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99

第99章 慢性咽炎(2)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7取大椎、肺俞、脾俞、气海、天突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肺俞、脾俞、气海、天突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气、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8取肺俞、心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祛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穴位贴敷法9

取大椎、肺俞、天突、百劳、肩井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肺俞、天突、百劳、肩井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

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穴位贴敷法10

取大椎、天突、肺俞、膈俞、心俞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天突、肺俞、膈俞、心俞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用“热敷膏”。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天突、肩井、肺俞、脾俞、肾俞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补脾肾、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肾俞、命门、关元、涌泉、少商穴。肾俞穴用1.5寸长毫针向脊柱斜刺0.8~1.2寸,行提插捻转补法;命门穴用1寸长毫针向上斜刺0.5~0.8寸,行捻转补法;关元穴用2寸毫针直刺1.2~1.5寸,行“烧山火”手法;涌泉穴用1寸长毫针直刺,施平补平泻手法,不留针;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肾俞、命门、关元穴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手法1次,1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引火归元、利咽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针刺法2取太溪、三阴交、扶突穴。三穴均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手法1次,1日1次,7天为1个疗程。干咳加鱼际穴,用捻转泻法;气短加膻中穴,用捻转补法;腰酸、遗精加肾俞穴,用捻转补法。

此方法具有滋阴降火、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二)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咽喉、肺、胃、肾。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1寸长毫针直刺,中等刺激,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两耳交替使用,7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培补肺肾、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耳穴法2

取耳穴轮1~轮6的任意2点,穴位常规消毒,用检验取血针点刺出血,每次放血1~2滴。隔天1次,两耳交替使用,5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清利咽喉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慢咽舒宁汤”治疗。取制附子15克,干姜15克,麻黄10克,肉桂5克,细辛6克,桔梗8克,炙甘草1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利咽解毒、引火归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之急性发作,火烧火燎疼痛,咽中有异物感,咳吐不爽,心烦,易怒。用本方治疗久治不愈之咽炎百余例,皆1~3剂治愈。

中药内服法2

用“养阴利咽汤”治疗。取白芍10克,百合12克,南北沙参各12克,天花粉10克,桔梗5克,生甘草3克,射干2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滋养肺胃、清热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中药内服法3用“利咽汤”治疗。取白术10克,云苓12克,陈皮10克,半夏13克,香附10克,西小茴10克,乌药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2克,射干10克,山豆根10克,知母10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疏肝理气、清利咽喉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