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胜目中无时空
48785400000011

第11章 宗教圣地(4)

清朝末年,玄妙观的这块匾,由于天长日久,风吹日晒,匾额中的“妙一统元”四个大字中的“一”字,连一点痕迹也看不到了。玄妙观的道长忙把苏州城中所有爱好书法的秀才请来,想叫他们设法把“一”字补写上去。没想到众秀才个个不高兴,以为道长太小看了自己,什么字不好写,偏偏写个汉字中最简单的“一”宇。但既然来了,总得给道长个面法的各种流派,字个个写得好,可与匾上一对号,字体配不起来,众秀才这才觉得遇到了难题,议论纷纷,一时想不出好办法。

此时,玄妙观门口立着一位卖柴的乡下老人,年纪七十开外,花白胡须,饱经风霜,手持扁担,脚上穿双破草鞋。他看到大家没有办法,笑笑说:“让我来试试看!”老汉此语一出,惊动四座。“什么!一个乡巴佬,卖柴的也敢来这班门弄斧!”众秀才纷纷嘲笑他。

卖柴老汉不亢不卑接过话头便说:“侬这位先生讲得一点不错,我除了会弄斧头之外,大字勿识,一生一世只识得一个‘一’字。勿相信,我写给你看!”说着,老汉从脚上脱下一只草鞋,在墨缸里一蘸,有力地划了个“一”字。不写不知道,一写惊一跳,众人一看:好啊!这“一”字和原来匾额上的“一”字一式一样,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长不短,恰好配得上去。道长乐得手舞足蹈,口中不断地说:“妙!妙!实在妙!”

这事可奇怪啦!莫非这老人是吕洞宾下凡?还是城内哪位书法大师化了装来戏弄大家?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凑上来向老人请教。

老人摸摸胡须,得意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从小就跟爷进城卖柴,经常在玄妙观走来走去。累了就在三清殿前坐坐。坐得厌气,就喜欢看匾上的字。看来看去,别的字都勿识,只识一个‘一’字。没事干我就脱下草鞋,在地上写写玩玩,‘一’字我已经写了几十年了。这上面的‘一’字,刚柔得体,神韵自在,我闭着眼睛也能写得一模一样呵!”

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山中峰西麓,是江南的一座著名古刹,于南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始建,后历朝增建,其规模日益宏大,与山东灵寺被火烧毁,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在僧人宗仰的主持下,兴工重建。天王殿、大佛阁、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是寺庙的主体建筑。

千佛岩位于栖霞寺舍利塔东无量殿后的山崖上。据说,南齐临沂县令仲璋在栖霞山西崖凿无量寿佛及菩萨像后,南齐文惠太子等王公贵族根据崖的上下、深广在石壁凿像,致使千佛岩共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有的二三尊一龛,有的五六尊一龛,后经梁临川靖惠王萧宏修建,成为与大同云冈石窟齐名的南北石窟。宋、明两代,它曾被修葺和增补。千佛岩南唐书法家徐锴、徐铉曾在中道的石壁上题名,此外,岩上还有“古千佛岩栖霞寺”、明重修佛龛的题名石刻等。

舍利塔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修建,石塔五级八面,仿木结构。塔基上雕有释迦八相,刻画传神,其眉须亦栩栩如生。第一层每一面画了四天王像,四天王上有飞天像。因这些画雕工精致,造型生动,故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珍品。

连。殿依山洞而建,其墙壁、拱门、屋顶全以石建成。无量寿佛位于殿的正中,其佛座高约2米,坐身高约10米,左右侍立了二菩萨像,亦高约10米。殿前的二接引佛也是六朝遗物,原在舍利塔前,在新中国成立前被迁于此。

金山与法海

金山古名浮玉,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北,原在江心,清末时与南岸陆地相连。因相传唐代僧人裴头陀曾在此开山得金,故改为金山。

金山的寺庙原名泽心寺,相传建于东晋,宋代改名龙游寺,清初又将其改为江天寺,后被称为金山寺。寺庙依山而造,山与寺混为一体,殿宇楼台层层相接,又被誉为“金山寺裹山”,有“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之奇妙景色。在山巅之上,矗立着一座慈寿塔,宋代修建而成,原为双塔,明万历二年,将其改建为一塔。清又对其重建,保存至今。塔高30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仙人洞为金山现存的四个古洞,其中的法海洞和白龙洞因跟“水漫金山”的神话有关而吸引很多游人。法海洞其实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在金山静休时的住处。白龙洞在山下,洞中有一条只能容一人侧身而进的很深的石缝,传说许仙就是通过此洞到达杭州断桥的。

