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谜一样的飞碟
48782500000002

第2章 眼见为实:目击UFO(2)

这些形态中与UFO最为近似的是火球现象。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罗萨镇连续遭到两次强地震的袭击。和其他地区的强地震一样,当地居民看到了多种地光现象,其中有许多是一种球形的闪光。例如,有人报告说:“发生地震时,头顶上方,向空中升起几道直直的光条”;“镇西方看到像火流星一样的光”;“看到了3米左右的火球,拖着红的尾巴,3秒钟移动了几米”;“看到火球从前右侧跑到左侧,在很短的时间内,由蓝到绿,散乱地变成红色。”

1976年,我国松潘地震时也有大量火球出现。仅8月16日晚发震前后,江油的一个社员就看到400多个火球。有人这样描述道:“我们先看见几处冒出零星的火球,以后越冒越多,难以计数。球刚冒出时有碗口大,当升高到10多米后,就变成簸箕般大;先是白色,后变为乌黑,还伴有响声。在白色的火光中,还有一股黑色烟雾在翻滚,同时闻到一种火药味。出现火球的范围估计约有30004000平方米,持续约15分钟。在火球出现的时候,收音机、罗盘、广播等均未出现任何干扰,也未发现物质的放射性增高。”

我国黄录基、邓汉增在研究火球时认为应区分两种类型:A型火球,通常在地震前不久和震时出现。它们主要出现在震中区,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也看不到来自地下的通道,总是突然出现在空中,球体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20~30厘米,红色居多,间有蓝色、白色,移动迅速,有时带有响声,同时可见到其他形态的地光。B型火球,是信号弹式或流星式的球状光体,发震前后都有,出现的范围也较广,但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及地理条件有关,常直接从地面裂缝、冒水孔、河沟等处升起。上升高度一般为10~20米。球体大小较悬殊,小如鸡蛋,大如脸盆。颜色以红色居多、绿色次之,再次是白色或蓝白色。它们的移动速度较A型为快,有时随风飘忽不定,也常伴有响声,并往往带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如硫黄味等。严重时,可灼伤人畜。

可见,火球具有随风摇曳和只能上升、无磁场干扰的特征,说明它与UFO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它的发光现象及有硫黄味产生等一些特征又与人们遭遇的UFO有相同之处,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地光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特别是近代,它更是地震工作者苦心研究的对象。人们试图用不同原理来解释它。

1966年,苏联塔什干大地震前几小时,塔什干上空突然发生了一次电子风暴。天空中耀眼的白光像镁光灯一样,使人目眩。更令人奇怪的是,地震前后都有人发现,室内的日光灯“无缘无故”地自动闪烁。科学工作者也测到了电离层中电子密集度达到顶峰。

早在1961年,日本学者安井丰等在研究地光时,就注意到了大气电场的问题,后来他陆续研究了日本、美国等地的地震发光现象,于1972年提出了“地光现象是地震时剧烈的低层大气振荡”的看法。他认为:在地震区常会有以氧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质,被从地里“抖”到大气中。特别在含有较多放射物质当中,酸性岩石分布区和断层附近,大气中的氧含量将有显著提高(这一点已为实测结果证明),这也将使大气离子化增强,导电率增加。如果这时地面存在一个天然电场(这个电场可以由压电效应产生),那么就会向空中大规模放电,使地光闪烁起来。大面积放电和氡蜕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有可能激发荧光,使日光灯管闪亮。

另外也有人用压电效应理论来解释地光。物理学的实验发现,许多晶体在受到挤压或拉伸时,会在两个平面上产生相反的电荷,称为“压电效应”,压电石英就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如果沿着石英晶体的垂直轴切制一个薄片。并沿薄片厚度的方向施加一定压力,这时薄片的两个受压面将产生不同的电荷,且电荷的密度与压力成正比。

美国的科学工作者为揭开地光之谜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探索之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报道,他们在实验室里对圆柱形的花岗岩、玄武岩、煤、大理石等多种样品进行压缩破裂实验时发现,当压力足够大时这些样品会爆炸性地碎裂,并在几毫秒内释放出一股电子流。正是这股电子流,激发周围的气体分子,使它们发出微弱的光亮。芬克尔斯坦和波威尔认为,当石英在地壳岩层中作有规律排列时,如果沿长轴排列的石英晶体的总长度,相当于地震波的波长时,就会产生地震等压电效应。若地震压力的压强为30~300帕,就有可能产生500~50000伏/厘米的平均电场,这个电场足以引起闪电那样的低空放电现象,产生地光。

