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这样做不失眠
48768100000021

第21章 失眠多梦不要急,梦是身体有话要说(1)

你不可不知:梦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当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病逝的消息时,一定会对他短暂的人生欷歔不已。是的,人生其实非常短暂,不过数十年光景,而这数十年的时间你还得把其中的1/3给睡眠,睡眠时间的1/5用来做梦。

假如一个人能够活80岁,那么他用在睡眠上的时间就是27年,用来做梦的时间至少也要5~6年之久。这么长时间浪费在做梦上,会不会觉得不值?事实上,做梦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能起到很多作用。

关于梦与健康的关系,长期以来争论颇多。其实,梦对健康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如梦不仅是睡眠的保护人,还能增强记忆、平衡心理、促进发明、预示未来。但是反复出现的噩梦不仅会导致第二天心理上的压抑,多梦还干扰了人们的睡眠。其实,梦绝大多数属于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对人们的健康是极为有利的,特别是一些特定的梦境,还是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或是疾病过程中向好坏两方面发展的趋势。

梦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恢复和加强脑功能

做梦能使脑的内部产生极为活跃的化学反应,使脑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达到高峰,而迅速流过的血液则带来氧气和养料,并把废物带走,为第二天投入新的活动打下基础。可见,梦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加强。

2.愉悦身心

做甜蜜的美梦,常给人带来愉快、舒适、轻松等美好的感受,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活动增强,这有助于消化和身心健康,对稳定人们的情绪,促进和提高人的智慧活动能力都大有裨益。难怪生活中有人将“祝您做一个美梦”作为睡前问安的一句口头禅。

3.延长寿命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每天长时间的睡眠中,有50%左右的时间是在做梦。这些梦的内容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但人们认为,如果婴儿睡眠时眼球迅速转动,那就表明他们是在把自己醒着时感觉的大量刺激储存在记忆里。老年人的有梦睡眠却大大减少,每晚不过1小时左右。计算一下,无梦睡眠在人的一生中会相对保持不变,从出生时的8小时到老年时的6小时;而有梦睡眠却变化很大。若能设法增加有梦睡眠时间,便可延长寿命。

4.促进创新

弗洛伊德说:“梦境不仅具有复制的功能,而且具有创新的功能。”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问题会在梦中找到答案,难以记忆的东西会在梦中“记忆犹新”。这就使人联想到,做梦是否对人的智力有益。

总之,正常范围内的梦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并不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会危害健康。

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梦

“有啥也别有病”,这一观点估计大家都没有异议。病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所以我们都对疾病避而远之。“没啥也别没梦”,就是说明梦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没有梦,将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每天晚上都会有5~6个梦境在我们的睡眠中进进出出,梦在我们的睡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做梦的必需性

科学家指出,在哺乳动物中,越是低级的动物,快动眼睡眠(有梦睡眠)也越显著,而在个体发育中,胎儿和胎兽的快动眼睡眠最显著,出生以后逐渐减少。快动眼睡眠是在睡眠中执行警戒任务,周期性地使大脑保持警觉状态,使人和动物对侵犯随时有所准备。

快动眼睡眠的作用是给予大脑周期性的刺激,提高其兴奋度,如果大脑长时间得不到刺激,就会产生危险,它内环境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德国神经学家科恩·胡贝尔的理论是,做梦可以锻炼大脑的各部分功能,做梦越多的生物,脑子就越发达。他还发现,人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只在睡着后起作用,这些脑细胞在睡眠时进行“演习”,呈现兴奋状态,以完善其功能,故而出现了梦。

梦的这种生理功能,在梦调节精神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做梦作为精神节律中的松弛节拍和睡眠之作为生理节律中的松弛节拍大体上同步而和谐,因而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律。所以,做梦不仅是必需的,而且人类不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无梦的危害性

梦经常出现在睡眠里,我们没有觉察出它的重要性,但梦一旦被剥夺,人就会出现许多问题。科学家们在研究梦的作用和意义时,采取了梦剥夺的实验方法,来证明无梦的危害性。

对有梦出现的异相睡眠进行选择性剥夺的办法是:当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显示被试者刚刚进入异相睡眠时,立即唤醒被试者,使其保持清醒3分钟。这一阵异相睡眠便被干扰了,重新入睡时便进入正相睡眠。

据观察,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会产生多种有害的心理、生理影响,包括焦虑、发怒、偏执,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反常,有的还会反应迟钝、动作笨拙、疲乏或食欲增加、偏食等。

研究证明,异相睡眠被剥夺后,测试者在完成任务和情绪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视觉警戒性降低、错误增加等,还有的测试者出现调整人际关系的能力减弱,表现出较兴奋和不稳定性等。剥夺异相睡眠后由于人的精神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将会导致人的整个精神系统崩溃。

所以,不让人做梦,影响的不仅是人的脑功能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同时还扰乱了人在梦中的警戒状态,破坏了人精神系统平衡的调节过程,对人类发达的大脑功能与创造潜力造成了损害。

告别梦游:让你今晚做个好梦

《三国演义》中记载有这样一段:“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曹操是生性多疑还是真的梦游,我们暂且不作讨论,但梦游一直以来的确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由于梦游者通常在显然属于睡眠的状态中,从床上爬起来,四外游走或动作,故称之为“睡中行走”可能更符合事实。至于梦游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脑功能发生障碍,有的说是压抑情绪爆发的结果,还有的说跟遗传有关。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治疗梦游症呢?

