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将任务落实到底
48741700000016

第16章 有困难不上交,让问题止于自己(5)

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独创天下。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能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一位学者指出:“人们只有在好奇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动力。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事物有如火花般闪现一瞬,稍纵即逝,这种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意念、灵感,就要赶快抓住。

第二,独立工作的能力。当老板不在公司时,员工要自动遵守秩序,强化自律,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追求,执著地前进。

第三,敢于付诸行动的能力。具有创造性的员工,绝不会是个空想者,如果你拥有了创新的观点,必须立刻付诸行动。马上去做,放手去做,你就会有力量,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克服恐惧,达到全新的境界。如果员工总给老板提意见,而不去勤奋刻苦地工作,也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就会因恐惧失败而不敢迈向人生的高峰。

培养创新思维,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具有十分自信的精神,才能使你的大脑超常运转,寻求别出心裁的方法与创意,使企业增效、自己增值。总之,创新是成功的牵引力,是卓越落实的完美驱动力。

化危机为契机:最高级别的落实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汉字用两个字符来写Crisis(危机)这个单词。‘危’字代表着危险的意思;‘机’字则代表着机会的意思。身处危机中,意识到危险的同时,不要忽略机会的存在。”

在优秀员工的眼中,问题永远不是“无法完成任务”的预言家,而是“机会”的乔装者。无论所面对的问题难度有多大,优秀人士所做的,首先是坦然地接受“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作出冷静、清晰的分析,积极行动,让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机会浮出水面。因此,每当问题到来,他们总会说:“感谢上帝!又有巨大的机遇等着我去发现了。”而不是放下工作,中途逃避、退缩。

危机本身并不可怕,也并非不可逾越,只是在危机中,企业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积极的危机意识,不注重收集和分析信息,漠视危机中的机会。事实上,在危机中,机会无所不在,也许是企业的适时表态,也许是有关部门的从中协调,也许是公众的一点“宽容”,只要抓住了它们,危机就会有“枯木逢春”的转机,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契机。

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和管理局发布通知,宣布暂停销售含有PPA(苯丙醇胺)的15种药品,而中美史克公司的两个主打产品康泰克(复方盐酸苯丙醇胺缓释胶囊)和康得(复方氨酚美沙芬片)正含有这种成分,它们的名字赫然在列。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康泰克名声太响,被人口诛笔伐,几乎成了PPA的代名词。这场PPA风波一夜之间使感冒药的“老大”——康泰克失去中国十亿美金的市场。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契机,中美史克公司在应对这场危机时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点。

当危机突然来临后,中美史克上下并没有慌乱,他们在安全时期就专门针对危机的出现而准备了危机公关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就是对危机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他们一方面耗费巨资从全国市场上收回尚未销售的感冒药,另一方面不断坦诚地向新闻媒体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其次,公司成立新的研发小组,在最短时间研制出不含PPA的新康泰克投向市场。虽然新康泰克还不能百分之百夺回原有市场份额,但中美史克公司却赢得公众的信任与赞许的目光——因为消费者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在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机。

工作中有很多失误隐藏着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将其挖掘出来,就能够反败为胜,为我们的工作带来转机。因此,一个聪明的人应当善于反思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获益并成长。因此,一旦在工作上出现了失误,我们不要悲伤沮丧,而要积极地分析失误的缘由,化被动为主动,让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日本富士胶片公司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酝酿了一个打败头号竞争对手柯达公司的计划,要从这个最大的胶片制造商手中抢夺市场。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富士投入数百万美元,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指定产品的资格。

柯达公司由于先期重视不够,没有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当发觉富士公司正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杀过来时,木已成舟,为时晚矣。仅此一举,柯达已被排斥在全球最重要的体育盛会之外,从而失去了极大的市场。公司决策者们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只能闭上眼睛默默等待着对手挥来的重拳的分了。

后来,公司在一位中层雇员的建议下,找到了IMG(国际管理集团),柯达请他们帮忙想一想“粉碎富士进攻”的策略和办法。

在许多已发生变化的环节中,IMG发现了最有趣的一点:富士公司的“独占性”并没有包括洛杉矶奥运会的全阶段,他们只是“独占”了奥运会举办的那两周时间。

所以,IMG建议柯达公司将其宣传重点放在奥运会举办前那狂热的6个月中。

在此期间,柯达赞助了美国田径队,并聘用了一批有希望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为其宣传,还赞助了奥运会举办前的田径选拔赛,并使整个洛杉矶充满了柯达的出版物、电视片及张贴广告。待奥运会来临,许多运动营销专家甚至没有注意到富士,还以为是柯达赞助了这届奥运会呢!