众所周知,石英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这些地光乃至“佛灯”和“鬼火”是否都与石英释放的电子流有关,以及这些地光是否是石英受压后释放的电子流,还是其他原因使其抛射电子流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成都市民目击UFO

2002年4月29日晚7时20分,四川省成都市的部分市民惊奇地目击了“不明飞行物”。

看见“不明飞行物”的市民住在抚琴西路上。据街头卖牛奶的陈大姐讲,大约7时20分,许多人都看见天空有一大一小两团雾状的亮点,忽明忽暗,速度极快地盘旋着,一会儿两团合一,一会儿又分开。大约持续了近20分钟才渐渐消失。二环路西三段府南新区的卓先生也说,晚上7时刚过,他看见空中飞来一鸡蛋大的白色亮点,类似星星状。

与此同时,龙泉驿区的董先生也称他在8时50分看见了不明飞行物,类似葫芦状,飞行速度极快。与此同时,当晚9时许,四川省邛崃市羊安河地区的东北方向天空突然出现一个带白光的椭圆形物体,它呈螺旋状若隐若现地盘旋20余分钟后突然消失。

据说这是自2001年9月以来该地区第二次出现的所谓“不明飞行物”。

首先目击并报告此事的是当地防雹部门的工作人员。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防雹炮点位于羊安河岸边一片开阔的地带,29日晚,天空漆黑没有一颗星星,只有东北方向亮得吓人,突然一个白色的椭圆物钻出云层。正在值班的刘班长走到屋外纳凉,抬头就发现漆黑的夜空中出现这么一个怪东西,它缓慢而无规律地呈螺旋状在空中盘旋,不时停顿片刻又继续“飞行”。那是什么?

这时候,刘班长猛然想起去年9月一天晚上他值班时,在同样方位也看见过这样一个发光飞行物掠过。刘班长赶忙把值班的10余名同事全部叫出屋,并立即给市防雹指挥部汇报,请求用高空雷达对该地区天空进行监视。防雹指挥部闻讯启动雷达追踪,不料屏幕突然出现干扰,致使追踪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羊安炮点的工作人员一直用肉眼跟踪那个飞行体,直到20余分钟后它神秘消失。当地村民对这件事众说纷纭。汤营村6组的孙玉兰太婆说,她确实在去年9月的一个晚上见到过天空中一白一红两个亮闪闪的东西飘过,飞得怪里怪气、东拐西拐;7组的村民黄健平则不以为然地说,可能是探照灯在天上投的影子。但村民们都承认方圆几里内没有大型工厂或歌舞剧场,不会有人把探照灯打到天上。

在距羊安河约4千米外的新津县铁溪、安西等地,村民们也在议论29日晚的天空“怪物”。有人称,当时家中的电视和收音机都受到强烈干扰,直至“怪物”消失后才恢复正常。而邛崃市UFO研究会的秘书杨佛章认为,由于目击者都说只见到天空中有不规则运行的飞行体,而未见到有光柱,因此可基本排除是探照灯的可能性。但是否是在特殊天气状况下城区内的照明灯光反射到天空中形成的视觉错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杨秘书长希望目击者能够提供详细的书面报告以供专家破解这个谜团。

无独有偶,还是同一月的7日,远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天空也出现了奇异的光,就像一个巨大的烟火,持续时间大约3秒钟,使当地居民能透过半掩的百叶窗看到它。这令巴伐利亚人感到困惑,数百人恐慌地打电话给警方询问对此现象的解释,使电话线非常繁忙。飞向慕尼黑机场的飞行员用无线电与控制塔通话时,也报告了天空中出现的罕见光。而德国南部和邻近的巴登——沃坦伯格各地区都报道了令人不安的晚间自然光景象。

但是,德国军队的雷达没有测到任何异常的移动信号。德国方面向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提出咨询,美国科学家起先认为可能是由飘浮在地球大气层中的宇宙空间垃圾残骸引起的,也可能是流星穿过地球大气层的结果,但后来又说无法说清楚它是什么。