中泠泉位于金山之上,是一个方池,用石块砌成,四周围有石栏,靠亭子一边有一块大石,其上刻有“天下第一泉”。因其泉水用来沏茶,清香甘洌,故负有盛名,被历代品茶专家评为全国第一。

井冈山的胜景“五马朝天”

江西井冈山,深居万山之中,山势高峻,峰峦重叠,气候温和,云雾缥缈。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旅游观光的胜地。井冈山有个很有名气的景观,雄伟似马的五座石山——五马朝天。提起它,江西的“老表”定会告诉你一段与道教有关的美丽、神奇的故事。

话说道教“三清”最高贵的天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居住在天上三清境。为了修炼法术,交流神通,三清经常相聚一起,有时还会去三十六重天周游,拜访各路神仙。三清出游,用的是御骑天马。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其中有五匹天马最调皮,有时还会向三清发脾气,不肯出行。

一次,玉清天尊想去玉皇大帝处,为首的天马大乌,拒绝出行,气得玉清吹胡子瞪眼。他马上把上清、太清一起叫来,商量决定:老账新账一起算,把最不听话的五匹天马统统关押起来,令灵官马元帅严加看管。马元帅手下拥有上千匹精良天马,根本不在乎那五匹天马,而且他认为三清有些小题大做,没啥必要,反而有点同情大乌等五匹天马来了。于是他发了慈悲之心,放了五匹天马,但罚它们不许再回天宫。从此五匹天马成了野马,无人去管了。它们无法无天,有时还要下凡干涉人间生活。

古代井冈山也曾是鱼米之乡。五匹野天马每逢秋季,井冈山的庄稼成熟了,就横空下凡来此吃谷子,弄得老百姓叫苦连天。不知是哪路神仙把这件事告诉了三清。这下三清真的大发雷霆,他们托梦给井冈山的老表,指点神术,要当地百姓缚住报晓雄鸡之嘴,不让公鸡啼叫。农民依计行事,任凭五马吃稻。由于公鸡不再打鸣,一俟太阳出山,野天马有蹄也难飞上天,终于变成了五座石山,成为井冈山五马朝天的景观。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市西北蜀岗的中峰上,因建于南朝刘宋大明年间,故得此称。隋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栖灵塔,因此人们曾称该寺为栖灵寺。原塔毁于唐代末年。新建成的塔呈方形,九层,总建筑面积为1865平方米,塔身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结构,楼阁式,是鸟瞰扬州城的的牌楼,北面为山门,内有天王像。大雄宝殿位于院正北,内有一尊安坐在莲花宝座上的释迦牟尼佛像,背后为海岛观音等群像,左右两壁分坐十八罗汉。

鉴真纪念堂位于大雄宝殿东侧,原为晴空阁。鉴真为盛唐时期高僧,俗姓淳于,今扬州人。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开始东渡,先后十余年,六次东渡,五次失败,终于于公元754年到达日本,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扬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高僧,在其逝世1200周年之际兴建了鉴真纪念堂。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门厅在前,碑亭在中,后为殿堂。殿堂依照唐代寺庙殿堂的结构和形式建造,内有鉴真的楠木塑像,四壁绘有叙述鉴真东渡事迹的壁画。

平山堂在大明寺西侧,为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造。他经常在这里游宴作诗,由于坐在堂中望江南远山时,视线与堂栏正好相平,所以得名平山堂。现在存留的建筑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的。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为纪念欧阳修,在平山堂后建起了谷林堂,将欧阳修像石刻于正中墙上。

哲蚌寺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北5千米的山坡上,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由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绛央却杰兴建。哲蚌寺是“白登哲蚌寺”的简称,“白登”在藏语里意为祥瑞庄严,“哲蚌”则意为堆积大米。寺院规模宏大,倚山面河,层次错落有致。它既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也是中国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哲蚌寺内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和三个扎仓(僧院):节扎仓、麦扎仓以及阿巴扎仓。措钦大殿中间是极为精致的大文殊像及白伞盖。弥勒佛殿在大殿三层楼下,供奉着右旋法螺,这是哲蚌寺的至宝。三世达赖喇嘛和四世达赖喇嘛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分别供奉在大殿侧室的两座银塔里。大殿的四壁上还绘制了许多精彩的壁画,有释迦牟尼的百行传图、人间形成图和生死轮回图等。寺西南方约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甘丹颇章是二世达赖喇嘛至五世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