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48803200000042

第42章 心理说明书(4)

它指的是群体内的人对一些重大事件或原则问题的认识与群体所遵循的价值以及要求相一致。比如大学生群体,当其中有人恋爱了,那么他对恋爱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往往会受群体同伴的影响。在一个寝室里,如果大家都喜欢丰满的女生,其中有人准备找个女朋友时,他也会以“丰满”这一标准来寻找自己的恋爱对象。

3.社会支持

还是以大学生恋爱为例,如果同一寝室内有人找了个符合这一群体标准的恋爱对象,那么寝室的其他成员便会对其加以赞许和鼓励,以此来强化他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所属群体的社会支持是人们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能激发起人们更大的创造力和拼搏精神。这就是社会支持的力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应该想想自己属于哪类群体,不要忘记还有你的家庭、大学里的社团、交际伙伴、兴趣组织,还有许多因一时的目的而组成的临时群体。在群体内,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互动,这些互动使人们相互依赖,你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也影响着你的心理状态。

梦是窥探心理行为的窗户

人人都会做梦,除非你不睡觉。人的一生不知道要做多少个梦,这些梦有好有坏,有长有短;有的梦一觉醒来就忘了,有的还能依稀记得一些。绝大多数人对自己做的梦不以为意,会说“一场梦而已”。实际上这里面隐含着深层的心理原因。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显现。通过对梦境进行解析可以分析一个人的无意识世界,即“梦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解析梦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无意识梦境心理的最基本的途径。

“梦是愿望的满足”,这是弗洛伊德梦境解析最经典的观点。他把梦境内容的意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表象,做梦的人可以凭借回忆想起梦的内容,很容易懂得它传递出来的意义;一种是深层意象,做梦的人需要凭借联想或精神分析才能知道隐含在梦境背后的意义。

对于表象的梦境,在弗洛伊德看来,是毫不掩饰地对自己愿望的显现。他曾做过许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一次临睡前,弗洛伊德吃了大量使人干渴的食物,结果他梦见自己到处找水喝,在第二天醒来之后,他也确实想喝水。

与直接体现做梦者需求的表象梦境相对,经过一番“伪装”,改头换面的梦境最难分析,也最容易暴露做梦者的无意识心理。为什么会有这类梦的存在呢?弗洛伊德认为,因为在我们各种被压抑的无意识当中,有很多是不被社会舆论、社会公德认可的深层心理活动,只有在梦境当中,这些被压抑的具有“本能冲动”的无意识才能尽情发泄出来,但是当我们试图回想的时候,发现那些梦境不知所云。因此,只有将表象的梦境和这些“乔装打扮”的梦境对照起来才能发现梦是如何满足人的愿望的。

通过这种对照,梦本身的工作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完成:凝缩、换位、象征以及润饰。在这四种方式中,最常见也最为人们接受的是梦的象征方式。梦的象征主要是指把梦境所传递出来的意思通过梦境中出现的各类具体事物表现出来。象征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比如白鸽象征和平,奥运会的五环旗象征全人类的团结,蓝色象征忧郁,绿色象征希望。

如梦见苹果,象征乳房;梦见小动物,象征儿童或兄弟姐妹;梦见皇帝和皇后,象征父亲母亲;梦见坠落,象征处女膜破裂;梦见骑马,象征做爱;梦见蛇或矛,象征男性生殖器;梦见枕头,象征女人;梦见吃东西,象征对某种事物渴望强烈。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一种“符号联想”,但他也告诫我们,不要过高评价符号的意义,它只是起了一个简单的辅助作用。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能做过与“性”有关的梦,但这并不意味着做梦的人性欲就十分强烈,整天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事,从解析梦境的角度来看,反映出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正专注地做某件事,或者正准备挑战一个新的难题。

梦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有很多奇异的现象还有待专家继续深入研究。

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吗

为什么有人性格懦弱,而有些人却格外刚强?性格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还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呢?人的性格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相对于遗传因素,外部的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每个家庭的孩子少则两个,多则三个、五个,虽说是同一个母亲所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但是这些孩子的性格却千差万别。难道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各有不同吗?

