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48811100000017

第17章 建筑艺术教育(6)

(4)充分认识到创造富有时代精神的居室装饰格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作为设计师必须以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在居室装饰设计中,以高尚的品行、优秀的设计作品起正确的导向作用,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社会背景、历史传统文脉及影响装饰的综合因素进行全面探索。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的要求、心理、生理、行为等,要不断实践,多途径、多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层次,用宽阔的眼界、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创造出高素质的、融地域性文化内涵的,具有时代气息的高格调居室装饰作品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环境不断地改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日渐提高,对居室装饰设计的要求愈来愈高。优良的环境、丰富的情趣、优质的服务、优等的装饰、高雅的格调已成为人们居室装饰追求的时尚。愿广大设计师为普罗大众成就具有高格调的居室装饰而努力。

“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

居室装饰属于软装饰范畴。软装饰是相对于建筑本身的硬结构空间提出来的,是建筑视觉空间的延伸和发展。

“装饰”一词来自拉丁语的“decor”,意思是指“适合于某一时代、某一地方或某一情景的特征”,或是指“得体和体面的特征”,也就是说是一种“必备的和方便生活的特征”。人类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在自己居住的洞窟里,用一些原始的材料刻画一些带有某种“魔法”、“仪式”的石崖画, 借以装饰自己居住的环境,其中著名的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石窟壁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等便是见证。在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祖先还学会制造带有生活及宗教性质的彩陶,并开始了在石、骨物件上雕刻各种纹饰,用于“方便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摆设”,或用做某些权贵“得体和体面”的殉葬品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审美的意识在不断地提高,对居室装饰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强调居室装饰的个性化、风格化、休闲化、民族化、现代化、朴素化已成为时尚。居室装饰也从消费型向节约型转变,从贪婪地追求物质享受向追求精神的丰富与环境质量的优化发展,后现代居室软装饰的时代已经来临。

何谓后现代居室软装饰?从狭义上说,后现代居室软装饰是人们利用现代的新型装饰材料,如板材、铝材、线材、瓷材、布材、画材、石材、塑材、涂料、金属、玻璃、天然植物等,做依附于原建筑结构之上的、符合人们视知觉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装饰。从广义上说,后现代居室软装饰是人们对现代文明反思后,依据空间,按照业主的要求,通过设计反映出设计者设计的哲学理念、美学观念、价值取向、历史文脉、时代精神、自然条件、地域特点及民俗民风等。倘若这一定义成立的话,我们便可以用这一定义来衡量、鉴定当今人们居室装饰状况,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作为一名设计人员,在接受业主委托设计任务时,可能为了赚更多的钱,于是迎合某些业主“低级趣味”的审美要求,忽视后现代软装饰的科学内涵,从而片面地向业主介绍一些新型高档的材料,以致放弃作为一个设计师传播美的责任;另一方面,某些从事设计的人员或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放出免费设计的烟雾,相互压价、因而不考虑业主家庭特色,采用统一的、概念化的、东拼西凑的、电脑程序化的“组构”方式,结果是丢失设计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应有的品格。更有甚者,全然不顾原建筑结构而“大动干戈”,造成装修后的水、电、木、墙、天花等的可怕隐患,给业主精神和物质带来极大的损害。

要改变目前的不良状况,就需要设计师与业主之间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新统一”作为现代居室设计的切入点,确立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从使用居室的人(业主)出发,才能创造出符合人性、符合生态要求、符合自然本性、符合人性需要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设计来。这里要强调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居室装饰与“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其理由是:

(1)“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要围绕着“人”本体作文章,要强调居室装饰是为人服务的思想。因此,设计师要了解“人”,即业主的方方面面的情况,如个性、爱好、性格、职业、文化背景、民族等,依此进行“以人为本”居室的软装饰设计,营造出业主的人文格调及家庭和谐的氛围来。

(2)“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要追寻“简朴”而不是“浪费”。“简朴”是在结构科学、功能完善、材质优越等前提下,以居室环境的舒适、休闲、方便为目的,去其繁琐的雕饰,还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合一。但“简朴”并不是不要装饰。日本设计家竹内敏雄曾说过:“如果我们生活上一切无用的装饰物应逐渐割舍,那么进化就使人性贫乏而不是使之丰富。”事实上,“只有通过装饰,我们才能获得尺度感,只有装饰,才能够使眼睛得以放松、休息”。这是现代设计家的忠告,同时也是后现代居室装饰的宗旨。

(3)“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必须以视觉的美感为特征。视觉的美感离不开居室的安全,那种以破坏建筑结构、水、电等设施来换取视觉的美感是不可取的。

(4)“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必须考虑居室装饰材料的无污染性、再生性及环保性,选择材料要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生理健康,不能为了追新、追奇、追异,而置材料的性能、特性于不顾,哗众取宠,造成新型材料的堆砌,给人本体带来摧残。

人类迈进了21世纪,人们的居住条件在不断改善,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生活目的也不断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居室软装饰,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更高生活质量的新的生活方式。

为明天而存在——居室空间与装饰的再设计

日本著名设计师黾仓雄策曾说过:“设计为明天而存在”,说出了设计的意义和价值,也表明了对设计师素质的要求。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生态环境、生态建筑将成为人、自然、建筑三者同存共生时代,善待人、善待资源、善待环境,“三节一治”即节地、节水、节能、治污,将是未来建筑设计优先考虑的主题内容。而作为建筑设计的延伸和完善——室内设计之一的人类居室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对居室的空间与装饰进行再设计,以个性化的创意理念去设计一个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人类居室的适宜环境。

