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奇外来客
4874800000010

第10章 中国的UFO未解之谜(2)

谁能想象,21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我们怎么能完全相信现代所谓的科学结论呢?那么反过来说,秦始皇的铸剑技术是谁人传授的呢?秦始皇时可以使用铬盐氧化处理法、发明形态记忆合金,为什么鲁班就不能发明机器人马车呢?关键在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渊源是什么呢?

结合《拾遗记》所说的,有可能是外星人给他们造的剑,你还认为我是“想象力丰富”吗?这是逻辑,铬盐氧化处理法、形态记忆合金,铁证如山,以上种种若用外星人说法来解释足够的合情合理。

近代关于UFO的研究

据了解,我国最早有UFO的记录就发生在南京(1892年),南京最近一次发生UFO的时间是2006年1月10日。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南京5至10年会出现一次典型的UFO。

研究UFO

王思潮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热心于UFO研究的专业天文人士之一,工作之余,从事了30多年的UFO研究,收集了众多的UFO目击报告。

30多年来,他对我国UFO事件的调查分析中,将100多次典型的UFO事件分类为十多种,在这十几种UFO中有五类是能够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的,这包括火流星状、光斑状、亮星群状、飞棒状和飞棍状UFO。

而有七种UFO现在还难以用已知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现象解释,这包括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球状闪电UFO;球壳状UFO;悬停的纺锤状UFO;V形UFO;空中怪车UFO;飞碟状UFO。其中螺旋状、扇状、光团状UFO和飞碟状UFO可能与外星智慧生命的飞行器有关。

王思潮经常分析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速度与其他物理参数。包括很多专家在内,都非常好奇:王思潮是靠什么“通天之术”计算出这些UFO的高度和速度的呢?

王思潮说,我国已形成一支人数较多、水平较高的天文爱好者队伍,他们热爱天文,熟悉小型天文望远镜,有较丰富的实测经验,且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一张有效的观测网。一些天文爱好者细心地观测了UFO事件,并标出UFO运动时经过的星座背景上的位置和时间,详细说明UFO的变化细节。还提供了观测地点,目击者的姓名和通信方式。而他本人又有多年的天文实测和野外调查火流星的经验,还多次组织过各地天文爱好者观测小行星掩星,又有在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六年学习的专业基础。从多个相隔足够距离的地点的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就可以通过球面天文方法计算出UFO的飞行高度、飞行方向、飞行速度和“星下点”位置。由于有不少较高质量的目击报告,因此所计算的参数可以相互验证。

UFO之最

两次规模最大UFO:上百万人看到。

时间:1981年7月24日;1995年7月26日。

王思潮介绍,1971年以后,我国上空出现了19次UFO,1981年7月24日22时33分至52分出现的螺旋状UFO和1995年7月26日22时0分至25分出现的扇状UFO,我国十多个省直辖市的目击者有上百万,其中就有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好几位天文工作者。

南京最近一次UFO:呈“V”字形。

时间:2006年1月10日。

王思潮告诉记者,南京最近一次天空中出现UFO是2006年1月10日17时30分左右,中华门外华夏外国语学校一个初二学生正巧放学,他发现天空中有不明物体,是“V”字形的,开始像橙色光球向西边走,奇怪的是这个火球逐渐长了个尾巴,尾巴越来越长,光球越来越小,最后就像光带一样。紫金山北边、江宁、江浦都有人看到这个不明物体,还拍了视频。

最“厉害”的UFO

持续时间:3小时51分。

发生时间:1991年1月14日2时09分至6时

1991年1月14日2时09分至6时,在南京一些上夜班的市民突然发现天空中有一个棒状不明飞行物,当时,江浦和六合的居民、仪征化学工业公司的职工,南京炼油厂上夜班的工人,就连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吴连大都目睹了这一UFO事件。王思潮描述说,这个不明飞行物体在空中不同地方都能看到,就像一根棒子悬在半空中。王思潮告诉记者,这个不明物体的高度在10千米左右,长度2—3千米,它的外形是椭圆形的柱子。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达到3小时51分钟。据目击者称,这个不明物体遍体通红,悬在空中,通体闪烁,里面好像有物体翻腾,它移动的速度很慢,亮度也是逐渐变暗。