先来看看日本的一份调查数据:商社的部长级人物中有43﹪都是家中的长子,从事公益活动的女性中有46﹪是家中的长女,而独生女连2﹪都没有,这份调查数据还显示,在日本体育界,超过一半的人都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不管家中有多少孩子,身为母亲,怀孕、分娩、养育第一个孩子都是第一次,而到了第二胎、第三胎或是第四胎,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传递到孩子身上,就是希望家中的老大能快快长大,而对其他的孩子,则希望他们永远是孩子。父母针对不同孩子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意识促进孩子不同性格的形成,进而在心理层面留下深刻印痕。

父母对大孩子总会这样说:“你是当哥哥的,什么事都要让着弟弟妹妹。”孩子们常听到这样的话,内心会自然产生“我要担当”的自觉性,自发地培养责任感,注意在弟弟妹妹中间树立权威,慢慢地形成较强的忍耐力和奉献精神,正因如此,家里长子的性格往往比较坚强,更愿意为他人着想。

对小的孩子,父母通常会说“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你们要听哥哥姐姐的话”,或“哥哥姐姐会带你们玩的”。因此,一般来说,次子或是幼子都比较有依赖感,自信心不是很强,正因为自信心不强,他们更珍视自己的自尊,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有趣的研究表明,容易搬弄是非的往往就是家中的幼子。家中的这些老二、老三、老小对于食物一般很挑剔,爱面子,不愿意或不坚持独立思考。长大后,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如家中的哥哥姐姐。

因为有着这样的原因,心理学家将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看成是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并细分了以下四种性格类型:

1.活跃型

人际交往能力十分突出,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喜欢颜色鲜艳的衣物,喜欢新鲜事物;对自己的错误有充分的认识,喜欢向他人阐述自己的意见,而且口才出众。

2.能力型

很独立也很固执,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极难被他人说服;执行力强,做事有效率;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但是脾气暴躁;喜欢领导别人,喜欢自主掌控自己的命运。

3.完美型

对周围事物特别敏感,容易感伤,极为注重细节;不喜欢出风头,不愿意成为焦点。

4.服从型

不会给别人添麻烦,遵守既定规则,非常注重他人的看法,心胸开阔,不喜欢与人争执,凡事喜欢适可而止。

人们常说,环境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正如坏孩子能变成好孩子,罪犯通过改造成为好人一样,影响自身健康成长的性格通过外部环境的矫正,依然能让我们“脱胎换骨”,受到大家的欢迎。所以,假如你脾气暴躁,心胸狭窄,不要“独自面壁,闷闷不乐”,改变一下你所处的环境,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开始。

心理性别对男女的影响

“你是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

“她做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一点都不像个女人。”

“要我换灯泡?那是你们男人应该干的。”

“老婆,我肚子饿了,快去做饭吧。”

……

在你的生活中,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你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这些话语当中,我们很自然地看到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角色分工和性别定位,也就是说人必须做出与自己的角色相一致的行为,如果不这么做,必然会引来别人的非议。

这些都是由男女的生理性别所决定的,但研究者发现,影响男女性别的还有心理原因,即“心理性别”。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是女儿身,行为举止、说话方式却充满了男人味,她们剪着短发,使用着男性化的词语,刻意把皮肤晒黑,掩饰自己的女性特征,在衣服颜色的选择上也以黑灰为主。同时,有些男性也在往女性化方向发展。他们喜欢穿短小的紧身衣,说话柔声细语,皮肤细腻,爱使用各种化妆品,不喜欢外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宅男”现象的出现与这一“心理性别”的转变不无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将“心理性别”产生的原因归为两大方面,一个是家庭抚养方式,一个是社会和环境要求。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有些夫妻喜欢女孩,结果生了个男孩,于是他们就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穿女孩的衣服,买女孩的玩具,灌输给孩子女性的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自然地形成“我是女孩”这一观念,随着这种观念的深入,他会自觉地以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父母常常会抱着自己的孩子和邻居或是朋友见面、聊天,大家关注的中心自然在孩子身上,当看到孩子穿戴着漂亮的女孩衣服,行为乖巧,举止可爱时,便会认为这孩子真好,要求孩子保持这份“乖巧”和“可爱”。外部环境的认可,更加深了父母,尤其是孩子的“心理性别”,认为“我就应该是这样”。如果一个孩子到3岁一直保持着这种“心理性别”,那么长大后想要改变就非常困难。

