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好心成好事:佛学大师开释人生的12堂明心课
48763100000015

第15章 平生多讲人好,凡事多留情面(2)

需要注意的是,话可以说,但不能“随便”说。因为我们的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有所鉴别,有所取舍,不要惹起是非,不传播是非。

佛堂里有两位禅师在讲话,周围围绕着一群护法神。没过多久,护法神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周围竟然来了一群妖魔鬼怪。一位刚刚修禅入定的法师在定中看到此场景甚是好奇。于是,他问方丈:“方丈,你可知那两位禅师修的到底是什么禅?竟然能够唤神唤魔,这么厉害!”

方丈听完法师的描述后,告诉他:“不是他们有通天的本领,而是在护法神出现的时候,两位禅师是在讨论佛法;护法神离开的时候,两位禅师的话题已经从佛法转移到说家常;当妖魔鬼怪来的时候,那两位禅师一定是在讨论人的是非。”

正如方丈所言,一句恶言,一段是非,就可能招来妖魔鬼怪,所以我们说话时,不可不谨慎。

有一篇文章中写道:“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地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慎言慎行,因为流言比剑更可怕,可以伤害人于无形。道听途说的人,等于把自己的快乐加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说话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谨言慎行,言之有物是说话智慧的最高准则。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为人处世时,我们要多责己,多谅人,保有一颗厚道心,不妄评善恶,不徒惹是非。

春风化雨般待人

佛心智语:

人的尊严生而平等,我们如何看他人,他人便如何看我们。

释迦牟尼说:“若你发现会造成伤害,就不要依此伤害别人。”生活中,如果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个简单的、永恒的真理。

佛法十分强调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只有拥有善待别人的宽厚之心,别人才会以同样的善意回报我们。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拥有的财富、权力和容貌,而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因此,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懂得善待他人。人际关系和谐与否,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成长进步都有着重要影响。宽容、友好的人际关系,如春风化雨,令人愉悦。而敌视、冷漠的人际关系却如同阴霾密布的寒冬,使人压抑,甚至不寒而栗。

一个人若不懂得与人为善,为人傲慢,不尊重身边的人,就必然会与他人起冲突。

德高望重的悟缘禅师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师。有一天这位画师朋友来到寺里找悟缘禅师,聊天中悟缘禅师了解到,画师收了一名徒弟,却不把这位初学作画的学生看在眼里,指导作画时也漫不经心。终有一天,徒弟被画师的行为惹怒,与画师发生了冲突。画师心中不快,所以来找禅师解闷。

悟缘禅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画师:“你是学画之人,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禅师请说。”

“你站在山上,画一个山下的人和你站在山下,画一个山上的人,哪个大,哪个小?”

画师想了想说:“自然是一样大小。”

禅师点点头,只说:“这便是了。”便不再言语。

画师不懂,但见禅师没有继续深谈的意思,也只好作罢。

几年过去了,有一天,这位画师拿了一幅画来找禅师,画上画的是山上山下两个人在对话。禅师看了以后说:“你明白了?”

画师说:“明白了。我那徒弟在我那次来找你之后便离开了。这几年他功成名就,小有名气,这画便是他画的。”

在山上看山下的人,与在山下看山上的人都是一样的大小。悟缘禅师的话机锋尽显,意在告诉画师,人的尊严生而平等,我们如何看他人,他人便如何看我们。只有与人为善,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这是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

当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只有我们首先善待别人、善意地去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与他人的愉快合作。然而,在人际交往中,难免会因为各个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一些摩擦,摩擦一旦生热,便会产生火花。这火花是会演变成熊熊大火,还是会瞬间熄灭,就看我们是否拥有一颗善待他人的心。

与他人真诚交往,不是强颜欢笑、虚情假意地与对方寒暄,也不是面无表情、横眉冷对地冷言冷语,而是把自己的心拿出来,发自内心地与他人交流沟通,打心底善意地去接受他人,用一颗厚道的心,真诚面对他人。

善待他人,可以从微笑开始,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理解的纽带,它能冰释一切冷漠与误会。善待他人,可以从善待身边的人开始,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陌生的,有过节的、莫逆之交……

嘴上带尺,脚下有路

佛心智语:

只有心地厚道还不够,内心的厚道必须在行为上体现出来。心地再好,如果嘴巴不好,也不能算作好人。

日本日光东照神宫的雕梁上有三只猴子,一只捂着嘴,一只捂着耳朵,一只捂着眼睛。这三只猴子代表的是:不当说的不说,不当听的不听,不当看的不看。远离是非,不听、不传、不讲,我们的心就不会为嗔痴所困,行为也就不会出差错,烦恼自然也会少许多。佛陀曾说世人有20难,“不说是非难”便是其中的一种。佛家讲求对是非不听、不传、不讲,不管是非自然可以远离是非。

人在世上立身,行事要谨慎,说话更要谨慎。“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嘴能够说出世界上最好的话,充满善意,暖人心扉,给人以希望和信心;嘴也能满带怨毒与诅咒,挑拨是非,使人伤心气愤、痛苦不已。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10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开示道:

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很爱护它。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下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情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啊?”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养的。”

“我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将它装饰一番,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欢喜满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要受这种称呼呢?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种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欢喜满,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回来后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输千金,还能睡觉吗?”

“婆罗门!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答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了。”

婆罗门听了欢喜满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次的方法,婆罗门把百辆货车前后系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驾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欢喜满的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专门养牛的那位长者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情形也都拿出钱来赏赐欢喜满。婆罗门因为欢喜满的帮助,得到了许多财物。

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

佛陀开示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戒律,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