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神经症。这种情况的患者并没有精神崩溃的现象,自己与外界现实环境的接触状态尚好,只是在心理上或情绪上有所困扰与不适,觉得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来解除自己的痛苦。这种较轻的心理疾患很多人都有,这就是所谓的日常心理毛病。自己觉得焦虑不安、郁闷不乐、气愤难耐等情绪不适,虽然还可以过日常生活,但因情绪不稳定,对生活也难免发生不良影响。有时心理上有无法言表的症结引起烦恼、忧郁、害怕,或者有不易解决和处理的内心问题,或总面对不良的人际关系等,均属此类。例如,无法独立选择以决定自己的志向,缺乏经验与信心去找对象,不懂得如何与配偶和子女相处,不知如何摆脱离婚、丧偶的痛苦等。这一类情绪不适或心理困扰,药物治疗虽然有时能有所帮助,但心理治疗有效得多。
最后是“纯粹”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躯体的某些病变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心矛盾,生活工作中常面对自己不易处理的问题。例如,有的男性对自己没有信心,出差时总担心在家的妻子会做出越轨的事来,以致整个身心都不舒服,常常“无病呻吟”,意欲天天守在家里陪着妻子。有位官员一直勤奋工作,希望自己能官运亨通,当上单位的头头,可升为主管后,又整日恐慌得不知所措;还有一位姑娘,很渴望结婚成家,却与一有妇之夫发生了性关系,而且不止一次,不知如何是好;一位15岁的男孩,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看了黄片,从此便深陷其中,脑海里总想着男女之事,学习也变得心不在焉,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无法自拔,十分苦恼。以上这些病案中的人,都存在一些心理症结,有某种心理困难,却又不知如何才能解决。这种情况,并不是安慰或劝说就可以改善的,也不是算命或者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解决的,需要仔细剖析心理的症结,研究潜意识的动机,只有得出了真实的结论才能彻底医治。这类心理症结也是心理治疗的适合对象。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有某种心理问题,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不适,而在行为或性格上却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自己适应一般的生活。有的儿童一不高兴就想逃学;有的年轻人一心血来潮,就有意去做错事,找人打架;有的人不善交际,只喜欢在家里闭门看书。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另外,也有人有明显的性格上的缺陷,时时事事总是按部就班,如果不按照自己定的死板规律与程序吃饭、睡觉、娱乐,就无法生活;或每天只想发财、成功、有成就,时时刻刻都把精神绷得很紧,强使自己振作,以追求成功,并因此变成了追求成就的奴隶;相反,有的人事事都缺乏信心,事情还没动手做就开始担心会失败,以致最后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做不成。这些行为和心理上的缺陷虽非朝夕之功就能改变,但依靠心理治疗是可以慢慢得到矫正的。
心理治疗的目标
一般而言,有效的心理治疗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解除患者的症状
精神与身体不适或心理问题都会妨碍患者对社会的适应,因此造成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患者在心理或精神上的痛苦,或帮助患者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心理冲突。例如,用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等)矫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等。
2.提供心理支持
在急慢性应激状态下,患者因应付不了或忍受不了危机的环境,从而产生心理疾患或障碍。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对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易感性,提高心理承受力,增强应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之能自如地顺应和适应社会。这方面的心理治疗技术有危机干预、应激应付、应激免疫训练等。
3.重塑人格
这一点尤其被内省性心理治疗原则(如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等)所强调,它认为人类的心理疾患和心理障碍是其人格不成熟所致,所以,只有重塑人格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病态心理和不良行为方式。治疗的内容包括:帮助患者理解自己、分析自己情绪冲突的原因,获得内省能力,以了解意识和潜意识的内容。治疗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指导性的,一类为表达性的。前者是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由医生进行劝告、建议、指导、解释。后者又称非指导性的。在表达性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医生以倾听为主,居被动地位,但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气氛,使患者在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自我理解,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医生期望达到的仍是重塑患者成熟的人格。
心理治疗的分类
心理治疗的种类和实施方式是各种各样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沟通方式,心理治疗可以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
(1)集体心理治疗
集体心理治疗目前在西方国家较为盛行。集体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讲座、座谈、讨论和示范方式,使患者清楚所患疾病的性质,掌握疾病的规律,端正态度,树立自信,解决矛盾和困难,主动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针对有相似疾病的患者,一般以10~15人为一组。医生首先让患者明白集体心理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和内容,然后鼓励患者展开讨论,交流各自参加集体心理治疗的动机和要求。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再拟定治疗方针和讲课内容。然后,医生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致病因素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化等,使患者对他们的自身因素和所患疾病的性质有所了解。通过小组讨论,彼此启发,自我教育,从而解除疑虑,振奋精神,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症状得以改善。最后,医生指导患者如何处理矛盾、应付挫折、克服个性缺陷、纠正错误认识等,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使生活规律化,以恢复心身健康。实践证明,集体心理治疗可以发挥集体在人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对加深认识和消除各种不正确的观点、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
(2)个别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医生和患者的个别交谈来进行,这种方法被普遍采用。个别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起源于精神分析法。谈话过程中常以医生为主,有时也以患者为主。谈话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发病的主观因素,了解发病机理,解决防治问题。谈话不可拘泥于形式,一般从让患者叙述病情和症状开始,逐步深入家庭、个人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婚姻恋爱问题,说出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以及和疾病有关的因素、病后的苦恼和焦虑不安等。医生听取患者的陈述后,可以分析患者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发表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发表意见时要避免与患者发生争论。如患者一时不能接受,可以暂时搁置某个话题。对患者较为敏感的问题不可急于探究,应寻找适当的机会或旁敲侧击地进行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包括患者在内的阻力,有些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每次治疗要发挥医生的交谈技巧,让患者体会到这种交谈会使他受益匪浅。这个形式的优点是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能有较深入的了解,又便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密切配合;缺点是不够系统,由于医生的经验、技巧以及和患者的关系等不够完善,治疗效果可能很不一致。
