造优良的设计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观摩、研究的机会。

同时,实验室还需健全各种信息来源渠道,以确保信息的获取和更新。通过以上信息库的建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使学生全方位获取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为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夯实基础。

(二)以课题为中心,展开互动式的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以教师课题和以教师工作室为中心,采取小班上课,引入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专业学习,指导学生课堂作业和专业设计,提升志向爱好,提高专业表现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是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方法的一条思路。

与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实验教学相比,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实验教学里,可以尽可能地采用综合性大学或工科院校的一些成功的实验教学方法。而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实操、实训和实习,就要依据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展开实验教学。这三种形式的实验教学归纳起来,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设计准备阶段。先由老师提出实验要求,介绍有关背景材料和信息,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予提示,随后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查资料,参观、调研、分析、构思。通过先引出该课题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讲解知识点,抛出教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再组织学生相互讨论,解答课程主题。这种“出难题”式和“探讨”式的教学过程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师生公平地相对和活跃地相处,能充分推动设计教学展开。

第二阶段是设计、表现、制作阶段。分小组讨论设计方案、表现形式、绘制设计图,并采取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互动性强的研讨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实验室提供设备和材料供学生制作模型,提供实习场地,供学生实习考察,提供教具设备,供学生写生训练。其间,实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性指导。

第三是成果展示、课题总结阶段。以论文形式、研究报告形式、创作设计作品、绘画作品、模型等提交课题成果。并把设计作业通过公开展览,或放在互联网上,由教师、同学、专业人士、企业等共同评价,以此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