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48767100000011

第11章 岛国风土人情(4)

日本人之间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在铺着“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以“正座”的姿势上身弯下,两手放在前面着地然后低头。一般日本人行礼致意身体是互不接触的,也没什么握手的习惯。日本人有时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国人、竞选人和选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场合。

在学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里,日本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

日本人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这和日本人言奉神道教和佛教有关。

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及淡黄色、白色的花,不愿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图案的东西或礼物,因为它是皇室家族的标志。日本人喜欢的图案是松、竹、梅、鸭子、乌龟等。

地铁有专门的女性车厢,平时男性也可以进去,但在上下班高峰时期,谢绝男士入内。

3.移动的山水画——和服

和服是日本民族传统的服饰,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和服的穿着巧技,乃是随着时代的风俗背景不断改进,孕育而生。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于日本民族对于山水的欣赏及对于风土的眷恋,乃至于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公元8~9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虽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改变,但仍能看出中国古代服装的影子。

从传统和服的样式与花色,很容易判断妇女是否结婚。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穿红领衬衣;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

和服不用纽扣,只用腰带。

腰带的种类繁多,所以打结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

和服的制作方式,须先决定布料所需的宽度,再以一标准化的单元,决定各部分的长度,男性与女性的和服宽度是不一样的。做好布料的裁制分配之后,以直线裁成一块块直条的布,再一片一片加以组合,制作过程中不会有多余的布料。

孩童的和服,则是在丈量布料时,便事先预留一部分缝分,以便随着成长过程,适时地加长放宽,而修正成合适的尺寸。和服之所以采取这种设计与制作方式,其精神也符合日本民族“不浪费,代代相传,多人能穿”的传统风俗。

以前有人认为,用厚厚的腰带缠着身体,对身体是一种压迫,会有碍健康,但是,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和服的腰带不仅能平均地压迫身体,使人体的血压下降,可以将胃往上托,更是一种科学和卫生的方做法。

和服款式十分之多,婚、宴、丧、礼、春、夏、秋、冬皆不同。按和服花纹和质地也有贵贱之分。

今天,和服不仅是人们婚、宴、丧、礼仪话动时喜爱的服装,和服及其饰物还成了布置的装饰品。例如新娘的结婚礼服,以同样的图案设计不同颜色来强调它的变化,一般正式新娘礼服要穿三层,此三层完全相同图案的设计,唯以不同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如在夫家宴客穿着的颜色和在娘家宴客时的穿着,以不同的颜色为之。也有以代表长寿的松,鹤等吉祥图案设计的结婚礼服。少女在正式场合的穿着,强调及地的长袖(振袖),其意义意味着出身名门,不是下层阶级;而一般结过婚妇女的衣袖则是短的,已表示已婚的身份。

不同的季节,和服的样式也会有所不同。春季里,和服以春天的西洋花图案为主题的设计,以粉色系较多。夏季,和服以清凉色系为考量,图案常以浪花,水中嬉戏的鱼儿,甚至水边水草,花鸟为主题。秋季,以秋天的菊花为主题,添上一些萧瑟的秋意,暗色系较多。冬季以冬天的北国雪景意境为图案。

外人看来,日本的和服图案较多,服饰搭配颇为复杂。其实,它的设计却非常简单。

平平宽大的“又”字口,代表了衣领。在看惯了有领衣服的现代人看来,这种没领的和服仿佛缺少了点什么,但再仔细看看,没领的和服,整体设制,并没缺什么,一整块布浑然一体地包裹在人的身上,有一种朴素简单的美感。

最令人感叹的是女式和服,它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式样也很讲究,宽宽的领口,大的袖口,大小适当有致的腰带,把日本女人打扮得美轮美奂。特别是那条腰带,把肥大的“桶服”,轻轻一束,女人的气质和意蕴马上就呈现出来了。

