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4873300000004

第4章 匪夷所思的气象

神秘莫测的地震云

我国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曾出了一本《隆德县志》,书中第一次提到了地震和云彩的关系。作者在这本书中对地震前兆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讲了地震云的问题,书中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无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当然限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人们对该书的记载未能予以注意。

地震云是出现于天空的云彩,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普通的云彩里发现与地震有关的地震云?什么形状的云彩与地震有关呢?

我国古代除了《隆德县志》

以外,清人王士祯在其所着的《池北偶谈·卷下》中“地震”

一节里,谈到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5级地震时,记有:“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睛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看来也是《隆德县志》中“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阳光一照,便显得金光灿烂。我国古代的许多县志和史书都有这样的记载。

我国地震研究工作者发现,地震云颜色复杂,多呈复合色,一般有铁灰、橘黄、橙红等。地震云多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与震中垂直,有的人根据这个规律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震中位置。我国地震学者吕大炯汇总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云,并制成了地震云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他确定了地震云垂线交汇点的地面投影位置,并认定这里是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带。20世纪70年代我国地震研究的实践证实了吕大炯的推测。吕大炯还认为,这种地震云在时间上既可以和近期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期地震活动相对应。在空间上,既可以和近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也可以和远距离的地震相对应。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8级地震和西半球的亚速尔群岛地震,都影响到了北京地区的大气层,有人在几天以前就观察到了云彩的异常变化。

五颜六色的雨

自然常识告诉人们,每次下雨的时候,从天空中降下来的雨水应该是无色无味的。可是在有的地方,下的雨居然会五彩缤纷,这真是咄咄怪事。

1819年8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埃姆赫乐斯特有一个发出腐烂气味的物体从天上落下来,上边盖了一层布一样的绒毛。鲁弗斯·格雷夫斯教授把绒毛层除掉后发现下面是“米色的果肉状物质”。在接触空气之后,物质表面的颜色变成了“青灰色,很像静脉血的颜色”。据说这物体在降落时带着耀眼的亮光。

1870年2月14日早晨,在意大利热那亚有一个淡黄色的物体从空中落下来。热那亚技术研究所的伯卡朵教授和卡斯特兰尼教授对这个物体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包含66%的沙粒(多为硅石,也有些黏土),15%氧化铁,9%碳酸钙,7%的有机物,其他为水分。在有机物中包含孢子微粒、淀粉、硅藻的碎屑(一种含硅的水藻)和一些不能确定的物质。

还有1955年7月22日,爱德华·姆茨先生正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纳提市大街家中的花园里工作着,突然,一滴温暖的红色水滴落在他的胳膊上。接着又是一滴,过了不大一会儿,他的四周就下起了红色的雨。爱德华·姆茨先生抬头望望天,这时他发现天空的云层中涌出一块奇特云团,这阵红雨就是从那团云彩中落下来的,正好落在花园里的桃树上。这团怪云位于他头顶上的天空,并不是非常大,但颜色非常奇特,呈暗绿、红色和粉色,跟那些降落下来的雨水的颜色非常相似。

好奇的爱德华·姆茨先生凝视着云彩。这个时候,他那刚才被雨滴淋湿的双手逐渐开始有被烧灼的感觉。事后,爱德华·姆茨先生说他感觉就像是松节油涂在了割破的伤口上。于是他赶快跑回屋子,用清水和肥皂仔细清洗双手,再也没有心思去看那红雨了。这些“雨水”就跟鲜血一样,摸上去油乎乎的还有点儿黏。

第二天一早,爱德华·姆茨先生就发现他花园中的桃树和树下的草坪都已死掉,树枝上挂满的桃子也已经干瘪了。看来,这场雨的杀伤力是非常强的。

让人惊讶的动物雨

天上下雨实属正常,然而,假如天上落下的不是雨水,而是无数的小动物,那就不可思议了。

1683年10月,在英国诺尔佛克的小村庄艾克尔,就有大量的癞蛤蟆从天而降,当地的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大家不得不一齐动手,把它们弄走。

1736年,在智利东海岸的麦默尔,煤黑色的纤维状物质从天而降,刚刚落满白雪的地上顿时黑糊糊一片,据记载,这些黑色絮片都是潮湿的,气味就像腐烂的海藻。当人们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这种不明物中含有部分蔬菜一样的物质,主要是绿色丝状海藻,还含有29种纤毛虫。

世界各地怪雨现象数量很多,颇难一一列述。对于怪雨,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各种解释纷纷出现。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普遍的解释是:怪雨现象是旋风造成的,即一股旋风将河流、湖泊和大海中的水席卷而起,带到空中,内有许多水生动物,旋风在空中旋转。不久,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海水或湖水连同水中的动物一齐落到某地,因而形成了怪雨。这种解释听起来虽颇有道理,但是,它却不能从根本上解释怪雨现象。因为,倘若这样解释,那么,就意味着旋风同样也具有一些难以想象的能力,即在空中将水中的动物进行选择,随后分门别类加以区别,然后再分类扔到地面上。

