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48797200000026

第26章 心智的成熟——论爱的真谛(1)

情操驾驭友谊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

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其实质是双方相互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朋友: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交朋友要找志趣相投的。一个人的朋友越多,外界的联系就越广泛,他的生命力就越旺盛,生活得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联系的广度和强度。但交朋友不是随便可交的,只有有共同志向、有相似看法的人才能成为朋友。

每逢一个人失去一个朋友,就等于经历一次死亡,而取得新的联系、结识新的朋友则会使我们获得新的生命。对于人的思想几乎同样如此,因为思想也具有生命。思想之所在,生命之所系。如果你的思想局限于你的工作,局限于你的物质福利,局限于你居住的那个城镇的小天地,那么你过的就是一种狭隘而拘束的生活。反之,如果你关心在中国发生的情况,你就如同生活在中国,如果你对一本优秀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你就是和那些饶有风趣的人们生活在一起。如果你全神贯注地倾听优美的音乐,那你就会超脱现实环境,而生活在一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界之中。生存还是毁灭,是热烈而充实地生活还是仅仅是生存而已,这取决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扩大和加强我们的联系吧。我们既然活着,就要生活得有意义。

正像有些朋友可以与之共赴事业,却无法共同建立一个东西,无法共同创业。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事,在他们身上无法实现。另一些朋友可以共同创业,却无法共同守业,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让他的手中握有权力,反而会让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管宁与华歆小时是好朋友,结伴读书。一次,两人一同在园中锄菜,地上有块金子,管宁视而不见,继续挥锄,视非己之财与瓦砾无异,华歆却将金子拾起察看,仔细想过之后又将金子丢弃了。此举被管宁视之为见利而动心,非君子之举。

还有一次,两人同席读书,外面路上有官员华丽的轿舆车马经过,前呼后拥十分热闹,管宁依旧同往常一样安心读书,而华歆却忍不住将书本丢到一边,跑出去看热闹。此举被管宁视之为心慕官绅,亦非君子之举。

于是,管宁毅然将二人同坐的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断了交情,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当朋友之间所追求的东西有着悬殊的差别之时,朋友很有可能在以后的路上会分道扬镳。因此,有朋友未必能够一路通行,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有时也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友情破裂,追求各种不同的人生。

如果把一块将要熄灭的木炭靠近另外一块燃烧着的木炭,燃烧着的木炭很容易地就能引燃将要熄灭的木炭,也有可能是熄灭了木炭使燃烧着的木炭熄了火。与人交往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与他人频繁地交往,我们就很有可能被他们所同化,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他们的兴趣、观点、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等等。尽管他们没有恶意,但是可能他们缺乏素养、对事物的判断标准过于偏激,所以他们同样会对我们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鉴于这种巨大的危险,我们应该谨慎地与他人交往。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别人的益友,而不应该成为别人的损友。

古希腊有个人的朋友处境很贫困,但是这个人却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苏格拉底听说这件事以后,就当着这个人和众人的面问安提斯泰尼斯:“安提斯泰尼斯,朋友是不是也像奴隶一样,有其固定的价值?比如有的朋友也许无价,有的朋友则一文不值。据说尼克阿斯曾经为了买一个可以给他经管银矿的人,花了整整一塔连的银子。那么是不是像奴隶有一定的价值一样,朋友也有其一定的价值呢?”

安提斯泰尼斯回答说:“的确如此。对我来说,有的人给我钱我也不会和他做朋友,有的人我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来争取做我的朋友。”

苏格拉底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得仔细反省一下,看看自己对于朋友的价值在哪里。每一个人都应当使自己对朋友有尽可能多的价值,免得被朋友所抛弃。经常有人在我面前说,自己被朋友抛弃了,朋友为了金钱而远离他。对于这种情况,朋友就像一个一个无用的奴隶,人们不管能得到多少钱都情愿把他卖掉,人们也同样容易在能够得到更多价值的时候,把一个没有价值的朋友抛掉。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人愿意把一个有用的奴隶卖掉,同样,对自己有价值的朋友谁愿意抛弃呢?”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假如一个人拥有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那也就可以说他已经拥有了另外一个自我。这位挚友将与他合为一体,朋友富有,他也不会穷困;朋友强大,他便不会羸弱。假使其中一人过世,另外一人也会在对已过世那位的追忆中饱尝人世的快乐。

伤害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朝着目的地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个十字架实在是太沉重了,就这样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

于是,他拿出刀,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些。他真的这么做了,开始砍十字架……

砍掉之后走起来,的确是轻松了很多,他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于是,就这样走啊走啊走啊走,又走了很久很久。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为了能够更快更轻松地前行,这次,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 他又开始砍了……

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当其他人都在负重奋力前行时,他呢,却能边走边轻松地哼着歌。走着走着,谁料,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宽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他该怎么办呢?

