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吃对了,病就少
48807700000009

第9章 常见病患者饮食的17条必知法则(1)

法则1:肥胖患者饮食的必知法则——吃动两平衡

本文精彩看点:

到底怎样才是肥胖?

健康减肥要怎么吃?

有一份资料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全球每年有超过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者肥胖。当然并不是说肥胖就会死亡,而是说肥胖者更容易得病,进而引发死亡。数据显示,人体每增加5千克体重,患冠心病的几率提高4%,患中风的几率提高16%,糖尿病、癌症、骨关节疾病等无不与肥胖有关。控制体重,防治肥胖对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调整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呢?

是不是肥胖,怎么判定?

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成年人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在±10%的范围内浮动,体重在±10%以内视为标准体重,±10%以外、±20%以内可以视为超重或轻体重;±20%以外叫肥胖或偏瘦。

比如,你身高1.75米,那么你的理想体重大约就是:175-105=70(千克)。70千克的10%是7千克,就是说,一个1.75米的成年人,你的体重超过77千克的时候可以视为超重,体重低于63千克的时候可以视为轻体重;体重高于84千克的时候视为肥胖,体重低于56千克的时候视为偏瘦。

还有一个成人体脂指数计算方法:

体脂指数M=体重(千克)÷身高2(米2)亚洲成人体脂指数超过23.9便可视为肥胖。比如,你体重是75千克,身高1.75米,那么你的体脂指数就是: 75÷1.752≈24.5,这样看,你的体脂指数是超标了。

上述两种方法判定的肥胖,主要根据是体重或者体脂。但实际上,有些人体重按上述方法判断体重是超标的,但我们并不认为他肥胖,为什么呢?我们说的肥胖是指体内单纯的脂肪堆积导致的体重增加。因为肥胖引起的体内脏器病变,我们称为肥胖病。而有些人,比如运动员,他们体重可能较重,但主要是肌肉多,体内脂肪堆积并不多,并不算肥胖。

科学减肥的原则有哪些?

肥胖如何预防呢?一定要坚持一个标准——吃动两平衡。吃多少与消耗多少要保持平衡状态。

这要从两方面来讲,首先说吃。

在吃的量上,第一有年龄,第二有理想体重,第三有工作强度,第四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疾病。抛开疾病,我们来计算一下身体很好的年轻人该怎么吃。

经常看到有的朋友为了减肥不吃或少吃食物,还有的用水果蔬菜代替主食,这些做法是有问题的。减肥的首要目的是健康,其次是漂亮。如果因为减肥把身体弄得不健康了,漂亮就失去了基础。

所以,减肥要注意几点:

一是体重减得不能太快,体重每月减去0.5~1千克,慢慢地减下去,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如果体重每月减去超过10千克,会对健康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你的美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皮肤是有弹性的,如果短时间内突然把体重降得很低,皮肤伴随体重收缩的时间就少,皮肤就会变得松软,失去弹性,就会出现皱纹,还会造成面色憔悴、晦暗。同时,短期内体重的大幅度下降会让人出现乏力的不适,人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严重的还会导致尿蛋白呈阳性以及转氨酶的不正常。转氨酶的不正常说明肝细胞受到了影响。

二是有些年龄段的人不宜减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如果肥胖,应该把日常饮食中的热能适当减少,以控制体重为主,不要去减少体重,否则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肥胖,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减肥,控制住体重不增长就可以了,否则会影响健康。

三是要针对肥胖类型有针对性减肥。肥胖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宣胖,看起来有85千克,实际只有70千克。这种人吃得并不多,但缺乏运动。这种肥胖的人,不要特别控制饮食,减肥的关键是增加运动量,特别是饭后一定要适量运动,千万别直接从餐桌旁挪到茶几旁,一直坐着。还有一种肥胖的人,肌肉特别结实,也很爱动,甚至运动量很大,饭量也很大。这类人要减肥,最好不要用饥饿的方法,否则会越减越肥。因为这类人平时饮食量大,一旦控制饮食往往很难长久坚持,坚持不住的时候更容易暴饮暴食,反而增肥。这类人的减肥,首先要有个心理准备,千万别指望一两个月就能减下来。同时有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点,把饭量固定。要固定饭量,首先要知道减肥前的饭量,按照以前的饭量做调整。绝大多数肥胖是由于热能摄入过多而消耗不够,热能堆积在体内造成的,所以控制热能很重要。控制热量摄入,自然要减少饭量。要注意,只能少量地减少,不能大量地减少,一般减少总饭量的5%~10%就可以了。举个例子,如果以前他每顿饭能吃500克饭,现在改成每顿吃450克,只少吃50克,这样减不容易有饥饿感,更容易坚持。

