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胜目中无时空
48785400000010

第10章 宗教圣地(3)

转眼王重阳四十八岁了。一天,他在甘河镇的酒店中喝酒,遇到了两位仙人。仙人向他传授了金丹口诀,传说这两位仙人是吕洞宾和汉钟离。以此为契机,王重阳皈依了道教,这段奇遇被后世全真教徒称作“甘河邂仙”。

第二年,王重阳又遇到了神仙刘海蟾,更坚定了他从道弃世的决心。他抛下妻子儿女,改名为蠭,字知明,当了道士,道号重阳子。

一年后,他在终南山挖了一个深达四米的洞穴,命名为“活死人墓”,并在墓中静修。后来,他埋掉洞穴,又回到刘蒋村,一面修行,一面传道。乡里人以为他又犯了神经,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修行。

一天夜里,他绝望至极,亲自放火烧毁茅庵,出走山东。经过千里跋涉,终于到达山东宁海。当地有个叫马钰的富翁,头天夜里梦见一只白鹤从他家南园破土飞出,第二天一早就遇见了王重阳。马钰对王重阳十分钦佩,将他请到家中,奉若神明,并让他择地筑庵,取名为“全真庵”。

王重阳立庵后,想收马钰为弟子,带他西行传教。但马钰迟迟下不了决心,因为他想想还是扔不下家庭和巨大的家业。一天,王重阳嘱托马钰说:“我打算静修一百天,请你将庵门反锁起来,每天给我送一次饭就行了。”时值严冬腊月,寒气袭人,庵中只有笔砚、枕席和布单,丝毫没有可取暖的东西,然而王重阳面色红润,如沐春风,让马钰夫妇羡慕不已。

王重阳静修期间,多次以梦度化马钰夫妇二人。百日将满,马钰夫妇终于决心入道,于是分散家业,他俩先后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赐号马钰为“丹阳子”,一时间王重阳受到众多信徒的信赖,他陆续又招收“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王阳子”王处一,“恬然子”郝大通五位弟子,还有孙不二,号称“全真七子”。这七人成为全真教兴盛发展的骨干力量。王重阳的七大弟子后来以昆仑山为“根据地”,使足迹遍布各地,又创建了全真道七个派别。

昆仑山最著名的道教文化胜迹是圣经山。山上有一巨石长16米,高6米,状如新月,俗名“月牙石”。石上刻着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连同附记共六千余字。字大小为3寸,字体为隶书变体,接近楷书,结构严谨,稍带魏风,古拙苍润。虽经风雨剥蚀,字迹仍可辨识。其书体之苍劲、雕艺之精湛,工程之浩大,气势之雄伟,实为罕见。旁另有一石,高3米,长4.5米,其阳面阴刻“圣经山”三个大字,每字半米见方,隽永苍劲,古朴刚健。圣经山里谷幽泉清、林木苍郁,王重阳及他的弟子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昆仑山主峰泰礴峰的烟霞洞是王重阳率七大弟子修炼之处。王重阳仙逝后,丘处机率众仍潜居于此,修炼成道,名声大噪。

昆仑山以秀丽的自然风光、神奇的道教传说,倾倒游人。人们面对浩大、雄伟的昆仑山,不由得要从内心发出赞叹。

正定四塔

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内西南街。据载,原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始建,后又重建于唐乾陵五年(公元898年)。现寺已毁,仅存钟楼和砖塔。塔呈方形,分为九级,48米高。券门位于底层,其他几层正面有方门,四角有风铎。底层四角有表情丰富的石刻力士承托,其造型为唐代风格。一池湖水位于塔前。砖塔东面为寺内古钟楼,内有一口大铜钟,据说方圆几十里都能听到钟声。整座塔形制与西安大雁塔有相似之处,故又被称为雁塔。

木塔位于正定城内,又叫天宁寺凌霄塔,于唐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始建,后历代均有修葺。塔高60米,分为九级,砖木混合结构。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塔身从下到上,各层高度递减。塔刹是铁铸。

1965年邢台地震时,塔顶、塔刹和第九级受到波及而倒塌,但八级以下幸免于难。

华塔坐落在正定城内南门里,又称多宝塔,于唐贞元年初建,金、明、清均有修葺。塔高40.5米,分4层,有无数仙人、仙兽和楼阁亭台雕刻在塔身四周。塔的下面三层呈八角形,第四层则为圆锥体。

