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48803200000056

第56章 心理说明书(18)

答对8题以上:说明你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如果你成为领导者,你会注意与下属交往时的话语。你关心下属、勇于承担责任,你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浓厚的友情,在你的领导下,团队内部气氛和谐。可以说,你会是一位受下属爱戴、敬仰的平易近人的领导。

心理治疗

什么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心理治疗与精神刺激是相对立的,精神刺激是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人造成精神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创伤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心理治疗则相反,是用语言、表情、动作和行为在心理上向对方施加影响,解决心理上的矛盾,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从广义上讲,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医生。

由此可见,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行为的方式和方法。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真挚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华佗时代,某地有一太守,因忧思郁结患病,久治无效,后请名医华佗诊治。华伦闻得太守的病情后,开了一个奇妙的治疗“处方”:他故意收取了太守的许多珍宝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讽刺讥诮太守的信札。太守闻讯勃然大怒,命人追杀华佗,但华佗早已远去。于是,太守愈加愤怒,气得吐出许多黑血。不料,黑血一吐,多年的顽疾竟随之痊愈。

华佗运用心理治疗,以“怒胜忧思”之术,治好了太守的“心病”与“身病”。可见,心理治疗在中国古代就已得到了绝妙的应用。

我们知道,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都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与心理障碍,减少、减轻其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从而促进其人格成熟,使被施治者能以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适应生活。因为心理治疗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的,是与主要针对生理治疗的药物治疗或其他物理疗法不同的治疗方法,所以称之为心理治疗。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归纳了心理治疗的几个主要特征:

1.心理治疗是一种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持续的人际关系。

2.参与心理治疗的其中一方具有特殊经验并接受过专业训练。

3.心理治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参与者,是因为对自己的情绪或人际适应感觉不满意而加入这种关系的。

4.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用的主要方法遵循心理学原理,包括沟通、暗示以及说明等机制。

5.心理治疗的程序是根据心理障碍的一般理论和求治者的障碍的特殊起因建立起来的。

6.心理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求治者的心理困难,而求治者是因为自己存在心理困难才来寻求施治者予以帮助的。

心理治疗已经被人们普遍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医治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矫正一些异常行为,比如精神失常、犯罪行为、不守纪律、不肯学习,甚至说谎、口吃、遗尿、吮指等怪癖恶习。所以,心理治疗在各国盛行起来,被广泛加以应用,并且逐渐摸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的具体形式,比如音乐治疗、催眠暗示、生物反馈、行为矫正,等等。

当我们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时,应该注意的是,“心理”并不是单一式的、对症下药式的“对症治疗”,而是各种因素、方面配合起来的综合治疗。因为心理治疗的总目标,是改变一个人造成病态心理的人格。

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往往是由于从幼年起,在人格发展上有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由此引起各种精神上的症状和反常行为,而这些症状和行为又都不是生理上的病变,而是人格缺陷所造成的。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弥补他们的人格缺陷,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

当然,心理治疗绝不是“万能”的。心理治疗一度被人们误解为唯心的,甚至被歪曲为“挂着科学招牌的迷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心理治疗的作用、疗效说得过了头,弄得神乎其神、不切实际。

在运用心理治疗进行自我治疗时,应当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要对心理治疗充满信心。你可以先不去考虑它们的疗效究竟如何,但要确信试试看总是有益无害,这样的自我暗示作用本身就是心理治疗。

2.要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很快就收到疗效而停止,也不要因为还看不出成效就中断。坚持可以磨炼你的意志,它本身也是心理治疗。

3.如果某一方法收效不大,或看不出什么显著的效果,不妨改用另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交替作用,或者同时使用。

如果你扮演“医生”的角色,对你的朋友、伙伴、亲人进行心理治疗时,你就要让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和安全感。你首先应该设法使他们增强治愈的信心和决心,对他们多加体贴和鼓励,进行思想沟通交流。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对于心理疾病患者,除了适当用药之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意志和理智去战胜疾病。无论是谈话,还是帮助他们采用一些具体的心理治疗,从语言到表情,都要避免种种不良的暗示。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厌烦、灰心丧气,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的原则

不论进行何种形式的心理治疗,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接受性原则

医生对所有求治的患者,不论心理疾患的轻重、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初诊再诊,都应一视同仁,诚心接待,耐心倾听,热心疏导,全心诊治。在完成患者的病史收集、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定,明确论断后,即可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医生应持理解、关心态度,认真听取患者的叙述,以了解病情经过,听取患者的意见、想法和自我心理感受。如果医生不认真倾听,表现得不耐烦,武断地打断患者的谈话,轻率地解释或持怀疑态度,就会造成患者的不信任,这样必然导致治疗失败。