第二点,掌握好时间。饭量要少量地减,那么该多长时间减一次呢?一般来说,每次减少饭量的时间间隔三四周为好,大约间隔一个月的时间减少一次饭量最好。

第三点,让减肥者在视觉上或者心理上感觉吃的饭量没减少。减肥的人最担心什么?饿!饭量特别大的人特别害怕饿着,即便你给他吃的饭总量不少,如果用大容器装着,看起来像是很少,他也会觉得吃少了,觉得饿。所以,可以采用固定容器等办法,设法给他没减多少的心理暗示。

第四点,养成吃饭慢的习惯。慢点儿吃,对饭量大且活动量也很大的肥胖患者的减肥非常重要。吃饭快的一个问题是,当你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把食物吃到肚子里的时候,大脑的神经并没有及时“捕捉”到你吃饭的量。当神经“捕捉”到的时候,你已经吃多了。慢点儿吃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肥胖患者如何选择日常吃的食物?

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误区,以为有些食物含糖量高,肥胖患者应该少吃或者不吃,有些食物含糖量低,应该多吃。我要郑重告诉大家的一点是:减肥的人如果没有其他健康问题,在饮食上没有什么禁忌,什么都可以吃。把日常摄入的总热能控制住,让摄入的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与正常人一致,才能既达到减肥的目的,又让身体很健康。单纯地说哪种食物不能吃,让摄入的营养不均衡,反而会带来问题。比如油脂摄入量少,就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缺少光泽的问题;如果粮食吃得少,可能会导致肝功能不正常。所以,减肥的人,食物选择的一个原则就是:在总热能控制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营养均衡,不偏食。如果非要做个食物上的选择,那么你就在总热能控制的前提下,尽量少吃热能比较单一且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白糖、巧克力、食用油、奶油等。

上面主要说的吃。其实减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动。如果把吃饭看做是给身体存钱,那么运动就是花钱。如果钱花的少或者不花钱,即便存的钱很少,你的账户上的钱也会逐渐增多。所以,要想成功减肥,在做好吃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多运动。

法则2: 高血压患者饮食的必知法则——控盐、控油有诀窍

本文精彩看点:

了解血压,到底什么是高压,什么是低压?

盐对血管有什么伤害?

油对血管有什么伤害?

盐放少了,菜的味道太淡,哪5种方法能让菜既好吃又不多盐?

盐吃得少了,有什么问题需要重视?

有什么方法能让菜既好吃又少油?

高血压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但发病率高,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关键一环。

什么是高血压?血压是怎么样形成的?我简单说说。血压是心脏在收和缩的过程中,因血管内的血液流动发生的一些变化所产生的,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形成的侧压力。当心脏一收缩的时候,把心脏中的血挤到了血管内,对血管壁形成了一个压力,这时的压力叫做高压;也叫收缩压;心脏一舒张血液马上回到心脏里面,在这个回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压力叫舒张压,或者也叫低压;这就是血压的形成。可以这样总结,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形成的侧压力。这个形成有个数值表示,如果用毫米汞柱来形容,一般情况下高压不超过140毫米汞柱,而低压不高于90毫米汞柱就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如果我们血管的弹性好,就能对受到的压力的多少进行调整,那样就不会形成过高或者过低的血压,所以要想使血压相对平稳,一定要保护好你的血管,让血管有弹性,有张力。

保护好血管,是防止高血压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现在都说高血压与盐有关系,但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是盐闹的。盐确实可以影响人的血压,由于血管有弹性,如果我们体内摄入的盐过多,盐长期在血管内流动,去腐蚀、刺激血管壁,血管能不早早地就老化吗?就像我们腌咸菜,新鲜的菜看起来特别水灵,有朝气,当我们用盐腌制的时候,新鲜的菜就变得蔫蔫的、软软的,也没有弹性了,也没有脆性了。血管也是这样的,这就是盐影响血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脂肪——油。过多的油在血管内流动,有的油贴在血管壁上,长期下去,血管能不老化吗?所以过多的油脂在血液里,会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影响:第一,让血管腔变窄;第二,血管壁“油滋滋”的容易形成斑,流通不畅,就会形成高血压。