滅起无法解释的UFO事件

提到UFO,不少人会联想起头脑硕大而四肢瘦小的外星人,人类目前无法确认它们的存在,于是尝试通过各种方法记录它们并逐渐建立档案。日前,一份关于上海20多年来监测到的UFO影像资料被曝光,UFO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UFO到底是什么?外星人究竟存在吗?据了解,上海有明确记录的UFO是从1987年开始的,其中绝大多数的UFO其实都是人们误认或是大自然的现象,目前无法用科学去解释的UFO事件仅4起。不过,恰恰是因为极少数无法解释现象的存在,令人浮想联翩。上海首个记录:

橘红色、圆形、高空、顺时针旋转……1987年8月27日傍晚,上海出现著名的“八·二七UFO事件”,一些本来并不特别的关键词被放在了一起,引起众人关注。

日前,关于该事件的一个视频出现,将那个UFO面目再度曝光。

录像里所谓的UFO就是一个圆点,身后拖着两条长长的橘红色尾巴,像一颗彗星从天边滑过。虽然该UFO前后出现时间仅10分钟左右,且没有更清晰的图像让人进一步看清它的样子,但由于谁也说不清它的真实身份,于是这一事件至今是谜。

事发当时目击者的记忆里始终驻留着那一刻。”样子像流星,但仔细看它的亮度、颜色以及飞行轨迹又确定不是,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上海市气象局预报服务部负责人陈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一切仍历历在目。

2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19时52分,按惯例是她巡视徐家汇气象观测站地面工作仪器的时候,当时她由北往南走到观测场,习惯性地抬头观察云的形状时却与UFO意外邂逅:“突然眼前一亮,西南方向偏暗的天空中竟有一个圆点,始终呈螺旋形旋转,身后还有橘红色的大尾巴,从一个亮点变大到一个盘子那么大,之后再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事后,陈锋意识到这一定不是普通的飞行物,遂向局里汇报。无独有偶,在同一时刻,无数市民以及地震局等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也看到了这一现象,纷纷致电气象局。最后,所有人一致确认:UFO到上海了。

95%的UFO是人为误解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副主任楼锦洪透露,在本市出现的所有号称不明飞行物中,有95%都是人们的误解。比如最近家住上海、南京、成都等不同城市的市民分别发现,西南天空方向频频发现UFO,热心的市民还向天文台、气象局等部门反映。可事后发现,这只是人们熟悉的金星和木星。”每年的11月份,金星在日没时在西南方天空出现,亮度约4.1等。木星在日落时也位于西南方天空,亮度约2.1等,但在20时20分左右即落下,观测时间也越来越短。由于现在的金星和木星,是天空中排名最亮行星和排名第二的星体,乍一看,还确实有可能被当做什么神秘的UFO出现了。”该中心目击调查部副部长章云华分析道。

“4大经典”至今无法解释

但仍有5%值得注意。上海目前出现过4大经典UFO事件,除了1987年那次之外,另外还有1990年10月31日17时0分至15分,上海西郊、北郊出现“U”字形和“鱼”或“梭子”形UFO;1991年3月18日18时分至28分,以上海市西部地区为中心,附近郊县和江苏部分地区出现“鱼”或“梭子”形UFO;1999年12月9日16时30分至17时5分,在上海市西部天空中出现的UFO。目前,这4起事件至今科学无法解释。

细究之下,上海市所遇的UFO大多出现在傍晚前后,尤其是17时至20时最多见。不过,这些不明物体出现时间一般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这让人们无法有充足的时间启用更精密的仪器对其观测。有人把UFO的出现归因于人的幻觉、陨石或其他客观原因。

以“八·二七事件”主角为例,“它的下降速度比流星慢,而比飞机快。此后又是急剧地爬升,速度是飞机上升速度的几倍。如果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不能解释清楚的。”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主任吴嘉禄表示,当时人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专家判断可能是场误解。因为在当天,日本曾发射了一颗H—1火箭,而所谓的不明飞行物,应该是火箭升空期间放出的燃料。

