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节目氛围与嘉宾
节目氛围与嘉宾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能影响嘉宾在节目中的发挥。当然,这种氛围的形成因节目类型而异,诱因多样,有来自客观的,也有嘉宾主观因素的制约。客观因素包括节目类型环境、场景、主持人和观众;而主观因素则是嘉宾的素质、年龄,乃至嘉宾间的相互影响等。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交叉感染”,错综复杂。这诸多原因所导致的节目氛围对嘉宾在节目中的发挥、展示都会产生有利的促进或不利的干扰。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毕竟客观因素的影响是外部的,它对嘉宾可能产生和施加多少影响力,其实取决于嘉宾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如果嘉宾是那种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主儿”,那不论周遭有什么事情,其竞技状态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一、节目氛围与嘉宾的关系分析
杨斌先生在《把脉嘉宾——电视节目嘉宾现象透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节目氛围与嘉宾的关系:
(一)节目类型的影响
不同的节目类型所形成的节目氛围有不小的差别,有些可能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比如新闻类节目与娱乐类节目的氛围就截然不同。类型节目所具有的一般规定性、约定俗成和普遍特点会使节目基本有着相对固定的氛围,它们对于嘉宾有着或多或少的约束力。
1新闻类节目的氛围
新闻类节目一般都较为正规,可能所邀请的嘉宾也多是专家学者,所涉及的话题也都很敏感和令人紧张,所以,嘉宾大多是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越雷池半步的,否则后果不堪。所以,这类节目的氛围就是令人紧张、拘束、严肃的,嘉宾会严丝合缝、循规蹈矩地行事,惟恐有丝毫差错唯恐有丝毫差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嘉宾的正常发挥,而对于兴奋型的嘉宾来说,则可能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反而会超常和出色。
2谈话类节目的氛围
谈话类节目的氛围应当是轻松、宽松、平等的,不能令人紧张、沉闷和冷寂,倘若不幸形成了这种格局,必定是一场不平等的对话,可能等同于领导和下属的谈话,或首长接见的讲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谈话类节目是“非正式”的话语形式,太“一本正经”了不行,太放松了又趋于油滑,太刻意了则流于表演。所以,这种“公开龙门阵”给人的感觉似乎尚未“上路”,距离“靶心”总是差一点点,而在纠正的时候又往往过劲儿,于是,摇摇摆摆,难得定法。但大体上,节目氛围还是比较随意、让人能够畅所欲言,不过,后果自负,因为已经有一些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是从节目氛围而言,正是因为节目让他们说出了媒介需要的实话,这就是氛围的营造合理。
3娱乐游戏节目的氛围
娱乐游戏节目给人的总体感觉应是热烈、火爆、尽兴、痛快、紧张。当然,娱乐节目所形成的紧张感,可能使嘉宾提笔忘字,出口“失语”,言不成句,词不达意。而这正是这类节目的魅力所在,如果游戏节目没有了必要和适度的紧张感,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谁愿意参加慢条斯理、毫无节奏可言的娱乐节目呢。在观众倒计数的大声喊叫中,嘉宾既紧张又兴奋。而氛围中的热烈、火爆等,则是同类节目的共同特征。要是缺了它,好似川菜少了辣味儿。比如春节晚会、相声晚会,很难想象在“静场录音录像”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至少,嘉宾与观众没了交流,没有了游戏的紧张、刺激,那还玩个什么劲儿。
(二)节目氛围的客观因素
节目氛围的客观因素包括来自环境、场景的,来自节目主持人的,来自现场观众和源于节目素材本身的等等。
1环境与场景
环境与场景指节目录制是在户外还是室内,户外是在陆地、空中、水上,陆地又分平原、高山、草原等不同的地貌形态和人文景观等;而室内又可能有演播室和剧院、会场之分;这些设施又有大小之别。总的来说,在户外,因为一般较为开阔、宏大,甚至壮观,所以,其庄重、神圣、隆重感有时就较为浓烈。如“心连心”艺术团的历次演出、国庆之夜的盛大联欢等。在这样的环境和场景中,嘉宾一般都会将“基调”定得高一些。如果是在演播室内,则又得看演播室的大小。如果是大演播室的大型节目,同样需要户外的“基调”,只是可能会稍稍降一点/L儿;如果是小演播室的轻松谈话节目、新闻访谈等,就无须劳神费力地大肆张扬,可能和风细雨式的更为恰当。
