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放眼回眸——世界能源状况
1.能源帝国——俄罗斯
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十分明显,在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拥有世界石油资源的13%,天然气资源的45%,煤炭资源的23%。整个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在1400亿~1500亿桶。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一,在2005年就达到48万亿立方米,目前应接近50万亿立方米。
目前,俄罗斯拥有约2800座商业性石油油田和天然气田,近几年每年勘探发现的新油气田为20~40座、每年新增石油储量4亿~5亿吨、天然气储量5000亿~6500亿立方米。整个俄罗斯国土的油气勘探程度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所以俄罗斯油气田数量的增加和油气储量的增大被国际公认为非常有潜力。
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到全世界50个国家,其中欧洲是俄罗斯石油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俄罗斯出口原油的2/3,其次是独联体等10多个国家。
2.世界霸主——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强国,同时也是头号能源消费者。
美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探明石油储量为227亿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过度开采,石油储量下降较快,目前美国石油储量较1990年下降了约20%。美国现有大约50万口产油井,但大多属于“边际”井。根据2003年统计,主要产油区域集中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州陆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亚州、路易斯安那州陆地油田、俄克拉何马州和怀俄明州。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在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占42%,煤占24%,天然气占20%,核能占8%,水能、太阳能及风能等占4%。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美国政府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能源之星”计划,80年代后期又对有关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行业和建筑照明业等制定了厂家必须达到的节能标准。一些能源密集型生产单位,如木材加工和造纸、化工、石油化工炼厂、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和陶瓷、玻璃烧制等企业,或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或关停并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对能源的依赖度。另外,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如通信信息技术、微电子、金融服务行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使美国的能源强度不断下降。
在未来,美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将大大快于能源生产,因此需要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美国天然气进口将增长,煤炭出口将有所下降,成品油如汽油、柴油及飞机燃料油的进口比重将逐渐增加。
3.“世界一极”——欧洲
自从欧盟成立以来,欧洲国家就用“同一种声音”向世界发音。
欧洲的工业化程度很高,在经过30年寻找石油替代品之后,目前的高油价对欧洲很难产生巨大冲击,相反却被很多人当做是加大力度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好机会。
欧洲已开始推进能源多元化进程,现在更希望高油价成为加速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动力”。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生产国,尽管德国海岸线相对较短,但海岸风能发电基地的开发可使风能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5%。除了风能,德国太阳能产业也在成长。
欧洲清洁能源运动并不是受高油价恐惧的驱策,主要是出于保护环境的要求。德国绿党认为高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发清洁能源是有利的。
欧洲国家一直在设法消除高油价对欧洲经济复苏带来的消极影响。欧盟各国已经准备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德国、法国、丹麦、意大利、爱尔兰和挪威要扩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化、降低可再生能源价格等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4.工业强国——日本能源状况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能源全依赖进口。但它的工业水平居世界前列。
(1)日本能源的特点
①能源电力化世界第一,日本把各类能源变换为电力的比率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
②对石油的依赖性严重,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而且这些石油的80%是来自于中东。
③核电比重大,54座核电反应堆维持着发电总量近40%的核电。
④天然气能源使用量偏少。
⑤日本发展水电的潜力不大,以火电为主,火电是主力军,其中燃煤电站占14%,燃油电站占16%,燃气电站占24%。
(2)日本未来的发展方向
日本的经济复苏需要能源的支持,一个能源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把长期低迷的经济恢复起来,就必须不断谋求能源的安全。
为了节能,日本将重新实施夏时制。大力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等。此外,日本还在积极开展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发电的研究和实验。
现在,日本确定了大力开发本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确保资源能源安全、稳定、长期和高效供给的新能源战略思路。日本正在极力谋求多角度、全方位的能源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完成环境保护任务,构筑新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5.发展大国——中国
中国,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国内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并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1)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
①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还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列世界首位。
②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③能源资源储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储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储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储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着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④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2)中国能源工业发展特点
①供给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矿。
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
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
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着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②能源节约效果显着。
1980年~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③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
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④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着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
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