但这一说法很快遭到质疑,驻沪空军某部一飞行员当时恰遇该事件发生,他表示,该不明飞行物体是一种有动力的飞行体,具有加速度;上海航天局总工程师刘宗映则表示,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旦点火,就一次很快烧完,不会有残余火药释放出来,更不会在大气中燃烧;而吴嘉禄也在仔细研究了该UFO的运动轨迹和目击时间后表示,两者出现的时间并不吻合。

UFO研究将会催生新科技

据了解,人们明确记录UFO的时间并不长,但此前,以个人记录、书画、日记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的UFO事件早就出现。如我国最早真实的UFO记录图出自清代画家吴有如之手,在那幅名为《金陵赤焰腾空图》中,石桥上人头攒动,而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天上出现的一团“火球”身上。

那么,研究UFO这个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现象,究竟具有什么意义?

业内不少专家的观点是,它将有助于推动人类科技的发展,并有可能推进人类的文明。

“以外星人的运载工具飞碟为例,它的异常特征将引导人们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开拓新的技术领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道钧在他的一篇论文中提到,通过对大量目击资料的分析归纳,飞碟在低空飞过或者着陆时,常会在其附近发现放射性现象,如使动植物灼伤;泥土不吸水;种子不发芽;母牛不产奶;或者使人恶心、呼吸困难、失眠、暂时失去知觉、中枢神经瘫痪或定身等现象,使人无法靠近。假设这些事实存在,人们加以研究利用的话,就能促进国防科技高度现代化。

与此同时,飞碟能跨越星球之间的界限,如果人们能引以为用,未来甚至可能与外星人进行交往,建立与外星文明的联系,促进星际科技交流。

“颇为遗憾的是,对于飞碟和外星人,国际上也没有确切的、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吴嘉禄表示,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UFO和地外文明的探索研究必将对科学、社会、人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青海“外星人遗址”探寻

遍布了已经锈蚀严重、风化良久的青海德令哈白公山下的铁质管状物究竟是何来源?它究竟包含了什么样的秘密呢?白公山存在“外星人遗址”的消息被媒体广泛传播后,引起了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在记者现场探访“遗址”的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种猜测。

第一,是否史前期留下的遗物?也就是说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这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但其遗物犹存。这个说法显然不存在,因为这一带未见到任何冰川活动的迹象。

第二,还有一种猜测说,是否化石,如芦苇等类的茎管植物化石,在高压下形成的呢?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任何动植物化石,只能保持其原样,而不可能形成有规律、有排列方向的铁管。这一带的沙石没有成化石的条件,附近山峦与此岩性时代、成分完全一样,不仅不见任何化石(即无化石条件),也不见这样的铁管,甚至连铁粒子也没有分布。

第三,特殊地质现象说。有关青海“外星人遗址”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郑剑东曾致电《北京晚报》说,他曾赴此处实地考察,所谓“外星人遗址”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去年4月,11位中国地学界专家为此组成课题组,包括郑剑东教授在内的6位专家亲赴托素湖考察。据郑教授介绍,这些奇特的管状物分布在距今五六百万年前的第三季砂岩层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深褐色,成分以氧化铁为主。谈到管状物成因,郑教授表示有多种可能。

一种是植物埋葬形成的化石;另外管状物也可能是砂岩层快速沉积形成,这在沉积岩石学上是很常见的现象。郑教授本人则更倾向于地下岩浆上升到地面,岩浆中含铁的物质凝聚形成了管状物。虽然不排除人工钻凿、冲击的可能,但专家组认为“外星人遗址”还是一种地质现象。郑教授说:“从科学探秘的角度讲,这些管状物的确存在许多谜团,比如尺寸之大国内罕见,有的管状物还有很强的放射性,但如能深人研究,我相信‘外星人遗址’的真正成因不久会大白于天下。”

第四,外星人的选择。外星人为什么会选择柴达木盆地的白公山呢?柴达木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很少,透明度极好,是观察天体宇宙的理想之地。198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德令哈建立青海天文站,就是因为这一带干燥、海拔高,容易收到毫米波。几年中,他们发现了100多个星系,观测效果极佳。1993年,日本天文权威海布带领美国、日本的天文学家到此考察测量,认为这个站在亚洲是很理想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