这种“心理性别”的产生跟80后、90后多为独生子女不无关系。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便会格外疼爱,生怕哪里照顾不到,委屈了孩子,给他们尽可能舒适的成长环境,这让男孩养成了胆小怕事、柔弱犹豫的性格;对于女孩,虽然也爱护有加,但是为了以后不受他人欺负,反而对她严格要求,培养女孩坚强的性格。

在心理学家看来,男性变得女性化,女性变得男性化,与其说是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的接近,不如将其看成是人在向中性化发展。社会依靠生理性别来进行角色分配的必要性正在逐渐弱化,而由“心理性别”主导的社会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用深层心理学解读性行为

对于夫妻来说,性行为是彼此增加感情、增进交流、体验对方感情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性行为不仅能带来生理上的快感,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愉悦。

但是对于研究深层心理学的专家来说,性行为首先是人类生存延续的本能,这种本能既有通过性行为感受无上快感的欲望,也包含把人推向毁灭的破坏性力量。所谓破坏性力量,就是生死一瞬间的体验,即性高潮的发生。

除了本能的需求之外,性行为的冲动更多的是来自男女两性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兴奋。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男性仅凭视觉就能产生性兴奋,于是也就有了男人是“视觉动物”这一说法,而女性的性兴奋更多的是来自氛围。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其实女性和男性一样,也会因为视觉刺激而产生性兴奋。

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让被试者看裸体照片以及性爱影片,通过被试者瞳孔的扩大程度来测定他们对对象的关注程度。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同样对于照片以及影片里的异性裸体产生了积极反应,虽然女性被试者并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性的刺激。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女性没有自觉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性的刺激。

事实上,在生活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通过视觉的影响来判断谁更能强烈地吸引自己,从而产生对于性的兴奋和向往。根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在男性眼中,最能吸引他们的女性部位是胸部,其次是臀部、脚、脸,最后是头发。

心理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认为女性胸部能引起兴奋的男性当中,也会因为宗教习惯和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法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运动员和喜欢骑自行车的人更喜欢胸部较大的女性,而对宗教意识强的人来说,较小的胸部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在对女性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男性的臀部是她们最为关注的部分,尤其是小而且形状端正的臀部更能让她们感受到男性的魅力。这与人们的补偿心理有关。人们常说,自己没有的正是梦寐以求的。男性没有丰满的乳房、纤细的腰肢,自然,具备这些特征的女性更受到他们的注意,女性喜欢男性小且形状端正的臀部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虽然男性和女性都是依靠外在的视觉冲击来达到刺激兴奋神经的作用,但是相对而言,男性在两性活动中扮演着更为主动的角色。他们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意,通常来说,女性是依靠化妆和打扮来吸引男性的注意,期待男性有所行动。

压力会给心理带来哪些影响

压力不仅影响人的生理,更影响人的心理。一定程度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心理成长,增加生活情趣,激发我们奋进,有助于我们更敏捷地思考,更勤奋地工作,增强我们的自尊和自信,因为有了特定的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然而,如果压力超过最大限度,就会使我们心力衰竭,行为混乱。由于目标意义减少,并且毫无希望、难以实现,就会使我们感到自己是无用之人,毫无价值。如果反应持续太长,就会造成危害,使人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