后面的人都慢慢地赶上来了。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

他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啊,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

于是,当其他人都在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的情感,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有压力,也很累,可是,我们并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

外部的环境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如何对外部环境做出回应,却总是可以选择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发生的理由。事情的好坏,只在于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总是一下子就跳到结论上去,想当然地给事物杜撰一些它不存在的影响,那么任何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痛苦的,尽管它也有对我们有益的一面。反过来,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包含其有益一面,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设想,这件事情到了我的这里有就会对我产生哪些有用的作用,那么你将会是那个幸运的人。

每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都是客观而中立的。我们的意志并不能左右那些事情的产生与否或者如何产生。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折磨人的是我们对事情的感受而不是事情的本身,让我们摇摆不定的也只是我们对事情的欲望和恐惧而已。记住:事情的本身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明智的人应该以有益的方式对其做出回应。

如果我们对任何事情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如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自己的成就,或者那是别人的失误,与我无关或者是我悲惨的命运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总是轻易地对人类的本性做出轻蔑的决定,那么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伤害到我们。请像侦探那样仔细地观察,分析事物中确实存在的、某些很不明显的、只有经过训练的眼睛才能分辨出来的益处,你就可以从中汲取到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

一个人的想象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面对一件看似困难的事情时,总是先想到糟糕的后果,因而放弃了自己去探寻其中隐藏机遇的权利。可能我们周围的人总是用好或坏,成功或失败、对或错这类极端粗浅的语言来形容或解释一件事情,而对于事物有创造性的解释往往也被这些极端化的语言所遮掩,我们的眼睛也被这些表象所蒙蔽,也逐渐失去了探寻机遇的勇气和信心。

世间万物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为了迎合我们的愿望而存在的。它该发生的时候就会怎么发生,要开心地去接受你应该得到的一切。要看清他们本来的性质,这样才能避免给自己带来痛苦。比如说,自己的喜欢的人,他的本质就是只是一个人,他也会有疾病,也会有死亡,他作为人的特性与我们喜欢他是两回事,这样,如果他不幸死去,你就会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再比如你喜欢的一个小杯子,它毕竟只是一个杯子,一旦被打碎,你就不会太在意了。

事情的本身不会伤害我们,因为事或人的存在,与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以及他本身所看上去的那样都是有差别的。事情就是事情,人就是人,它该是什么样就会是什么样。真正会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只是我们思考事与人的方式,或者我们对事或人的意义的诠释方法。因此,当发生某件事时,我们唯一能选择的,只是自己对事的态度和看法。可以平静地接受,也可以心生怨恨,甚至可以产生冲动的想法。你可以对事物的存在方式有些反射性印象,但是千万别用他们来吓唬自己。

请每一个人记住:伤害我们的乃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换一个角度理解,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要总是在自己的想法中受伤。

分享:通向天堂的通天塔何时重建

在《圣经》中记载了人类的这样一段历史:

诺亚及其家人依赖方舟逃过洪水大劫之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诺亚的后代繁殖得越来越多,遍布地面。那时候人们的语言、口音都没有分别。他们在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这个地方遇见一片平原,就在那里住下。因为在平原上,用作建筑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们就发明了制造砖的方法,用泥做成方块,再用火烧透,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建造起繁华的巴比伦城。

人们为自己的业绩感到骄傲,他们决定在巴比伦修一座通天的高塔,来传颂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标记,以免分散。因为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阶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挺顺利,很快就高耸入云。

上帝是不允许凡人达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们这样统一强大,心想,如果真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上帝曾把希望具有他那样智慧的人赶出伊甸园,又用剑与火看守生命树上的果子,不让人分享。今天他要再一次制止人类接近自己。上帝就离开天国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从而也就难免出现互相猜疑,各执己见,争吵斗殴。人类的误解由此而开始,直到现在,而且还将延续到永远,通天塔最终没能建成。

通天塔没有建成,源于上帝的自私。就连上帝也有自私的时候,更何况是平凡的人类呢?

自私的人往往会回收更多的自私,而与人分享的人却能获得更多的分享。你把自己的热心与人分享,你就会收获到更多的热心。把自己的乐趣与人分享,你会品尝到更大的乐趣。

自私的人不愿与别人分享,认为分享了自己就会受损失。实际上,只有分享,你才会感到更轻松、更快乐。一份幸福,与一百个人分享,就会变成一百份幸福。有这么多的幸福环绕在你的四周,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学会与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无论一个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自己有多快乐。人终究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快乐,如果不与人分享,就称不上真正的快乐;痛苦,如果没有人与之分担,就会成为最可怕的痛苦。当然,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忍受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但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人类和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如果与人类精神永远隔绝,就永无生还的希望。这样,再优秀的灵魂恐怕也难以自足了。

上帝造人的时候,只给了人一张嘴,却给人两只耳朵,这大概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聆听他人的心声。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更感兴趣,更加在乎。一旦有人专心聆听我们的谈话,我们就会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被理解,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一旦感觉到对方并没有耐心听自己讲话,或者把自己的话当成了耳边风,随意敷衍,心里就会自然地涌起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