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98

第98章 慢性咽炎(1)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在城镇居民中其发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占耳鼻喉科疾病的2%~5%,农村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5.5%和2%。易反复发作,有时病程很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患者常有咽部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咽痒、灼热、刺痛或醒后干燥等。咽部分泌物黏稠,晨起常发出吭吭声,以清除分泌物,引起作呕。

本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结果。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因患鼻炎、鼻窦炎引起鼻塞而张口呼吸,脓涕倒流刺激咽部可引起本病。烟酒过度、职业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对本病也有一定影响。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增厚、色暗红,咽后壁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或相互融合成团块,常附有黏稠分泌物,咽侧索亦肿大。本病的治疗,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及增强体质最为重要。局部应用各种漱口溶液和含片可减轻症状,增生的淋巴滤泡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电灼和冷冻。全身治疗可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属中医学“虚火喉痹”、“帘珠喉痹”、“阴虚喉痹”的范畴,多因肺肾阳虚,虚火内生,上灼咽窍,致局部脉络阻滞,微痛红肿发为本病,治宜引火归元,清利咽喉。本病内因为平时肾阳虚衰,体质素亏;外因为反复外感,迁延不愈,外邪留恋,正气难复,致阴液暗耗,虚火上炎,熏灼咽喉而发;或素体虚弱、复加烟酒辛辣之刺激,或多语伤气、耗损津液、水不制火、火性上炎而成。根据脏腑辨证,慢性咽炎主要是肾阳虚衰。肾阳虚衰则气化不利,喉失濡养,虚火循经上炎,可见口干唇燥,咽干微痛,咽痒干咳,痰少而黏,似物梗塞,吞咽不利。治疗以引火归元、化痰利咽为主,并忌辛辣、烟酒等。夏季三伏天气炎热,阳气旺盛,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旺盛,此时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在相关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秤砣虽小压千斤”的作用,能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慢性咽炎有望从根本上得到根治。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大椎、肾俞、命门、涌泉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肾俞、命门、涌泉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此方法具有温阳益肾、引火归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2取大椎、肺俞、风门、天突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肺俞、风门、天突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3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上。固定3~4小时后揭去。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补益脾肾、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4取大椎、肺俞、肾俞、关元、涌泉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大椎、肺俞、肾俞、关元、涌泉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补肾水、壮元阳、引火归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5取命门、关元、涌泉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命门、关元、涌泉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此方法具有温壮元阳、引火归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穴位贴敷法6取大椎、肺俞、百劳、天突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肺俞、百劳、天突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