2.根据治疗的媒介,心理治疗可以分为言语心理治疗、非言语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1)言语心理治疗
言语心理治疗是通过医患双方言语交流,使患者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发生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而直接或间接取得疗效的形式。如精神支持疗法,采取以言语交流为主要手段对患者进行疏导、解释、劝说、保证、训练等,帮助患者认识其自身的问题。心理分析疗法、个人中心疗法都属于言语治疗。
(2)非言语心理治疗
非言语心理治疗是通过形象或抽象等非言语的形式帮助患者摆脱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所带来的心身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如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都属非言语心理治疗。
(3)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在心理治疗医生的直接指导下,患者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调整自己的一系列心身功能。患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行为、动作来改变心理状态和克服不适应环境(或社会行为规范)的异常行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行为疗法中出现了一个“认知行为疗法”的新方向,强调改变患者的认知结构在病态行为转变中所起的作用。它启动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充分认识造成病态行为的环境因素和错误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认识,用新的训练和正确的应对方法来替代旧的病态行为,逐步恢复健康的行为。
3.根据治疗的场所,心理治疗可以分为社会治疗和家庭治疗。
(1)社会治疗
又称教育疗法。每个患者都是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存在,他们受社会环境的作用,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社会治疗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正视现实、正视矛盾,协调同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以应对环境的刺激,建立健康的社会适应行为模式。对大多数适应不良的人来说,社会治疗的本质是一种健康教育。
(2)家庭治疗
家庭心理治疗并不单纯局限于在家庭场所实施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家庭成员的治疗。家庭治疗把家庭视为功能单位,着意于家庭的情感结构和发展过程,而不是只看到个别患者。
家庭治疗以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心理治疗对象,如对夫妻双方均实施心理治疗。在临床心理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其他成员的病理心理作用的结果,这类成员的心理问题往往比患者还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当患者的病情牵涉到家庭关系,当家庭中出现了精神病理相互关联的两个或更多的患者时,实施家庭治疗就非常必要。有经验的心理医生都深深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在情绪因素为主导的心因性精神障碍中有重要影响。
4.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心理治疗可以分为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和催眠治疗。
(1)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
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是患者的神志处于清醒状态的治疗形式。患者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医生的指导和医患之间的交流。在觉醒状态下,患者了解自己的处境、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根据医生表达的信息(言语指导和各种技术手段),患者能够自觉地进行思考,有意识地调整情绪及改变认知结构,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2)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
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在经过特别布置的环境中进行,如在安静、温暖、光线偏暗而柔和的房间中,让患者以舒适的体位,集中注意倾听医生的谈话或指导,或让患者倾诉其过去的心理创伤,使其情绪与思维专注于某一事物。处在这种半清醒状态中的患者意识范围相对狭窄,易于接受暗示性言语,对某些神经症(如癔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可获得较好疗效。
(3)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是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治疗形式。此时患者的意识处于极度狭窄状态,只与医生保持沟通。这种形式对于患者的多种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症都有显效。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治疗派别,是当代心理疗法中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与心理分析等其他疗法不同,它不是由一位研究者有系统地创立的一个体系,而是由许多人依据一种共同的心理学理论分别开发出的若干种治疗方法集合而成的。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是基于现代行为科学的一种非常通用的新型心理治疗方法,是根据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心理学实验方法确立的原则,对个体反复训练,达到改变、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法。
行为疗法是根据学习理论或条件反射理论、技术等,来矫正和消除患者建立的异常的条件反射行为,或通过对个体进行反复的训练,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行为,以改变、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是行为主义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行为理论认为“没有病人,只有症状”,治疗的目标就是改变人的行为,即消灭不良行为,塑造良好的、健康的行为;认为症状性行为是学习得来的,是习得的不良习惯,通过学习也能把它们消灭掉。
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沃尔普将其定义为:使用通过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方法,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行为治疗家认为适应不良性行为是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形成的不良习惯,因此可按相反的过程进行治疗。
所谓适应不良性行为是不健康的、异常的行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原因,有些是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或生理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症状,有些则是由于错误的学习所形成。
行为疗法是运用心理学派根据实验得出的学习原理,是一种治疗心理疾患和障碍的技术,行为疗法把治疗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或可以具体描述的心理状态上。行为疗法有以下特点:
1.治疗只能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而进行。
2.治疗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
3.治疗的技术通常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4.对于每个患者,心理医生根据其问题和本人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