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48734400000011

第11章 坚忍:一念生坚忍,享一世欢乐

弘一大师茶语: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对于忍的境界,弘一法师有自己的看法,他借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忍的看法,诗文如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

襟袍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东岳泰山。

忍耐一直以来都是佛门修行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想修佛的人当然需要学会忍,且记住要时时忍。忍耐是磨砺生命的第一要务。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解释过“忍”:这个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个大境界。大乘的佛法,则必须“得成于忍”。

那么,究竟忍是什么呢?中国人通常认为,没有忍辱,就不能负重,没有忍耐,就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不可回避的过程。

其实,不光学佛需要行“忍”,一切成就也都来源于“忍”。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忍耐,他的思想至今仍散发着理性的光芒,成为众人行事之本。

刘邦在取得基本胜利后按兵不动,最终厚积薄发成就了一代帝业;项羽急不可待,最终却是霸王别姬、饮恨乌江;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是忍耐;司马迁受到宫刑而著《史记》是忍耐;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忍耐,之后韬光养晦,才有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之局。

忍不是懦弱无能,忍是不屑堕入无间地狱的诱惑。忍是以退为进,忍耐是上善,老子曰:“上善若水。”水是最温柔的,却又是最强大的。忍耐也有这样的力量。

盏茶铭心

能屈能伸,大丈夫之道也。忍得一时方能成就伟业,相反,不能忍耐、毛毛躁躁,最终只能错失良机、遗恨千古。莫大的祸患,都来源于不能忍耐一时。在人生的历程中,时刻都可能遇到需要忍耐的事情,我们可以借此历练心智,在实践中锻炼忍耐的能力,成就大事。

憨山大师茶语:忍耐的苦草能生甘甜的果实

忍耐是一种无畏的力量,佛像的庄严便得成于忍耐的力量。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的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坐在那里,接受千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但你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而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多少难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的礼拜,而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你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忍受艰苦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成为大佛,大钟所受的那点捶打之苦又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

明代禅宗憨山大师讲:“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廉下转身难。”学佛路途上处处都是障碍,满地荆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认为荆棘丛中下脚非常困难,但是一个决心修道的人,并不觉得如此,充其量满身被刺破而已。最难的是什么呢?月明廉下转身难。进入这个茫茫苦海中来救世救人,那才是最难做到的。

忍耐不是无能、无奈,而是低调展现出的气度和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这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境界。

盏茶铭心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凡事都需要忍耐,事业失败需要忍耐,感情受挫需要忍耐,人生磨难需要忍耐,经济合作需要忍耐,人际关系需要忍耐,家庭生活需要忍耐。只有忍耐才能让你超越平庸,让你的寻常人生闪耀光彩。

百丈禅师茶语:欲为龙虎,先做牛马

百丈禅师在《百丈清规》里说:“欲为龙虎,先做牛马。”说的是要有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的定性。天鹅在展翅高飞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供它滑翔,如果助跑的长度不足,天鹅就难以实现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人生也如此,时机未达时,静若处子,沉心定气,卧薪尝胆;一旦时机成熟,动如脱兔,灵敏应对,抓住机遇,争取自己的成功。

相传,朱元璋初登帝位时,内心非常讨厌孟子,认为孟子不配“亚圣”的称号,也不应该把他的牌位供在圣庙里,因此,他下旨取消孟子配享圣庙之位。

到了晚年,他阅历多了,读到《孟子》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节,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认为孟子果然不愧为圣人,是名副其实的“亚圣”,于是又恢复了孟子的圣庙之位。

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途中的艰难困苦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财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生的定论总要在经过一定事情之后,才能得出,而不由个人的禀赋决定。莎士比亚说过,斧头虽小,但经过多次劈砍后,终究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

曾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一直想不明白同桌为什么每次都能考第一,而自己却只能每次远远排在他的后面。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为什么我总排在他的后面?”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进步了,考了第20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高低之分,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的人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对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母子二人坐在沙滩上,她指着海面对儿子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上天空;而海鸥总是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向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很多人终其一生奋斗努力,也未必能得到成功的回报,然而,他们无憾无悔于生命。因为他们从未慵懒过,且抓牢了春藤般的年轻岁月一刻未曾撒手。

星云大师说:“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人生所有华美和朴实的篇章都是由你自己书写的。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利用你手中现有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盏茶铭心

常言:“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种了三年的树木,才能当柴烧;长了十年的树木,才能当板凳坐;经历百年的树木,才能当栋梁用。做人要养深积厚,才堪大用。

白隐禅师茶语:忍辱是造浮屠般的修行

忍耐是一种很高的智慧,一个人如果缺少忍耐就会使事情难以圆满解决,很容易因为一时愤怒酿成大错或大祸。

忍耐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们必须学会忍耐。而学会忍耐,更要学会忍辱。忍辱是比忍耐更高的层次,这在下面的故事中有深刻的体现。

有位青年脾气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白隐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发誓痛改前非,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了,就算是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忍耐地擦去,默默地承受!”

白隐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就让口水自己干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这样忍受呢?”

白隐禅师说:“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的停在脸上,虽然被吐了口水,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就微笑地接受吧!”

青年又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可怎么办呢?”

白隐禅师回答:“这不是一样吗?不要太在意,只不过是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

白隐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里,实在无话可说,心有大悟。

禅师告诉青年的是“忍辱”,并身体力行,青年由此也会有所醒悟吧。禅师心中无一辱,青年的心头火伤不到他半分,这就叫离相忍辱。

《金刚经》让我们忍辱时要离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菩萨应离一切相。”这就是说: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萨道,就要觉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就斤斤计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但说归说,现实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人们还是嗔念顿起,怒火中烧,这个时候,想想佛祖的忍辱告诫吧。

忍辱不是叫你做缩头乌龟,而是学习乌龟的精神。忍辱不一定能成佛,但一定能消解你的许多烦恼。

释迦牟尼佛说忍耐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人对你的加害。忍人家对你的侮辱、对你的陷害,能忍,绝对有好处。原因何在?因为能忍,所以心地清净,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乃是最大的福报。

第二,是自然的变化。如冷热、寒暑的变化,能够忍;饥饿、干渴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够忍耐。

第三,是修行。佛法的修学也要忍耐。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没有耐心便不能成就。耐心是佛法的一大特征,不能忍耐就没有更进一层的境界;耐心也是精进的预备功夫,有耐心才谈得上精进。

盏茶铭心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贝多芬也曾说过:“几只苍蝇咬几口,绝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每一位成功人物的背后,都有着无比艰辛而痛苦的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小事情要有小的耐心,大事情要有大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忍辱,就成就不了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