另一方面,医生不能机械地、无任何反应地被动听取患者的叙述,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意其言谈和态度所表达的心理症结是什么。该原则又可称为“倾诉”或“顺听”原则。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其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某些患者在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后,会全部倾诉出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感受,甚至会痛哭流涕地发泄自己的悲痛心情,结果会使其情绪安定舒畅,心理障碍也会明显改进,故接受性原则具有“宣泄疗法”的治疗效果。

2.信任原则

这是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条件。患者对医生要有信任感,在此基础上,患者才能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毫无保留地吐露个人的心理问题的细节,为医生的准确诊断及设计和修正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医生向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得到遵守和认真执行。另一方面,要求医生从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同情、关心、支持的态度,与患者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主动地与其建立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其主要责任在医生方面,这是检验一个心理治疗医生是否成熟、称职的重要条件。

3.保密原则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各种隐私,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指导,同时也为了维护心理治疗本身的声誉及权威性,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的原则。医生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时,也应隐去其真实姓名。

4.计划原则

实施某种心理治疗之前,应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患者的详细、具体的资料,事先设计治疗程序,包括手段、时间、作业、疗程、目标等,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准备采取的对策。在治疗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5.针对性原则

虽然许多心理治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像某些药物和手术那么严格,但各种心理疗法仍各有一定的适应证,特别是行为疗法。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心理治疗及采用何种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医生本人的熟练程度、设备条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针对性是取得疗效的必要保证。

6.综合原则

人类疾病是诸种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在决定对某一疾病采用某一治疗方法的同时,必须不综合考虑利用其他各种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对高血压、癌症等疾病进行心理或行为治疗,应不排除一定的药物或理疗。此外,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折中(综合)使用,也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疗效。

7.支持性原则

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疾患的来龙去脉和对其心理病因进行科学分析之后,医生通过言语与非言语的信息交流,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其建立起治愈的信心。一般在掌握了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即可进行心理治疗了。对患者所患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给予解释,说明和指出正确的解决方式,在心理上给患者鼓励和支持。要反复强调患者所患疾病的可逆性(功能性质)和可治性(一定会治愈),这对悲观消极、久治未愈的患者尤为重要。反复地支持和鼓励,可防止患者发生消极言行,大大调动患者的心理防卫机能和主观能动性;对强烈焦虑不安者,可使其情绪变得平稳安定,以加速康复。在使用支持治疗时应注意:支持必须有科学依据,不能信口胡言;支持时的语调要坚定慎重、亲切可信、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语言的情感交流和情绪感染作用,使患者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

8.保证性原则

通过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精心医治,以解释患者的心理症结及痛苦,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日臻成熟。在心理治疗的全过程中,应逐步对求治者的心理缺陷的病理机制加以说明、解释和保证,同时辅以药物等其他身心综合防治措施,促使疾病向良性转化。在实施保证性原则的过程中,应经常听取患者的意见、感受和治疗后的反应,充分运用心理治疗的人际沟通和心理相容原理,在心理上予以保证,逐步解决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和处理其心理矛盾,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9.灵活的原则

从某种现象上说,心理现象较之生物现象更具复杂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不但不同患者之间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规律也往往难以预测。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心身变化过程,不放过任何一点新的线索,随时准备根据新的需要变更治疗程序。此外,也要注意各种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对治疗过程的影响,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文化程度、经济地位等。

10.“中立”的原则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医生不是“救世主”,因此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不能替患者做任何选择,而应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特别是在遇到患者来询问“我该与谁结婚”、“我应该离婚吗”类似的问题,要让患者自己做出决定。

11.回避的原则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隐私,交谈是十分深入的,因此不易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亲人与熟人均应在治疗中回避。

哪些问题需要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运用心理理论与方法治疗患者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过程。也就是说,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是心理治疗的对象。那么,什么是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呢?

首先是精神问题。从精神不佳到精神崩溃,均为心理治疗的对象。有精神疾患的人,其人格和精神失去了统一协调的效能,与外界现实不能正常接触,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并且其思考、情感、行为亦有显著障碍,无法正确地面对日常生活。患者的表现可能过度兴奋,说个不停;或者极端忧郁,想自残自尽;或者行为奇异,语无伦次等。一个人有严重的精神疾患时,其主要治疗方法在于使用药物治疗,对其给予安慰、支持、限制等心理辅导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