再有就是糖尿病,实际上也可以影响血管壁的弹性。

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血管壁的弹性,也就会影响到血压,当然还有一些心脏的原因,种种原因都会影响到血压的高低。

在高血压的情况下,我们饮食怎么办呢?

第一,我们要限制盐的摄入。

国家规定是成人每人每天最多摄入6克盐,其实我们身体每天6克盐都用不着,4.5克盐就足够了,考虑到一些口味的问题,我们把标准放到了6克。可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或者是说全国按照地区去分,盐的用量可不止6克,盐摄入量最高的地区是东三省,东三省的用盐量大约在每人每天15~17克。北方人的口味比较重,这是一个特点,但全国各地区人群的盐摄入量都不低,我们拿口味比较淡的广东地区来说,广东地区成人每人每天的用盐量也在7克左右,也高于6克。所以因盐摄入过多导致的高血压,在我国有一定的普遍性。

每人每天摄入6克盐,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主要原因是盐少了,饭菜没有滋味,难以下咽,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

实际上这是个习惯问题。北方人用盐很高,如果北方人到广东或者是江浙、上海一带去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口味也随着当地的一些饮食习惯而改变,这样他再回到东北去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东北菜好咸呀,是不是有这种现象?再反过来说,一些用盐较少的地区的人,如果在东北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他也会随着当地的人的口味而改变。这个习惯真的一下子很难改,我们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们既不觉得饭菜太淡,又不摄入过多的盐呢?有!我想告诉大家,你完全可以“借味调味”!

第一个方法,就是“借味调味”。其实我们并不一定想要吃的那么咸,只是觉得这个菜没有味、不好吃而已。比如我们把盐少放一点,可以用一些糖、醋调味,虽然盐没有用到那么多,但我们的味道还是可以的。我们可以借用一些西红柿或者番茄酱来做一些菜,这个味道也改变了。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些酱豆腐来调味,像我们吃火锅的调味酱里就有酱豆腐一项,现在有些人做饭的时候就会用酱豆腐,和得稀一点来腌肉,做出来就有点酱豆腐的味,这样也感觉到口味改变了。这些都是借味来调味。

第二种方法,就是用蔬菜本身的味来进行互相的搭配,使它的味道最大化。比如在海边的人,他们特别愿意把韭菜、海鲜、鸡蛋放在一起煮,这样做出来的菜非常鲜美,实际他也不用放味精,也不用放鸡精,放很少很少一点点的盐,它的味道就很好了。把海鲜的鲜和韭菜的特殊提味的芳香类的东西,加上鸡蛋一块一起做的时候,它们就会有很多的鲜味散发出来,感觉很好吃。其实大家不妨试一试,回去就放一点盐,炒得也不错,这是我自己爱做的一道菜,我自己感觉味道也很好,很多朋友到家里来吃也会这么做,我用的是尖椒有一点点的辣味,还有一点点清香,再用上一些鲜蘑,鲜蘑本身有蘑菇的淡淡的清香味,还有一点特殊的味,把它们加一起,再把鸡蛋炒在一起的时候,你就稍微地放一点点的盐,就感觉很好吃了。这样做和尖椒炒土豆丝、蘑菇炒白菜等传统做法做出来的菜不是一个味,一方面盐放得少,一方面味道更鲜美。

第三种方法,就是做菜的时候后放盐。大家可以试一试,你做两盘同样的菜,第一盘菜在放入蔬菜前或者炒菜过程中放盐,第二盘菜在菜炒好后出锅前放盐,同样分量的菜,放同样多的盐,就会发现第一盘菜不怎么咸,如果第一盘菜味正好,第二盘菜就就特别咸。这是在临床上实验过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也会对一些需要控制盐分摄入的病人,做菜的时候不放盐,到吃的时候再给他放上一点盐,味道就比较重了,这是我们调味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