和服不仅融合了优雅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映了穿着之人的“心”与“动”。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着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因此,不论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经由完整的学习训练,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着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山水画。

4.盘点日本节日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节日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民族风味也不尽相同。

正月春节

历史上日本春节和中国的春节是一致的。不过,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脱亚入欧”,废除了阳历的春节,将阳历每年的1月1日确定为春节。至今日本的正月节日依然保持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日:举国放假,各行各业关门歇业,长街深巷彩灯高挂,家家户户欢度正月春节。无论公司店铺或家居的门上都挂起象征辟邪“门松”,张贴吉祥的“贺正”彩图,家里或店铺内供起圆塔形的“镜饼”-象征圆满富庶。人们穿戴整齐(女性则多着艳丽飘逸的和服)到家附近的神社参拜,祈祷来年的幸福。

正月的饮食也颇具特色。元日清早,日本人有吃“年越”荞麦面,啜红豆粥的习俗。“年越”(过新年)荞麦面,也就是新春面,含有健康长寿的意思;红豆熬煮的甜粥,粥里还放有糯米糕,则象征吉利和富庶。因为在日语中,“饼”(读mochi)字与“持”(拥有,富有之意)谐音。

日本正月的餐饮,最有特色的要数“御节料理”,即正月大餐了。除了山珍海味的火锅料理外,用金枪鱼、大龙虾、鲍鱼、鲷鱼(加级鱼)扇贝柱、红黑鱼子等高级海鲜做成的鱼生拼盘和综合寿司是正月不可或缺的美食,它不仅品位高贵,衬托正月的隆重,而且三种色彩红艳的海鲜拼盘也象征吉祥如意,再则装饰得栩栩如生的鲷鱼-“目出鲷”(medetai)在日语中因与“恭喜,大喜”谐音,自古以来为喜庆欢宴席上必备之物。

七草日

元月七日的七草日,又称“人日”,为日本民间传统节气-五节句之首(其余分别为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在这一天,日本人熬煮七草粥喝-用芹菜、荠菜、鼠麴草、母子草、芜菁(圆萝卜)、白萝卜、田平草、菠菜等七种蔬菜熬成的菜粥。据说上述七种植物是早春七草,也就是历经漫长寒冷的严冬之后最先破土成长的蔬菜,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喝了七草粥,可以益寿延年消灾除病。有关这个节目的来历,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言说,至今仍是个谜。从江户时代,人们边用荠菜熬煮七草粥边唱“唐土飞鸟,衔来七草”的古俗中,不难推断此俗来自唐代中土。

彼岸日

日本俗语云:“寒热不过彼岸。”日本习惯上把一年寒热的极限划分两个彼岸-冬末的春彼岸和夏末的秋彼岸。

春彼岸在二月中旬春分前后7天,相传此时太阳西沉时恰好在正西方,也就是传说中的西方净土,这时候,严寒已过,各种民间活动次第肇始,如参拜神社,探亲访友,郊外踏青,平野扬筝等,同时人们制作牡丹饼、五彩寿司和野菜天妇罗(蔬菜油炸食品),分发亲友邻居,共庆初春来临。

秋彼岸在8月中旬,稻作物的收获期,农村常举行庆丰收的各种活动,如“收获感谢祭”,篝火舞踊,参拜乡村稻荷神社。

泥浆节

每年的2月25日。这是日本千叶的一个特色节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当地的男子赤身跳进稻田里,抓起泥浆涂抹在身上。按照当地的说法,稻田的泥土可以避邪并给人们带来好运。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仪式祈求新的一年能有个好收成。

三月三日“雏祭”-女儿节,又称“桃花节”

传说雏祭之俗起源于古中国的“上已节”,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到江户时代已演化成女儿节并延续至今。这一天,女孩们穿上漂亮的和服到家附近神社参拜完后,提着白酒、精致的点心和菜肴饭盒探望亲朋好友,拜访恩师。白酒是用味淋蒸熟的糯米加上酒麴酿造而成的甜酒,度数很低,色白如牛乳,故又叫“浊酒”。受访者则回赠与锦绣人形、人偶,祝愿女孩健康美丽。

