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日本
48767100000010

第10章 岛国风土人情(3)

武士势力的出现和加强,从11世纪初期开始逐渐形成了超越庄园范围的地区性武装集团。无数分散的武士聚集在一地,统一指挥,组成了武士团。

武士团的首领称物领,下属称庶子。武士团有着极强的宗族观念,坚决实行首领的命令,实行主从关系。武士在战场上武勇和对主人的献身精神,是武士个人和武士团的基本要求,形成了武家习气,弓矢之道等新观念,成为维持武士团组织的重要思想支柱。

武士道的主体是武士,在日本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代,武士阶层大量涌现,作为地方地主的武士,把根扎在土地之中。他们被任命为捕头、押司等,并且拥戴出身名门的武将为靠山。

但事实上直到德川幕府初年,“武士道”这个名词才最早见于文字资料。

武士道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规章颇为相近:为武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忠诚的具体表现。

在武士道的训练里,一项重要的训练就是“克欲”。克制心底的满腹牢骚,克制人性最自然的情感,即使被人在身上刺了几刀,武士依然能够保持最自然的笑容。同时脸上不能表现内心的想法,真正做到“面无表情”,喜怒哀乐不显于言表,而且内心要沉静如水,头脑要冷静如剑。

受到武士道深深影响的武士,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永祚元年(公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

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唯有纯粹彻底地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

武士对死者彻底的觉悟,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

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武士道中的这种“忠诚”精神与武士的死亡观有关。1716年,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长朝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听闻书写整理的《叶隐闻书》写本完成,这是日本武士道的古典,所表现的正是武士道中的毫不留恋的、毫不犹豫的死亡观。当然,“不要命”与“要人命”是息息相关的,《叶隐闻书》中处处都是非常残忍的武士论语。例如,佐贺锅岛藩祖直茂向其子胜茂说,要想使斩首习以为常,得先对处刑者斩首。于是在其衙门内,排列10人让他一一斩首。

到了科技日益发达,文明愈显昌盛的今天,武士道精神依然在影响着日本人。除掉糟粕,吸收武士道中的精华-坚韧的意志与团结,才构建了大和民族的魂,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这种尊上克下、精诚团结的精神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文化风俗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历史上多有交往,因此,中国的风谷习惯,人文风尚对日本的文化形成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从日本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和相得益彰的饮食习俗中,处处可以找到这种影响的痕迹。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节日和饮食风俗带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民族从废墟中顽强地站了起来,应该与他们的文化内涵有必然关系。

1.文教在线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时间大约有2000年。

早期的日本文学受中国的影响较大,随文学的慢慢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知识小百科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别授予在各学科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文学流派竞生,作家辈出。60年代中期,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除一些严肃作家写出许多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外,小松左京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说等也颇有读者。

70年代,内向文学的代表作家阿部昭等人的作品,及描写当代商潮的经济小说等,都对繁荣文坛作出了贡献。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跃在80年代,他们的创作把日本经济小说提到一个新高度。进入90年代后,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日本文坛是个利好消息,现实主义文学重新受到重视在教育方面,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4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其中小学到初中为9年义务教育。

日本对教育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在教育上投资。在日本教师的地位很高。2008年度教育预算为5兆3122亿日元,占当年预算总额的11.2%。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着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着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日本新闻事业发达,报刊发行量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广,在世界各国中位居前列。

知识小百科

东京孔子庙

东京孔子庙“又称汤岛圣堂”,位于东京文京区一丁目,是1690年由德川五代将军纲吉创建的,当时作为讲授、传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和祭祀孔子的场所。1797年德川幕府直辖的中心学校-昌平坂学问所也设立于此,成为德川时代研究学问和进行教育的基地。明治时代初叶,日本文部省、国立博物馆、东京师范学校(今筑波大学)、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今御茶水女子大学)均设立于此。因而,它又是日本近代教育的发祥地。

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1945年11月1日成立,其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同盟通讯社。它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非常利社团组织。

共同社独立于政府,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国内除东京总社外,还设有82个分支机构,国外在29个城市派有常驻记者。

广播电台有半官方性质的日本广播协会和4大系列民营电台(111家),平均每天播音22小时以上。

电视台主要有半官方的“公共电视台”NHK和分属于5大报纸的5大系列民营电视台,另有民营卫星电视台10家。

2.风俗与禁忌

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他们非常讲究礼节。且不说是外来的客人,即便是自己人见面后也会互致问候。

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对互递名片非常重视,如果谁没带名片,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

到日本人家里去做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客人进门时,必须对着门坐,否则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经过主人的允许后,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9(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

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斋开时,应向主人表示感谢。客人回到住所,要向主人打电话报个平安,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无论是参加宴会还是走亲访友,都需要提前备一份礼品。在日本,用在礼品上的开销可不少。到日本人家去做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这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人的服饰还是比较丰富的。无其是复无,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身穿各式各样的衣服,逛街或嬉戏。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传统和服穿起来比较烦琐,而且规矩挺多,但这并不妨碍日本人喜爱和服。他们休闲娱乐时穿,出席正式场合也穿。刚刚退休的参议院女议长扇千景会见外宾、参加活动、出国访问时最常穿的是和服。为了鼓励人们穿和服,一些旅游景点还对穿和服的人给予门票优惠。

传统风格的住宅同样为日本人所钟爱。不少日本人即便住在公寓楼里,也要把一个房间装修成铺着榻榻米的“和室(日式房间)”。不少宾馆提供“洋室(普通客房)”和“和室”两种选择,“和室”价格一般更高。

宗教和民俗纪念活动贯穿着日本人一分的每个月,这也传达出日本人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视。共同社出版的全年大事概要上,365天几乎天天有“祭事”。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仪式和活动从道具、服装到仪仗、程序,完全原汁原味,极富古韵。

走在东京的街道上,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边是疾驰的车流,一边是穿着江户风情服装、缓慢巡游的祭祀队伍,两个时代的社会风情在这里得到完美呈现。

每年例行的浅草寺锦灯笼市场和入谷街道上的牵牛花市场,把江户时代的风情延续至今,很少实行交通管制的东京警方会为这样的活动封锁道路。

在日本人的心灵家园-京都,日本游客逛茶道馆、花道馆不止是观光,有的还会有板有眼地学习,恭敬又兴奋地与传统亲密接触。

至于花街艺妓,那是京都一大招牌,却又不仅是招牌-艺妓不仅要接受琴棋书画、礼仪姿态的严格培训,还必须长年遵守一整套严谨的生活方式。

忌讳方面日本人也有许多计究。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很强,如果没有将殊原因,他们对迟到是很反感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可避免地迟到时,必须要打电话告诉对方。日本人对不守时的人是没有信赖感的。

与日本打招呼,不要直呼其名,而是需称呼对方的女生你的举止要显得有教养,尤其是女子要端庄。

在交往时,日本人吸烟,但不用香烟招待客人,即不敬烟。日本人没有互相敬酒的习惯,所以没必要劝酒。

工资收入,女性的年龄,职业等方面都是隐私,不要打听。

送花给日本人时,别送白花(象征死亡)。也不能把玫瑰和盆栽植物送给病人。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的花卉,民间一般不能赠送。日本人喜欢樱花。

在商品的颜色上,日本人爱好淡雅,讨厌绿色,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子(狡诈)等图案。

用手抓自己的头皮,在日本是愤怒和不满的表示。

在日本发信时,邮票不能倒贴,倒贴邮票表示绝交,装信也要注意,不要使收信人打开后看到自己的名字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