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这样做不失眠
48768100000009

第9章 驱除失眠,还得学些催眠“小运动”(1)

勤练甩手操,助你摆脱失眠困扰

目前,社会节奏普遍较快,竞争也日益激烈,无形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了诸如精力透支、心里超负荷、失眠、抑郁、焦虑等重大问题。于是,我们就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真是累呀!真想好好睡上一整天。”

“我怎么感觉越休息越累啊?”

“最近总是睡不好觉,一晚上都在做梦,还醒好几次。”

“最近总是失眠,吃药也睡不踏实。”其实,像感觉累、失眠这种现象,都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造成的。现在的人坐办公室多了,活动少了,身子骨自然就不舒服。“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就有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都是非常好的健身手段。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比较简单易学的“甩手操”,这个小运动对于治疗失眠可是有大功效哦!

甩手操是一种手臂前后连续摆动的健身方法,可积极活动肩肘关节,通过振动手臂活动筋骨,有助于人体经络气血的循环与通畅,增强心肺功能,还能增强记忆力,消除精神压力。根据实验证明,甩手操能增强人体脑部内啡呔的产生,从而达到镇静、安神、稳定情绪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

1.两腿分开,宽与肩齐;两手在肩旁自然垂直,掌心向后。

2.站直,小腹收紧,挺胸,抬头,颈骨放松。

3.整个脚掌紧压地面,以感到大腿、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为度。

4.眼向前平视,以感觉舒适为度,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于两腿上。

5.挥臂,起手前甩,自然用力,手高度与身体成30度。然后往后甩,用实力,手高度约与身体成60度。用力至感到肌肉有反作用力量,便自然回摆。

6.重复挥臂动作,次数由少而多,循序渐进,可由两三百次起逐渐递增,加至两千多次时约需半小时。

无论做什么运动,都要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废,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这套甩手操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意志和毅力的锻炼。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充满乐趣和丰富多彩的,只需要你做几个小动作,就能把失眠赶跑,何乐而不为呢?

常做安心宁神操,将睡眠一“手”掌握

中医经络学称,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着许多经外奇穴、全息穴。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近百个穴位,按摩或敲击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下面这套宁心安神操就是通过敲击手部与大脑相关的穴位,有通经活络、宁心安神、健脑益智的作用。此操无须任何器具,适合所有失眠症患者。具体操作如下:

1.敲大陵穴:大陵穴位于两手腕关节横纹的正中两筋之间。两手握空拳,拳心相对,对敲大陵穴32次。

2.敲腕骨:两手握空拳,放松,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对腕骨交叉放置,用力敲打16次。换左拳在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敲16次。

3.敲合谷穴:双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手拇指关节的高处,敲左手合谷穴(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边缘上,拇指尖屈曲按下,到达之处就是合谷穴)16次;换左手,用同样的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

4.敲后溪穴:肘屈,两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头后方的掌横纹头为后溪穴,双手对敲32次。

5.插虎口:双掌摊平,两手拇指、食指分开,掌心向下,对插虎口,插32次。

6.打劳宫穴:右手握拳,用拳背高凸处敲左手劳宫穴16次;再左手握拳,敲右手劳宫穴16次。屈指握拳时,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即劳宫穴。

睡前做催眠操,今夜不愁眠

万华是某私营企业的一位业务经理,虽然刚过30岁,但已经有车有房,年收入也在10万以上。不过,万华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失眠。他的失眠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公司业务量增加的那几年,他平均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

后来,公司同事给他介绍了一套催眠操,万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坚持做了一个星期。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不到一个月,他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每天都是一觉睡到天亮。

什么催眠操这么神奇?会不会很难学呢?其实这套催眠操和大家做的眼保健操相似,非常简单实用,长期被失眠困扰的朋友可一定要学一学哦!

1.浴面操。选择安静清洁的环境,平心静坐,闭目,双掌置于鼻两侧,从下巴颏向上搓面部至前发际,再自上而下搓面部50~60次。揉搓力度不宜过大。

2.眼操。保持静坐姿势,身心放松,闭目,用右手拇、食二指分别轻按右眼,先按顺时针方向揉按30次,再按逆时针方向揉按30次,然后以相同方法按左眼。手法宜轻柔。

3.躯干摆动。做这个动作之前,要使身心放松,否则很容易受伤。两脚分开站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上身向左右各摆动30次。