捉摸不定的闪电

“任何一出戏剧,任何一种魔术,就其壮丽的场面和奇特效果而言,都无法同大自然中的闪电媲美。”这是法国着名天文学家弗拉马里在对无数电击现场作了考察后的总结。闪电如何壮丽?如何奇特?请看他的记录中的几处精彩片断。

片断一:法国某小城市,3名士兵正在树下避雨。闪电忽地一亮,3人顷刻间死去,但仍直挺挺地站着,好像仍在坚守岗位。雨过天晴,行人过去问路,不见回话,碰了他们一下,“啪”F4GF71"的一声,3具尸体立刻倒地,化成一堆灰烬。

片断二:一个雷雨天,某人正在自家小屋内举杯饮酒,忽然电闪雷鸣,酒杯“嗖”地一下飞到院子里,人平安无事,杯子秋毫未损。还有一次,某男孩正扛着一把铁叉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电猛地一下把他手中的铁叉“夺走”,扔到了50米远的地方。你看,闪电还会“夺”人东西呢!

片断三:在奥地利维也纳市郊,有位医生名叫德莱金格,他有一个精美的钱夹,是用玳瑁制的。上面用不锈钢镶着两个相互交叉的大写“D”字,这是德莱金格姓名的缩写。一次他乘火车回家,真倒霉,不知何时他的钱夹不见了,他很着急。可就在这天晚上,他被叫去抢救一个刚被闪电击中的外国人。本来心里很烦,但他还是恪守医德,去了。最令人吃惊的是,医生在检查他的脚时,发现那人的脚上赫然印着两个交叉的大写“D”字,同他钱夹上的标记完全一样。此人病好后,看到为他治病的医生正是钱包的主人,便惭愧地低下了头,交出了钱夹。

奇异的雪

白雪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每当下雪的时候,大地顿时一片银装素裹,好不壮观!然而世界上总有些怪事,有人竟然发现雪也有各种颜色,并且有些雪的形状还非常奇特。早在200多年前,瑞士科学家本尼迪率领一支科学探险队到北极探险时,就曾见过颜色像血一样的红雪。从此以后,有关各种各样颜色雪的报道,就接连不断出现。例如,1960年5月,我国登山运动员在珠穆朗玛峰,也发现鲜艳的红雪。1963年1月4日,日本的石川、福斗等地也见过红、黄、褐色混杂的彩雪。苏格兰更是降过墨雪。1986年3月2日,前南斯拉夫西部着名旅游胜地——“波波瓦沙普卡”降了黄雪,当地雪景绮丽多姿,但降黄雪还是头一次。

最具有代表性的“雪碟”现象,于1915年1月10日发生在德国柏林。每个雪花都十分像真实的碟子,雪花的直径为8~10厘米,与碟子大小差不多,其形状也与碟子十分相似,四周朝上翘着。它们从天空中降落时,比周围其他小雪花下落的速度快很多。在地面上的人看来,它们简直就像无数白色的碟子从天而降,落到地上居然没有一个翻转过来,令当地居民十分惊讶。

为什么会出现“雪碟”现象呢?气象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可能是一些较大的雪花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速度较快而将周围的小雪花吸附,最后越吸越多,越积越大,形成了“雪碟”降落在地。这一过程很像“滚雪球”,所以很好理解。但为什么变大后的雪花呈奇异的碟状,现在还无人知晓。

大自然的惩罚——酸雨

自然界中有一种污染现象——酸雨,它是由于地面上人为的烟尘污染,在空中遇雨又降落到大地而造成的。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据环境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地球上有50%的二氧化硫是火力发电、钢铁”炼、交通运输所排放的,而且它往往集中在一些城市局部的工矿地区。在人们用煤和石油等石化物作燃料时,排放出的大量的二氧化硫,流入了大气层,结果导致这些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增高,为天空中酸性云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进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阳光、水蒸气、飘尘等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变为酸和硫酸盐,并以硫酸雾的气溶胶形式在空气中飘荡或寄存于云雾之中。一旦遇到降雨的天气,酸和硫酸盐被冲洗下降落到地面,便形成了危害万物的酸雨。

所以,酸雨这种污染,可以造成国际性的环境污染,比别的污染具有更大的危害性。酸雨能使成千上万的大小湖泊、河流和地下水酸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落到地面上的酸雨,能改变土壤中的化学成分,造成森林的毁坏和农业的减产。在酸雨的长期作用下,土壤会发生酸化,硫酸盐增加,有效性硒含量降低,使农作物含硒量普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