2现场观众的影响
现场观众制造的气氛有时让嘉宾舒服畅快,有时让嘉宾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比如在娱乐节目中,现场观众一般都会积极投身参与,他们的掌声、笑声,对嘉宾绝对是“催化剂”和“兴奋剂”,会让嘉宾有更大的兴趣完成下面的项目。即便是倒计数时,同样也因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参与和介入,让嘉宾感到自己被关注而觉“升值”。
在谈话类节目中,观众有时对嘉宾的观点表示赞同或对嘉宾所叙述的事件深表钦佩,这时,嘉宾的感觉当然会比较良好;有时则不然,观众对嘉宾的观点或做法持异议甚至反对,嘉宾的状态必定会受到影响,且可能觉得很压抑,好像是大家拿他当了一个靶子,“群起而攻之”,必欲“灭”他一道而后快。因为似乎我们有这样的嗜好,如喝酒,若将某某“撂倒”,定然有舒适和快感;如舌辩,能将人家驳倒,驳到哑口无言,体无完肤,才是美意。这样,其实违背了谈话的平等、宽松的要求和前提。
3节目主题的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节目主题所限定的氛围对节目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对嘉宾的发挥也是个不小的制约因素。如春节晚会、相声小品晚会这样的节目类型,必定要规定为喜庆、热闹、欢快的氛围,虽然可能会制造一些动情点,让观众受感动,甚至有时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主调和格局是喜庆的。而像古诗词朗诵会、歌咏大会等样式,就是庄严、神圣和充满激情的。
而作为一些小规模的节目,其基调和主旋律更是限制了节目的氛围。这在访谈节目中体现最甚为明显。在通常,访谈节目中,节目的主题、基调几乎都来源于嘉宾,从嘉宾的故事中挖掘主题,制定题目。如果这期访谈节目的嘉宾是像杨光那样的人,其氛围自然是同情的快乐;嘉宾是濮存昕那样的人,其氛围是严肃而深情;嘉宾是马云那样的人,其氛围是激情而豪迈……不同的主题自然会导致不同的氛围,这个氛围是节目的基调所决定了的,但有时预设的主题也会被现场的突发事件或一些失误而搞乱。比如,海霞在报道水灾时,本是忧虑哀愁的主题,而她一句“像过年一样”打乱了所有的氛围。而赵普在报道汶川地震时流泪哽咽的场面,却打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因此,主题确定基调,基调限制氛围,要遵循这氛围,不要打破这氛围。
而作为一些小规模的节目,其基调和主旋律可能限定了节目的氛围。比如在谈话节目中,有快乐喜庆的主题,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马全义、李国庆“驾驶”的《快乐小巴》;也有悲哀和沉重的,如以张穆然与癌症病魔抗争为主题的《感受坚强》;也有悲喜交加的,如高大权谈艰难创业的《日子》和刘淑兰讲述照顾植物人丈夫历程的《奇迹》。所说悲,是说起始和过程;所说喜,则指结果和结局都是圆满或团圆的。在这样的节目中,由于节目主题的沉重或日厚重,使得嘉宾和观众甚至主持人都沉浸在主题所营造的氛围中,多数难以“自拔”。这有时决定了节目整体的氛围可能难以摆脱这个基调。在这个意义上讲,嘉宾、主持人、现场观众、场外观众都会感染于、感动于这个氛围,他们会随着节目的进行或泪流满面,唏嘘不止,或情绪激动,不能自己。
(三)影响节目氛围的主观因素
1嘉宾的到位表达
这涉及嘉宾的各种表达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嘉宾言语表达得引人人胜这里要强调的是如果嘉宾言语表达得引人入胜,可能使现场观众如身临其境,随嘉宾的叙述起伏跌宕,现场可能会鸦雀无声,也有可能会笑声掌声不断,或者催人泪下,这都是嘉宾言语感染力和功力的表现。在娱乐游戏节目中,嘉宾的上佳表现,包括体能、智能、艺能、学识、反应力、观察力、记忆力等,会使观众由衷钦佩,节目自然会有较强烈的反响,现场气氛定会活跃。
2嘉宾的年龄因素
嘉宾的年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场观众和主持人的应对原则。虽然说“在节目面前人人平等”,好像没有年龄之差与性别之异,但毕竟人们在对待不同年龄对象时的心态是有差别的,不能错位。个体间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但在总体格局和态势上是会趋于一致的。如老年嘉宾的持重、中年嘉宾的稳重、青年嘉宾的朝气以及少年儿童的活泼好动,都是一种真实的天性和自然的本色。仅以少儿为例,崔永元在某年的“六一”特别节目中,曾对现场小嘉宾们“课间休息”式的氛围无可奈何,而有趣的是,他也并未制止和约束他们,而这氛围却恰恰是最真实和自然的,如果这些小调皮鬼们都像小大人儿似地正襟端坐在席,就显得滑稽和虚假。现场观众对不同年龄嘉宾的态度和“口径”都会随之“全自动调整”。
