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这样做不失眠
48768100000020

第20章 年龄阶段不同,睡眠方案自不同(2)

大学生朋友晚上睡的时候,可以按摩一下神聪、百会、风池、神庭和三阴交等穴位。神聪穴有四个,又称四神聪,按摩神聪穴能引阳入阴,使阴阳运转平衡,具有镇静安神、健脑补肾的效果。百会穴在督脉上,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经之海,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引阳入阴,协调阴阳,从而帮助睡眠。风池和神庭的安眠效果也不错。安眠穴是近代才发现的一个穴位,它位于耳后乳突后方的凹陷处。

妙招迭出:更年期妇女如何摆脱失眠困扰

如果你是一位40~50岁的中年女性,近来常被失眠所困扰,正准备上街自己买点药以缓解症状,那么这里劝你且慢,先判断一下自己的失眠是不是与更年期有关,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及吃什么样的药。更年期失眠在40~50岁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治疗上不同于一般的失眠治疗。如果治疗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什么样的失眠是更年期所致的呢?如果你是一位40~50岁的女性,月经不规律或已经停经,近来反复出现夜间觉醒,无法一觉睡到天亮,而入睡困难现象却不十分明显,同时具有阵发性颜面潮红和夜间盗汗等停经综合征的表现,那么,你很可能患上了更年期失眠症。当然,最好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帮助确诊。

如果你已经明确自己的失眠与更年期有关,那就应该采用针对更年期失眠的治疗方法了,其具体方法如下:

1.控制卧室温度在感到舒适的范围内,使用轻盈舒服透气的床单。

2.白天尽量减少咖啡因、糖及酒精的摄取量。

3.燥热和出汗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4.停经后妇女因没有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罹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升高,由此引起的失眠应慎用苯二氮 类催眠药。有时抗抑郁药的效果较好。

5.娱乐身心法。就是用文体活动来治疗失眠的一种方法。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古籍巨著《内经》中就有五音治病的记载。更年期的妇女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娱乐活动项目,比如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听音乐、写诗、绘画、弹琴、练体操、打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以及参加各种活动,来增进人际关系、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性情,消除紧张忧虑状态,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效果。

夕阳别样红:老年人预防失眠应注意什么

有人认为睡眠时间长短与年龄成反比,即老年人睡眠时间比年轻人少。其实这种说法欠妥,老年人睡眠时间可以和年轻人一样,甚至有的人睡得更久些,只要自觉舒适,也并非坏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睡眠时间比年轻人少,大多数是由于日间活动消耗的精力较少所致。有的高龄老人还会出现分段小睡,甚至白天比夜里睡得还香,似乎昼夜颠倒。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设法丰富其日间娱乐和消遣的内容,使之减少因无聊而入睡,夜间睡眠即可增加。中老年人的睡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床的高低、宽窄,床垫的软硬,被子的轻重、厚薄,枕头的软硬和高低等,都应符合人体生理科学,这样才有利于健康长寿。有些中老年人喜欢睡席梦思、弹簧软床,觉得很舒适。其实中老年人睡软床是很有害的,因为软床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脊柱外科专家对睡硬床、软床、半硬床(木板加厚垫)的老人用X线摄片观察,发现睡硬床稍引起脊柱侧弯,睡软床多引起脊柱侧弯,而睡半硬床则不引起脊柱侧弯。睡在软床上,身体各部分与床面接触的面积加大,被挤压的面积也随之增大,影响身体表面血液循环,不但易引起腰酸四肢酸痛,还使老人翻身难度增加,身体上面的肌肉虽可放松,但下面的肌肉受压,使患有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颈椎病的中老年人病情加重,可见睡软床有一定的害处。

2.晚上不宜过饱,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临睡前不宜过多饮茶或喝浓茶,但有的老年人夜晚可有轻度的饥饿,因而睡前进半杯热牛奶或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往往可使睡眠安稳些。

3.中老年人不宜饭后就睡。饭后就睡,既不利于胃肠消化,又容易使人发胖,还有发生中风的危险。因为,人在吃完饭后,全身的血液大多集中在胃肠,使血压降低。这时如果睡觉,血压会更低,就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中风。因此,老人不要在饭后立即上床睡觉,最好是散步,适当地散步20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大脑供血,防止中风突然发生。

4.睡前不宜进行紧张繁重的脑力劳动、看惊险悲惨的小说或电视节目,室外散步、听轻音乐、洗温水浴或热水洗脚等均可帮助入睡。

5.卧室尽可能做到遮光、隔音,要加强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穿堂风。夏日睡眠不可贪凉,避免电扇风直吹。有空调者,应在夜间就寝时关闭,防止在入睡后着凉,引起感冒或浑身肌肉、关节酸痛僵木等不适。冬季室温不宜过高,一般在18℃~20℃为宜,室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睡眠。

6.老人夜尿次数通常较多,夜间起床小便容易头昏摔倒。为此,应给老人装置光线柔和的床头灯,并将开关装在老人伸手即能摸到的地方。从床边到厕所的通道应尽可能地宽敞平坦,以减少磕碰。体弱、行动不便者,可将便器放在床边,以减少夜间起床的次数和半夜步行的困难。身体状况更差者最好有人睡在同一房间,以便随时照顾老人。

7.睡眠环境:卧室安静、干净卫生空气清新对良好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卧室应每天通风,不仅可以排出异味和有害废气,而且可以排出墙壁、地面、建筑材料中残留的放射性物质,这一点常为人们所忽视。人入睡后,对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受风邪侵袭而致病;对灯则因光亮刺激使人心神不宁,易醒易惊梦。至于老人是独眠一室以求安静,还是家人伴睡,以求安全和照顾为宜,这应以个人习惯及家居条件、病情来定。不过即使是独居一室,也不可在内锁门,以防不测。

8.睡姿:一般认为,理想的睡姿是侧身屈膝,以使精气不散。应侧向右边,这样不会压迫身体左侧的心脏,便于右腹部的肝脏血液回流和肠胃的蠕动(其开口方向也是朝向右侧),有利健康和睡眠。但实际上人的睡姿在一夜之内是经常变动的,辗转反侧可达20~60次。有些学者认为,睡眠时辗转翻身有助于大脑皮层的抑制扩散,可提高睡眠质量。

9.睡眠规律化: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有人认为“与日月共阴阳”,我国多数地区最适宜睡眠的时间是晚9点到次晨6点。

当然,老年人也不可一味贪睡,“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自体软弱,老气昏惰”。中医有“久卧伤气”之说,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人体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周流不畅,筋脉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保证有充足睡眠的同时,应当使身体多活动、勤锻炼,运动不足也往往是造成老年人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有慢性病而久卧床榻的老人,也不可整天昏昏然,躺在床上光睡觉,应当尽量活动肢体,变换卧姿,勤翻身、常擦背,预防褥疮,减少损伤。同时,睡眠宜有规律,掌握好一定时间和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