4.肩臂绕环。身心放松,保持站立姿势,双手放于肩上,两肘由前向上、向后、向下绕环30次,再反方向绕环30次。动作幅度、速度宜适当,不能太快,以免引起神经紧张和兴奋;也不能太慢,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5.深呼吸下蹲。身心放松,双脚稍微分开站立,吸足气后,屈膝下蹲,同时慢慢呼气,头随下蹲而垂于两膝间,双手放于两腿外侧,然后逐渐站起并吸气,还原为站立姿势。反复做12次,动作要缓慢,呼吸要深长。

6.拍打身体。身体保持站立的姿势,双脚稍微分开,然后再用双掌轻轻拍打全身肌肉,顺序是胸—背—腹—腰—臀—上肢—下肢,要求是从上向下拍打全身。动作力度宜适中,切忌用力过猛,每个部位拍打12次。

睡前催眠操每晚练习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情况下,1~2个疗程即可发挥疗效。生活中像万华这样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较大的人,可通过做这套催眠操来提高睡眠质量,预防失眠症。

拒绝失眠,要跟古人学睡功法

睡功就是在床上的导引气功内养法。古人创造的睡功可谓是形形色色,这也体现了祖先惊人的智慧。其中最为后人推崇的,是晋代葛洪的睡功法。葛洪曾对他的弟子说:“吾有一术可以治病,可以延年,侧、屈、俯、仰,吾日行之,迄无疾病。”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垫”法,许多失眠患者运用这五种功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侧:就是右侧卧睡功,后人又称为“鹿眠”,因为这一卧式是仿鹿的睡卧姿势,非常舒展安适,故又称为“睡神仙觉”。其姿势要领是,右侧卧位,屈右肘,其手心向上放置于脸前,左手放左髋部,右下肢自然伸直,左膝屈曲放在右腿前方。

屈:就是仰面正身平卧,将两膝、髋屈曲,使股部靠近腹部,并用两手合抱双膝而卧,缓吸缓呼,自由量力而行,自由停止。

俯:就是俯伏于床,摇头晃足运气呼吸的睡功,古人谓之“龟息”,是向万年长寿的龟学习内养法。其姿势要领是,俯伏而卧,用两手或一手置于腹部,用鼻深缓吸气,贯满周身,再深缓呼出浊气。初学“龟息”,每呼吸一次,松力休息少时,再呼吸吐纳,均须自由量力而行。

仰:就是仰卧在床的睡功,张臂伸足,像一条龙形,故而称为卧龙睡功。其姿势要领是,仰面正身仰卧位,将两臂向上伸张少时,用两手掌由胸部向腹部按摩或左右伸张,两下肢伸直,松劲内息,缓吸缓呼。

垫:就是仰卧伸足,用两手臂或两手握拳,在背部从上向下,用拳垫在背部各腧穴上。三五呼吸向下挪移一拳,至腰部时用两拳垫腰窝,十呼吸后再向下移至尾闾骨而止。此法可调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助于消化,使大便通畅。

以上五种睡功,每天睡前各练习一遍,最后,以侧卧式入睡,可保证睡眠质量。

勤练“45度倒立”,失眠就得退避三舍

小霍是某国有企业的一名会计,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因为压力过大而失眠了。小霍毕业于北京某名牌大学,业务能力相当出色,可是性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这让她很难在领导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近单位要裁员,小霍自然就被推到了被裁的边缘。26岁的小霍从来没有感到如此大的压力,接连一个月睡不好,整天担心自己失业。爸爸看着她整天因为失眠而心力交瘁,便交给她一个“45度倒立”的方法。小霍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将睡眠找回来了。

这个“45度倒立”的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脑部供血不足,可以解决失眠问题。

“45度倒立”的具体方法是:仰卧,头部、双肩及上臂着地,双手支撑起臀部和躯干,伸展双腿,使躯干和双腿在一条线上,和地面呈45度角。还有一种简便方法,现在小区都设有健身器材,其中有种专门用于仰卧起坐的,可以头向下躺在上面。地球引力会使人体骨骼、内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加重,导致脑供血不足等。而变换体位,头向下脚向上,呈45度角倒立时,人体关节、脏器所承受的压力减小,肌肉和骨骼得到松弛,就能缓解腰背酸痛和关节疾病。同时,这种姿势增加了大脑血液供应,可有效消除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和头晕、头痛。

当然,“45度倒立”因人而异,以从少到多,感觉舒适为原则。从每天倒立两次,每次不超过半分钟为基础,如果第二天没有不适,可适当延长时间。也不必拘泥于角度,45度、60度、70度均可,不过90度难度比较大,体弱者别尝试。

另外,除了“倒立”,也可以站着弯腰低头,双手尽量向下触地,时间和频率也是从少到多,以感觉舒适为度。患有高血压、血管硬化和心脏病的人要慎做此类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