3嘉宾间的相互影响
既然是嘉宾间的影响,必然不是孤家寡人,而是“大家谈”。且这种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这种影响有时是情绪上的,有时是语言方面的。在谈话类节目中,数位嘉宾如果吵成一锅粥,全没了章法和规矩,不仅失了身份,而且话题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每一期男女嘉宾都会针对一个问题争论不休,特别是有一期有一个男嘉宾参加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某一女嘉宾下台,现场一下炸开了锅,两人对吵又多人对吵,结果是那位女嘉宾哭着退场,男嘉宾一无所获。这样的行为只能使节目档次和品位大打折扣,而无益于节目的长远发展。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3·15”晚会中,播放了一段上海电视台录制的谈话节目,主题是“超市里的偷盗”,其中,一位超市业者说,对于超市小偷,“宁可错抓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此话一出,就像热油锅里浇了一瓢水,立时炸了锅。几位嘉宾拍案而起,予以反驳,双方当时情绪非常激动。主持人立即出来打圆场,否则怕是难以收拾了。而如果话题辩论没有对手,也是没趣。
在节目中,一个嘉宾的情绪突然波动或紧张可能对其他嘉宾都有影响和感染,这就如同心理暗示或条件反射一样。例如在游戏节目中,嘉宾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特别是颂奖典礼颁奖典礼上,嘉宾很更容易相互影响了。如果一个嘉宾动情哭泣,其他嘉宾也很难保持冷静泰然,很有可能往往会出现一个接一个地动情下去。但是,如果有一个嘉宾突然冷静僵硬起来,接下来的嘉宾也会很容易手足无措。这就出现了现场与设想的场景冲突,而造成人们很容易的惊慌失措,从而影响到节目的顺利进行。不过,此时若主持人能巧妙地调节一下气氛,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当然,嘉宾间的相互影响不可能只是消极的,似乎嘉宾间只有“窝里斗”的氛围,没有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其实,嘉宾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总之,嘉宾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的影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在刚刚20岁时获得了她从业以来的第一个奖,在领奖时,她哭了,哭得动情而真切,她说她这么年轻,刚参加工作,没想到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她的这一番表达,将前面获奖嘉宾的喜气一扫而光,而紧接着轮到后面一个获奖者讲“体会”了,本来可能他是要抒发一下兴奋和高兴的心情的,但鞠萍的“真情告白”使他的准备全都猝然“报废”,只好顺着鞠萍的路子用凝重的语调陈述了他复杂的心情,使得现场气氛顿时沉重起来。
当然,嘉宾间的相互影响不可能只是消极的,似乎嘉宾间只有“窝里斗”的氛围,没有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其实,嘉宾间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情绪上的东西就像流行歌曲或流行感冒一样容易传播,让流行歌曲多些,流行感冒少些,那么,嘉宾间的相互影响对节目氛围而言就是多多益善了。
二、幽默——节目气氛的调味品
从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说,幽默表现为一种知识,一种诱惑,一种魅力,是一种缓和矛盾、协调关系、活跃气氛的润滑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特鲁·赫伯所说,“它是一种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精粹,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产物。生动幽默的语言能为讲话增添欢声笑语,使之更富有情趣。听众普遍喜欢幽默风趣的语言。有人说幽默是谈话的“添加剂”和“催化剂”,它能为一次圆满的谈话添加愉快的情感,给听(观)众留下一次欢欣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