回顾一下,我国自解放以来,在居室设计中对空间与装饰的设计要求,我认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模式,由此形成了一条明晰的设计轨迹,即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因受政治斗争的影响、计划经济的约束、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居民住房完全由行业设计院统一设计,国家统一建设,组织统一分配,住房国家所有,居民按级别享受住房待遇。居民的居室空间与装饰以节、简、少为宗旨,绝大多数人的居室空间不分功能,尺度不尽合理,客厅+餐厅+卧室+书房的“捆绑”式设计,加上卫生间、厨房的共用或自行搭建,缺少规划,设备不全,使得设计师对居室的空间与装饰的设计很少有斟酌的余地,设计变成了依政策需要的重复的“克隆”工作,居室基本没有装饰。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由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住房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计划经济下的“捆绑”式居室设计逐渐得到松绑,政府在居民的住房上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政策,即一方面继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分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住房政策来改善居民的住房空间,社会集资建房,私人建房,商品房等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应该是改革开放政策在住房上最大的受益者。农村和城镇一幢幢新型的高楼大厦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住房空间改变的一个侧面。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就是居民对居室的空间与装饰的要求,显然只停留在盲目模仿西方“欧陆风”和港(香港)、澳(澳门)、台(台湾)等地区的设计风格上,设计师们一方面在不断地“补课”和“吸收”世界先进的设计文化,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适应居民低层次、非理性的情绪品位的需要,此时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并未形成。第三阶段为90年代中至21世纪,居民对居室的空间与装饰设计的观念已逐渐地从温饱型、经济型、模仿型的阶段向舒适型、生态型、简约型的方向迈进,个性化的设计风格初见端倪,居民的居住空间更加舒适,功能尺度更加合理,装饰更加得体。以福利分房的结束,商品房的发展为契机,居民的居室空间与装饰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可以预计:如《北京宪章》强调的“在下一个世纪里,变化的进程将会更快。”21世纪的居民的居室空间与装饰设计,将以人为本,强调智能性,以环境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性,以生态为本,强调人、自然、建筑三者同存的共生性。随着新生代的不断诞生,追求简约的休闲和创新的个性愿望,在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将成为人们对居室空间与装饰设计要求的原动力。

因此,我以为面临21世纪挑战的设计师,必须从下面三方面进行探索,用理性的思考去诠释这一设计理念,对现代居室的空间与装饰进行再设计。

首先,居室作为人们获得安全、宁静、舒适和温馨,逃离喧嚣繁杂“尘世”的“蔽护”场所,其空间与装饰设计的意义何在?葛罗毕宇斯说过一句名言:“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 可见空间对建筑设计的重要。虽然居室的空间设计有别于建筑的空间设计,但优秀的居室空间设计应该贯彻并发展建筑空间设计的构思,使之最终成为一个内外交融、和谐统一的整体。显然,建筑的空间设计包含了居室的空间设计,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居室的空间设计包含了对居住者的社会背景、民族习俗、城市地域、文化修养、个性爱好等等的把握后的设计,是一个微观的概念。现代居室的空间与装饰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居室的空间设计应该打破传统的包容式围合空间设计,使人们可以根据既有的空间和对空间的新的需求,从物质生理上和精神心理上对居室的空间进行更加自由,更加随意的重新“整合”。这种重新“整合”的空间,可以引入现代构成主义的思想,设计中以一个点,一个面或一组片段的线的装饰来暗示一个空间,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密斯空间”,即“流动空间”,人们在这里没有了或减弱了围合感,空间的界定显得比较模糊,空间的层次更趋于丰富,空间的概念性及趣味性更人性化。设计师可以依照居住者的背景资料和要求,创造性地按功能需要融入“穿插空间”和“母子空间”的设计,由空间制造出装饰效果,从心理与行为特征上为居住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私人空间与装饰环境,从而利于家庭成员的使用和交流。

其次,居室的空间与装饰作为静的形态与居住者作为动的形态而存在,迫使设计师要考虑如何把静的空间与装饰和动的居住者的行为联系起来,使居住者体验到蕴藏在动静之间铺陈居室的文化哲理,反映出居住者的个性品位。一般来说,居室的空间与装饰是由静的客厅、起居室、餐厅、厨房、浴厕、卧室、书房等的空间组成,每个空间无论在实用功能划分还是审美功能装饰上都是不一样的。动的居住者对静的空间与装饰既是使用者又是体验者,因此,在居室的空间与装饰设计上要依据空间与装饰的纵横上下关系,进行总体的构思和布局,给动的居住者创造出一个前后呼应、节奏明快、韵律丰富、格调清新、色调协调、声光得当的自在感强烈的个性空间氛围来。例如,客厅、起居室作为家庭成员中的共享空间、公共空间,其空间视觉应开放,尽量减少吊顶带来的压迫感,以简代繁,装饰上强化现代构成形式的点、线、面,以灯光(局部照明、反射照明、隐性照明、全照明等)、书画(国画、油画、版画、装饰画等)、古董、装饰工艺美术品、色彩、家具等来创造和谐文化气氛。

餐厅是客厅、起居室的延续,它们的功能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地方。餐厅的空间以家庭成员就餐的多少为前提进行设计,与客厅、起居室的关系应属于母子空间,既分又合,既虚又实,装饰上可采用地面起高,色彩、材料不同划界、天花定格变异、灯光明暗层级、立面玻璃渗透、博古层架隔断、园林景窗穿凿、抽象的线与柱的指引等,使餐厅的空间与装饰成为“大空间”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卧室与书房是最能体现居住者的文化品位和职业特征的地方,是私人空间。因此,在空间与装饰设计上宜“藏”不宜“露”,卧室与书房的关系既可以分别设计或中间以门相隔,形成穿插空间,也可是隔而不断、“藕断丝连”,形成母子空间。装饰宜素不宜浓,宜静不宜躁,灯光以隐性照明为主,局部照明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