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建成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很多人盗走了陵墓中原有的珍珠、宝石和其他贵重物品,但是它的辉煌和气派从没有损失半分。
知识链接:
沙·贾汗。
沙·贾汗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他年轻的时候受过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武略,1628年其父死后称帝,在位时间30年。
沙·贾汗在位期间,应对了莫卧儿帝国正在经历的一系列挑战,如镇压叛乱、吞并其他国家等,促进了一些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的出现,还令莫卧儿帝国的艺术和建筑成就到达顶峰,其在位期间印度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建筑,泰姬陵正是其中之一。
巨石阵。
1130年,英国一位神父外出时,发现了这座由巨大的石头构成的圆形石林,这个奇特的古迹被称为“巨石阵”、“索尔兹伯里石环”、“太阳神庙”、“史前石桌”等。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名称揭示了人们对这个史前遗迹的迷惑和不解。
巨石阵大约占地11万平方米,几十块巨石围成一个大圆圈,每块石柱大约重50吨,最高的有10米,还有不少是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之上的。这些石柱的主要成分是蓝砂岩,而蓝砂岩主要存在于南威尔士的普利赛力山脉中。这些史前人类是如何将石柱从遥远的地方运送过来的?他们又是怎样把这些石柱搭在一起的?目前,考古学家还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另外,这个巨石阵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这也是一个让历史学家们迷惑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远古时代显赫家族的墓地,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天文观测台,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康复治疗中心”。
不管答案是什么,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这里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到现在为止,这个巨石阵已经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参观过的人往往认为建造圆形石林的古代人中一定有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
知识链接:
关于巨石阵用途的推测。
推测1:古代祭祀场所。
相传,德鲁伊教在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建造了巨石阵,目的是用来祭祀太阳神。17世纪的英国古董学家奥波雷也认为,巨石阵是罗马统治时期德鲁伊教的祭祀场所。
推测2:显赫家族的墓地。
2003年,考古学家在巨石阵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出土的陪葬品有100多件,数量比同年代墓葬多达10倍。经专家考证,墓主是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一位地位显赫的人,而这一时期恰好是巨石阵形成的时期。
推测3:康复治疗中心。
考古学家发现,有一些代表辟邪之物的墓葬品散落在巨石阵及其岩石碎屑周围,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一些留有重病或重伤迹象的骨骼。因此,考古学家推断,当时的人们来到此地的原因或许是认为这里的石头具有治病“神力”,生病或受伤的人来到那里,冀望“神石”能帮助他们康复。
推测4:天文观测台。
巨石阵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
长城。
提起长城,很多人都会想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想起“太阳高,长城长,长城内外是故乡”的抒情,想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悲壮……当我们置身于长城之上,真真切切地用手抚摸着城砖时,会深深地感受到一种豪迈之情。
长城是经历了数个朝代而建成的。战国时代有许多诸侯国,如燕、赵、魏、秦、韩等,他们修筑长城以便相互防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各诸侯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绵延万余里,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形成了现在万里长城的基础。在秦以后的许多朝代,又不断对长城进行增建,及至明朝,就修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8851.841千米,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
长城的修建经历了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巨大的砖石经过烧制从远方运来,再运上山,堆建构筑,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的工具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长城的修建在当时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烽火台四部分组成,以北京八达岭长城最为著名。此外,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等处也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知识链接: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前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墙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兵马俑。
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是古代的一种墓葬雕塑,世界上最有名的兵马俑就是中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了。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的骊山脚下,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已经开始修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秦始皇给自己建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陵墓,用兵马俑殉葬,将自己在人间的千军万马也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兵马俑所在的陪葬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里都拿着青铜兵器。这些青铜兵器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2000多年,直至今日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仔细观察这些秦俑,你会发现他们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各不相同,没有重复的,这可能是因为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全国征兵,兵源来自各地,而各地的人都有不同的体貌特征。