1.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厌恶疗法的使用,从资料看,确实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妇女为了使孩子断奶,往往采用在乳头涂黄连或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产生厌恶感,以达到断奶的目的。

还有一个例子,有个人梦游时常把一枝装有弹药的猎枪对准自己的妻子,这种危险的举动搅得他的家庭生活不得安宁。治疗方法:让妻子睡床的外侧,丈夫睡内侧,这样当丈夫起床梦游时便会把妻子闹醒,这时妻子立即取来一个警笛,对着丈夫的耳朵使劲吹。警笛尖锐的声音很快将丈夫弄醒了。这样试过两次,患者的梦游症便被治愈了。

2.精神宣泄法

我们都知道,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因此,帮助病人排遣、解除内心深处的压抑感,便可有效治疗此类型的梦游症。国内外都有过梦游者杀人的案例发生,杀人者可能都是在梦中借助自己的意向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梦游者的家人一定要及时做好梦游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事实上,梦游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颇高,这些梦游往往是想念亲人所致。家长或孩子的管教者应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关心,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惑的问题。总之,梦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和神秘!

不可不察: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薛华最近经常做梦,梦的内容也差不多,不是对老婆大发雷霆,就是对儿子又打又骂,反正他在梦中很生气,醒了之后胸口跳得厉害。同事和他开玩笑说,你一定是个“妻管严”,平时对老婆敢怒不敢言,只好在梦里发泄。薛华有个幸福家庭,妻子很贤惠,儿子也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哪来的气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被称作“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内经》对梦的健康预兆意义早有记载,翻译过来就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多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

再如《灵枢·邪淫发梦》: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下面盛则梦见坠落。如果饥饿,就会梦见食物;如果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可见,《内经》早已注意到了梦与疾病的定性、定位关系。

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相应的,梦中的情绪也可以反映脏气的变化,梦怒为肝气盛,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类似于薛华这样梦中生气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是肝气太盛,要么就是劳累过度了,应该调养一下肝脏。这类人一般还会偶尔头晕,因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做一些比较恐怖的梦,比如多次梦见自己死命地抓住窗框,不让自己掉下去,但最终因为体力不支还是掉了下去,醒来之后往往被吓出一身冷汗。这种情况就说明他的肾有问题,因为“恐为肾志”。如果这种梦较为频繁,就应该去医院做一下检查了,很有可能是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

不仅中医重视梦的健康预报意义,西医也是如此。从西医的观点看,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性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发作前病人也多惊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

主动出击:怎样预防可怕的噩梦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做噩梦,比如梦见被野兽追赶却怎么也跑不动、被人追杀却没有力气还手、失足从高处坠落等,各种梦境千奇百怪、荒诞离奇。有的人还会在梦中惊醒,之后慢慢恢复平静,却再也无法睡着了。那么,做噩梦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身体得了某些尚未被发现的疾病

我们身体的器官有某些疾病发生时,总会有特定的症状。但是,在疾病的发生之初,由于病症的刺激信息微弱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从而在梦中出现种种病态的恐怖感受。

2.白天受到强烈的情绪压抑

上海曾经有过这种例子:一位家庭妇女总是梦见自己被巨浪推向大海,而其他人离她很远,她总是吓得目瞪口呆,连“救命”两字也无力喊出来。后来经调查得知:这位妇女总是受工作和家务所累,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又不愿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梦境中的险恶场面,正是她生活中困境的特殊描绘。心理学家告诉她,只要能摆脱生活中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噩梦将与之告别。

3.与贫血有关

研究发现,经常做噩梦的人,他们的平均血红蛋白都低于正常值。这是因为贫血者本来心、脑就供血不足,加上入睡后血压下降,使心脑缺血、缺氧进一步加剧,形成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比感觉中枢先进入抑制状态,或外周神经进入抑制状态,比中枢神经快,而出现神志清楚、运动瘫痪症状;在妇女月经来潮,尤其经量多时,则此特征更为明显。

那到底应该怎样去预防噩梦呢?

1.注意睡眠的姿势

因为心脏在胸腔左侧,所以平时采取右卧睡眠较好,不易压到心脏。仰睡的时候,双手双脚自然放下,枕头不要过高。尽量不要趴着睡。

2.减少不良刺激

平时多看一些轻松愉快的影视剧或文学作品,尽量不看易形成噩梦情景的东西,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记忆中储存。

3.预防生理疾病

实验表明,人体内的生理性与病理性刺激可能被编入梦境。有些不太严重的疾病,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往往感受不到,但是这些炎症引起的轻微刺激在睡眠时就可能导致噩梦的产生。如梦见喉咙被人掐住,很可能是患咽炎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