沙漠火球之谜

1998年9月底,李争平陪同几位院士前往巴丹吉林沙漠考察。10月5日是中秋节,某试验基地晚上为杨士中院士过了生日,院士们都十分感动。席间,赵煦告诉李争平,当晚要在机场做试验。这是个很难遇到的良机,李争平提出晚上去机场采访。晚8点多钟,李争平赶到跑道上时,科研试验已经开始,一架战斗机正在跑道上滑跑。一轮皓月、望不到边的藕荷色着陆灯、灯光闪烁处活跃的人影……勾画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几乎没人的跑道上,赵煦给李争平讲了他和许多基地科研人员在跑道上共同目击的一次遭遇UFO事件。赵煦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是我国著名无人驾驶飞机专家、空军专业技术少将。其他目击者也有类似的学历和技术专长。他们这次亲眼目击应当是确凿、可信的。

两个月前的8月6日晚,像中秋节晚上一样,赵煦正领导科研试验。当时飞机准备从跑道南向北起飞,就在这时,突然,跑道北头一上一下两个巨大火团从天而降。

“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到这两团火就要烧过来了,纷纷下意识地躲避。”

赵煦头脑冷静,马上招呼塔台上的人赶快下来拍摄。当摄像的人跌跌撞撞下来后,这两团火球又腾空而起,消失在夜空。据目击者介绍,这两个大火球有几道从里面向外的辐射光束,没有任何声息,来无影去无踪。

1999年春节刚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向几家媒体介绍关于硬骨鱼起源的一项新发现,会后恐龙专家赵喜进向李争平提起,几年前在新疆戈壁滩上进行恐龙化石考察时,他和恐龙专家董枝明曾亲眼目击了一起UFO事件。当时他正从帐篷中走出来,一抬头望见远处一断崖上方一个耀眼的巨大物体正在移动,光焰照亮了半边天空。他愣住了,好一会儿头脑里才反映出“UFO”这个概念。他回身从帐篷里提起枪,又大声呼喊其他人出来观看。这时董枝明撩开帐篷目睹了这一罕见场面。李争平问赵喜进,你射击了吗?他回答,没有。他排除了任何已知飞行物的可能,因为它们“都没这么大的能量”。

许多目击报告都支持这种看法,戈壁沙漠是UFO事件的多发区,一是由于地旷人稀,二是由于能见度好。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空中捉迷藏

从巴丹吉林沙漠返回北京后,李争平注意搜集了一下世界各地关于发现UFO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1998年8月前后的。

10月19日1l点左右,河北沧州空军某机场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当时雷达报告:空中有一个实体在移动,就在机场上空,正迅速向东北方向飞去。与此同时,机场上的地勤人员发现了头顶上空有一个亮点,开始像星星,一红一白,两颗星在不停地旋转。由于飞行物降低了高度,轮廓变大了看上去像一只短柄的蘑菇,下部似乎有很多灯,其中一盏较大,一直向地面照射。航管部门迅速证实,没有民航飞机通过这个机场上空,另一支空军部队的夜航训练也已于半小时前结束。“很可能是外来飞行器”,部队立即进入一等战备。晚上11点30分,雷达报告飞行物已到河北青县上空并悬停在那里,高度1500米。随着一发绿色信号弹升空,一架歼教6型飞机打开加力拖着锥形的火舌轰鸣着飞入夜空,飞行员是副团长刘明和大队队长胡绍恒。他们驾驶飞机到达目标所在位置,根据地面指挥的方位、高度,很快发现了一个飞行物:圆形轮廓,顶部呈弧形,底部平,下部有一排排的灯,光柱向下,边缘有一盏红灯,整个形状像个巨大的草帽!

夜航指挥李副司令员命令飞行员靠近那个飞行物。在距离飞行物大约4000米时,它突然上升。飞行员立即驾机爬高,当飞机升至3000米时,这个飞行物却来到飞机的正上方。这说明飞机头顶上的飞行物比飞机上升得更快。飞行员决定麻痹一下这个飞行物,改变飞行方向下降高度,与飞行物拉开了距离。有趣的是,那个飞行物仿佛很有灵性,竟尾随而来。两位飞行员抓住战机突然加力,以占据高度优势,飞机跃升倒飞,当飞机改为平飞时他们发现,飞行物已经比他们高出2000米。飞行员驾驶飞机继续追击飞行物,副团长刘明把飞行物套进瞄准具光环,打开了扳机保险,同时请示是否将其击落。’李副司令员要求他们不要着急,先看清楚是什么。

尽管飞机已经加大了油门,还是无法靠近飞行物,飞机上升到1.2万米时,飞行物已在2万米的高空。这时飞机油量发出告警信号,再追下去燃料将告罄。地面指挥审时度势命令飞机返航,地面雷达继续跟踪监视。当两架新型战斗机准备升空捕捉这个飞行物时,它已经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