4月8日灌佛节

相传此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后就出现了灌佛节。每到灌佛节,信佛的人都会去寺庙参加各种庆典仪式,寺庙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庆典活动。芍药百合,紫藤萝,燕子花,堂正中安放释迦佛像,参拜佛像的人手捧甜茶浇灌在佛像身上,洗去尘垢,参拜完后把剩余的甜茶带回家研墨,写上“五大力菩萨”数枚,折放衣柜中,据说能避免虫害;如写“八大龙王茶”贴于天井,则可免除天灾云云。

五月五日端午节

在日语中又称为“菖蒲节句”。此俗无疑传自中国,只不过经过演变,其内容含义与中国古俗有所不同。传统上它是日本的男儿节,因为“菖蒲”与“尚武”在日语中同音。这一天很多人的家门悬挂菖蒲,屋外张挂画着鲤鱼,刀,枪的彩旗,屋内玄关处装饰着佩戴盔甲手持菖蒲刀的武士人形,男子还必须到钱汤-澡堂泡菖蒲浴。古时,人们看到菖蒲能解蛇虫之毒,进而相信在节序变化的当口用它洗浴,能驱邪避恶,除病消灾。直到今天菖蒲节仍然保留吃菖蒲粽子和柏饼的习俗。

七夕祭

原本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七夕节”相似,但在明治政历之后,为了方便老百姓记记忆,便将日期改为阳历7月7日。虽然日本的七夕已经和中国的七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日本关于七夕的故事,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但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还是为广大老百姓熟知的比如家喻户晓得《牛郎织女》

的故事等。

在长野县松本市,用人偶来装饰房屋,来庆祝七夕。在新泻、山梨等地区,也有相同的习惯。在这些地区,一到七夕,各家各户就会做一些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地的抚养成人”,有的地方还有代表“将和服借给牛郎和织女”的意义。

和七夕人偶类似,在仙台、京都,很多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习惯。一般在那里,七夕纸衣被当做驱除不详的方法。继承古代人,为了能够避免在7月,这个马上就要迎来丰收的季节,碰到一些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人们一直延续着用纸衣来乞求风调雨顺。

日本在七夕还有共同的习俗-把写着愿望的纸条,挂在竹子上面。

用写满愿望的短签,来装饰竹子树的习惯,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并且,只有日本才有这样的七夕习俗。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

七月盂兰盆祭

日本7月15日的盂兰盆祭和正月一样,也是全国性的最重要的节都会展出种类繁多千姿态百的菊花,并用菊花扎成狮子,麒麟,人形,帆船,富士山等栩栩如生的造型。傍晚,老人们便到町巷的居酒屋饮菊花酒。

据说,饮了九月九的菊花酒,可永保康安长寿。

十月神无月习俗

进入10月,日本本土日渐秋深,虫声绝迹,树叶摇落。这个月,一切与神佛有关的祭祀活动几乎没有,民间相传此时众神们都到传说中的出云国去了,所以叫“神无月”,800万众神中唯独惠比须神留下看守关照江户城(东京城),惠比须就是日本民间传说中的财神。10月20日是江户的财神日,商家们在店铺或家中挂上手持钓竿的惠比须画像,像前用古时装金银元宝的高脚盆供奉美姿活鲷生鱼片、盛得尖耸的米饭和其他山珍海味,宴请来店的常客亲友或平日关照的人。作为仪式,开宴前宴席两旁的人分别扮演买方卖方,模拟买卖秀,一边讨价还价,一边呼叫:“千两!万两!”,“千两!万两!”然后举杯齐声祝颂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直到今天,在日语中还把那些不肯努力而梦想发财的不实际想法挪揄为“惠比须发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