青塔位于正定县城内东南隅,又名临济寺澄灵塔,于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始建,因唐代义玄和尚在这里创立了佛教临济宗而得寺名。义玄去世后,佛教教徒在此建塔葬之。青塔有33米高,分为九级,砖砌。须弥座在塔下,平座及栏杆在其之上,莲花座在更上边。各层门窗斗拱,雕刻得极为精美。现在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呈现出金代的风格。

罗浮山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境内,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为道教名山。罗浮山方圆120多千米,主峰飞云顶,海拔1282米,还有玉娥峰等名峰400多座,白水漓、卓锡泉等泉瀑900多处。从高空俯瞰罗浮山,它如一朵昂首怒放的千瓣莲花,传说罗浮山是两条化形罗山和浮山的神龙结合而成。

传说东海龙王有个名叫青龙三公主的女儿,一日随波逐浪在海面上悠少,邂逅相逢,眉目传情中竟互生爱慕之情。很快地他俩相爱并海誓山盟,愿结百年之好。

但是东海龙王和南海龙王都认为:虽然天地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但既为神龙之种,就应清心寡欲,恪守教戒,而婚配大事应由父母做主,私结通情即是犯上作乱。盛怒之下,东海龙王遂囚女于蓬莱仙山左侧之孤岛,南海龙王亦用铁链囚儿子于罗山脚下万丈古井之中。

青龙公主与小黄龙的相互爱慕之情已深深地在双方心田扎下根,铁链囚困又岂能缚住春心?天宫为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雷鸣电闪以示关怀;大海为它们之间的真情所感动,以惊涛骇浪示赞叹。让人惊讶的是力大无穷的巨灵神龟,在同情之余,竟驮载孤岛,劈波斩浪,悄悄浮来。罗山脚下万丈古井中的小黄龙突然感觉到一种特殊的气息袭人而来,他遂挣脱锁链,冲出古井,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青龙公主。

小黄龙与青龙公主毕竟是真龙神种,虽然一时间控制不住欲念,有犯神龙规诫,但他俩很快也就各有所悟了,都觉得只是如凡人简单的阴阳结合,并不能显神之永存。他们商量着与其都互为情所累,倒不如以双方的双方的情缘以全新的形式得以永存。于是山呼海啸,天崩地裂,在电闪雷鸣中,小黄龙与小青龙公主化为罗山、浮山并合二为一。小黄龙化形为罗山主峰青云顶,青龙公主则化为浮山峰顶的上界三峰。

魏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来到罗浮山中,精研道术,对阴阳房中、丹道辟谷,无所不窥。他对罗山、浮山两峰的神奇传说惊叹不止。由于山中钟灵秀气,葛洪与妻晚年偕子侄均隐于此山中修持。山中原建有道观五所,以冲虚古观最壮观,这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玉佛寺

玉佛寺地处上海普陀区安远路近江宁路口。据说,在清光绪初年,普陀山慧根法师与缅甸的一位华侨共同提出,将缅甸出产的玉石雕成佛像运回祖国,而在缅甸的华侨也慷慨捐款资助。佛像雕成后,由慧根法师从水路运回。佛像原有5尊,但在路经上海时,留下2尊,奉在江湾盛宣怀的家庵内,庵被改建为玉佛寺,这座寺被毁于辛亥革命,后于1918年移至今址,并重建。

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两边分别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领主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领主药师佛,两旁还有贴金彩绘、造型优美的十八尊罗汉。

大雄宝殿之后是藏经楼。藏经楼是玉佛寺的精华之地,也叫玉佛楼。藏经楼内红漆的地板一尘不染。玉佛堂正中佛龛里供奉着慧根从缅甸请回来的玉佛。玉佛的眉心镶嵌了钻石,眉毛镶了玛瑙,帽子和身上衣带的装饰则以珍珠、宝石、金箔等制成,塑像背后的九条龙用金箔制成。玉佛像两侧保存了一部清代印刻的全套旧本大藏经,共7000余卷。

玉佛楼后是卧佛堂。卧佛堂是一座四合院,正中的那一间供有白玉卧佛一尊,长约0.9米。卧佛一手支头,一手搁在身上,侧身倚在红木榻上,刻工精湛,神态逼真,将卧佛苦思冥想的神态表露无遗。

玉佛寺于农历初一全日开放,很多人前去进香拜佛或做佛事。

玄妙观

苏州城中心有条驰名中外的街——观前街。这条街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街上有座道观——玄妙观。

玄妙观中的“三清殿”重檐复宇,雄伟壮丽。殿门上本来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面写着金光闪闪的“妙一统元”四个大字。提起这块匾上的大字,历史上还有段十分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