关于兵马俑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俑坑中的兵马俑的脸是中国的脸谱库,涵盖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脸,不管是谁,都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和自己长得特别像的兵马俑。
知识链接:
兵马俑的种类。
将军俑:是秦代的都尉,起着指挥、统率作用。头戴双卷尾冠,足穿方口翘尖履,身穿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鱼鳞甲或长袍,有的雄壮威武,有的气宇轩昂,表现出儒将之风。
军吏俑:头戴长冠,身穿交领长襦,腰间束带。神情沉着稳健,是个轻装的下级军吏。
车士俑:秦俑坑的战车基本上有3名成员,御手负责驾车,车左车右负责与敌人搏斗。
战袍武士俑:免冠束髻,身穿短袍,挽弓携箭。
跪射俑:身穿齐膝长襦,外披铠甲,头冠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持弓状。
立射俑:此俑为不着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在一个方阵中,要轮番射击且不伤自己人,会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射击方式。
铠甲武士俑:披甲站立,或免冠,或头戴软帽,腿扎行膝,脑后绑6股宽辫形的扁髻,个个神情严肃恭谨。
马耳他巨石建筑。
马耳他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个位于地中海中部、面积不大的国家,有很多新石器时代的神庙遗迹。这些神庙都是用巨大的石块建成,散布在马耳他的很多村落中。
这些巨石建筑风格不同,有的粗犷,有的细致,但是气势都很宏伟。杰刚梯亚神殿是马耳他巨石建筑中最著名的一个神殿,位于马耳他戈佐岛中部,建造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神殿。这个神殿的大门和墙壁是用巨石垒成的,神殿外还散落着用来搬运这些巨石的滚石球。神殿的内部装饰使用了软质石灰岩,殿内供奉着大地之母。不过,殿内的神像都没有头部,学者推测可能头部是木雕的,现在已经腐烂风化。
到目前为止,马耳他群岛上已发现30座神殿。除了杰刚梯亚神殿外,还有5座神殿也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哈格尔基姆神殿建筑年代晚于杰刚梯亚神殿,技术更加先进,巨石的连接处结合得天衣无缝,令人惊叹。
穆那德利亚神庙又被称为“太阳神庙”,专家测量这座神庙之后提出,这实际上是一个远古时代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投射在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主要节令,直到现在,这项神奇的功能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自从发现这些巨石建筑以来,人们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它们的由来和用途。虽然关于它们的资料在不断增多,但是很多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摆在考古学家面前的一道巨大难题。
知识链接:
马耳他。
马耳他是世界上几个最小的国家之一,位于地中海中央的几个岛屿上,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马耳他拥有诸多考古遗址、文化古迹、传统建筑、手工艺品以及各种标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宝藏,因而成了一处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
公元前750年左右,腓尼基人挟着强大的文明敲开了马耳他的大门,此后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西班牙人、法国人以及后来的英国人,陆续踏上马耳他,而马耳他也不断成为他们的殖民地。马耳他在近代是英国的殖民地,1964年9月21日正式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正式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卡纳克石柱群。
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有一处比金字塔更神秘的石柱群,在8000米的范围内矗立着一片片排列整齐的石阵,这就是充满神秘感的卡纳克石柱群。
与英国独自矗立于荒原的巨石不同,卡纳克石柱分布在庄稼、树林和农舍中,井然有序。据说这里的石柱曾经达到10000根,如今仅剩下2471根,石柱群被农田分为三片,分别被称为勒芒奈克石阵、克马里欧石阵和克勤斯坎石阵。
这些石阵是如何形成的呢?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56年,被恺撒大帝打败的卡纳克守护神逃到了城北的山坡上,在追兵来势汹汹的紧急情况下,他用魔法将追赶他的罗马士兵变成了一队队排列整齐的石阵。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18世纪的很多学者都坚信石阵确实建造于恺撒时代。
还有人认为,石阵是蛇崇拜的产物。对着这些巨石仔细端详一番,看着那一排排巨石蜿蜒向前,人们常有一种金蛇狂舞的感觉,但是这一说法最终被推翻了。
关于这个石柱群的用途的说法也不胜枚举。有人说它是埋葬死人时竖立的墓碑;有人说它是观测月亮的精密天文台;有人说这些石块只是留在地上的标记,是专为参加宗教仪式的人设的,并没有特殊的含义;还有些人说这里是外星人停靠飞船的飞行基地。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这样一种说法:卡纳克是一个宗教中心,那些石块本来是古布列塔尼人崇拜的图腾,后来这片土地被罗马人征服,他们就在石柱上刻了自己所信奉之神的名字,再后来基督徒又在上面刻了十字架,于是石阵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知识链接:
布列塔尼半岛名称的由来。
在古代高卢时期,布列塔尼半岛被称为阿尔摩里克半岛,半岛上的早期居民已完全绝迹,甚至连地名都消失了。5世纪时,大不列颠岛上的一些居民迁居至此,他们保留了“不列颠人”的名字,并把此地称为“布列塔尼”,即“小不列颠”之意。
复活节岛石像。
复活节岛是智利的一个小岛,距智利本土3600多千米。1772年,荷兰探险家在这里登陆,当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就把这个无名的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后来智利征服并派人接管了这个岛,无巧不成书,这天又是复活节。不过,复活节岛的出名和这个小岛与复活节的不解之缘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的名气来自岛上的一些石像。
每当提到复活节岛,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一定是那些神秘的巨人石像。这些石像有的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石像由整块的暗红色火成岩(岩浆或被融化的岩石冷却后形成的一种岩石)雕凿而成,头部较长,眼窝深凹,鼻子高挺,下巴向前突出,嘴巴微翘;石像没有脚,全都是半身像,双手放在肚皮上,表情严肃威严。有的石像还戴着帽子,有的身上刻着奇特的符号,就像是现代人的文身一样。
要完全揭开整座岛屿石像的秘密很困难,但是根据被推倒和摧毁的石像遗迹,考古学家还是得到了一些合情合理的推测,认为这些石像的建造过程就是在岛上生活的人们对于神圣力量从坚定执迷到走火入魔的过程。这里的居民将这些石像视为自己的守护神,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石像。为了保佑自己的部落丰收和好运,他们不断地建造更大更多的石像,为了运送这些石像,岛上的树木最终被砍伐殆尽,食物开始短缺,于是他们开始把怨气发泄到石像身上,巨石像因此被推倒,至今只留下遗迹,让后来人引以为戒。
知识链接:
智利。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与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长4352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首都为圣地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