柯达公司或者是IMG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全新的创意把握住了变化中的机会。他们没有把目光只局限于富士公司已经获得了奥运会胶卷指定产品资格这一不利的消息,而是主动出击,将问题的突破口选在了奥运会举办前6个月这段时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扭转了局势。柯达公司后发制人,挫败劲敌富士的例子为我们如何摆脱不利局势,把危机变成契机上了生动的一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危机都蕴藏着新的机会,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人生真理。

能否有效地利用危机,让危机激发出有利的一面,是成功的一大关键。落实任务需要具备应对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胆魄。越到关键时刻,情况越是复杂,越要能够冷静并果断处理问题。这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有不怕挫折,勇于面对挫折,愈挫愈勇,敢啃“硬骨头”,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善于在实践中校正工作方法,在困境中找到完成任务的正确途径,遇到困境而能扭转局面,化危机为契机——这才是最高级别的落实。

全力以赴,攻克工作难关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一天,猎人带着他的猎犬到森林中狩猎。正走着,突然前方灌木丛中,一只兔子窜了出来。猎人敏捷地端枪射击。兔子被打伤了,惊恐地瘸着腿继续前逃。猎人向猎犬打了个手势,训练有素的猎犬如箭一般追向那瘸腿的兔子。

兔子依然没命似的向前飞奔,这场速度的角逐在激烈地进行着。出乎意料的是,猎犬渐渐地被兔子甩开,最后竟让兔子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了,猎犬喘着粗气,是那样地无奈与沮丧,只好低着头回到主人身边。猎人见它一无所获,愤怒地骂道:“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抓不到,今晚别想吃晚餐了。”猎犬感到很委屈:虽然没能抓到兔子,可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受伤的兔子逃回到了窝中。伙计们无不为它死里逃生而庆幸,可又疑惑不解:“猎犬速度这么快,你都能逃脱,真太不可思议了!”惊魂未定的兔子说:“猎犬如果抓不住我,顶多被主人骂一顿,所以它追我是尽力而为,可我如果被它抓住了,小命也就没有了,所以我逃跑是全力以赴呀!”

很多人都以为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成功与否,只要尽力而为就行,这也逐渐成了他们掩饰自己失败的借口。牛根生非常喜欢一句话:没有任何借口。一个全力以赴的人,不会为任何失败的可能性寻找开脱的借口,不会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寻找任何退路,而是会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同一切困难与阻碍誓死搏斗。而人生往往就是因为没有退路,反而绝处逢生,迎来难以想象的转机。尽力而为,最多能发挥一个人80%的潜能,而全力以赴却可以发挥出一个人120%的潜能。

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创造出怎样的成绩,关键不在于这个人的能力是否卓越,也不在于外界的环境是否优越,关键在于他是否竭尽全力。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即使他所从事的只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即使他的能力并不突出,即使外界条件并不优越,他仍然可以在工作中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著名亚商领袖李嘉诚曾经说过:“做生意不需要学历,重要的是全力以赴。”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也曾经说过:“干事业实际上并不依靠过人的智慧,关键在于你能否全心投入,并且不怕辛苦。实际上,经营一家企业不是一项脑力工作,而是体力工作。”可见,在我们的工作中,学历和能力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落实过程中,全力以赴是每一个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你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做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把工作落实到位,做到尽善尽美,就需要你100%尽心,需要你全力以赴。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说过:“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只做到9分,而是做足10分,如果整个企业所有人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到10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再改进一点,做足11分,尽到12分的责任,我们就能够赶上欧美。企业发展了,个人才会随之发展。”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落实任务时不要总抱着我尽力而为的心态,要尽全力去做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只有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应有表现。

借助团队力量,攻克工作难关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则要了一根渔竿。带着得到的赐品,他们分开了。

得到鱼的人走了没几步,便用干树枝点起篝火,煮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好好体味鲜鱼的香味,就连鱼带汤地被他一扫而光。没过几天,他再也得不到新的食物,终于饿死在空鱼篓的旁边。

另一个选择渔竿的人只能继续忍饥挨饿,他一步步地向海边走去,准备钓鱼解饥。可是,当他看见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水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上帝摇了摇头,决心再发一回慈悲。于是,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上帝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的鱼。这次,这两个人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互相协作,一起去寻找有鱼的大海。

一路上,他们饿了时,每次只煮一条鱼充饥。终于,经过艰苦的跋涉,在吃完了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终于到达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居住的海边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渔村。村里人都继承了两位创业者留下的传统,互相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渔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前两个人因为不知道合作,所以两人都失败了;而后两个人因为懂得合作,最终获得双赢。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理想往往是遥远的“海洋”,现实往往是眼前的“饥饿”。要克服现实的困难去实现理想,只有毅力是不够的,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相携共进,才能实现双赢。

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很难突破环境的限制。以至于有人说,一个人是一条虫,两个人才是一条龙。由此可见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