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究式科普丛书-干旱缺水的荒漠:沙漠
48725500000005

第5章 大漠风情——沙漠欣赏(2)

(3)植物特征。

阿拉伯沙漠是热带沙漠气候,且纬度的跨越幅度较大,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以旱生或盐生为主。

春雨之后,长期埋藏的种子有的在几个小时内发芽并开花,为枯黄荒芜的砂砾平原穿上绿装。即使燧石平原也会在深冬初春为骆驼和绵羊长出牧草。

这些平原曾是驰名的阿拉伯马的故乡,因雨水的缺乏,牧草总是过于缺乏,难以供养大量马匹。当然,所有的牧区均被过度放牧,导致如今广泛的荒芜地带的形成,造成恶性循环。生长在盐沼的盐生植物包括许多肉质植物和纤维植物,可供骆驼食用。在沙质地区生长的莎草是一种根深的强韧植物,有助于保持土壤。在绿洲边缘往往可以看到柽柳树,其有助于防止沙子侵入。稀有灌木拉克,以“牙刷灌木”知名,其枝条被阿拉伯人依传统用于刷牙。许多香草在整个沙漠到处生长,为贝都因人所熟知,他们将这些草用于食品调味和防腐、熏衣和洗发。东鲁卜哈利沙漠一般被认为是干燥不毛的死旷区,但在巨大沙丘的侧翼却养育着许多植物,包括一种叫做纳西的甜草,为如今稀有的大羚羊提供主要草料。

许多绿洲种植海枣。海枣一身是宝,海枣本身为人和家畜提供食物。枝干可提供建筑物及制作井架和古式辕杆的木料;树叶作为手工艺品和缮盖房顶。

绿洲还出产许多水果和蔬菜及农作物,诸如水稻、苜蓿、散沫花(一种能产生棕红色染料的灌木)、柑橘、甜瓜、洋葱、番茄、大麦、小麦及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有桃、葡萄和仙人果等。

(4)动物特征。

阿拉伯沙漠中植物种类的繁多,加上独特的生存环境造就多种多样“身怀绝技”的动物。

沙漠昆虫包括苍蝇、疟蚊、蚤、虱子、蜱、蟑螂、蚁、白蚁、甲虫和能把自己伪装成树叶、树枝或卵石的螳螂。还有清除粪便的蜣螂,无数的蝶、蛾和毛虫。破坏自然环境的有害的飞蝗,现在已得到很好的控制。

蛛形动物包括大食蝎虫、蝎和蜘蛛。食蝎虫可以生长到0.2米长。

蝎也可以生长到0.2米,有黑、绿、黄、红和灰白诸色。蝎的毒刺可使小体动物丧命。

绿洲水塘中还栖息着鱼类和两生类,诸如蝾螈、蝾螈类、蟾蜍和蛙。爬虫类包括蜥蜴、蛇和龟。许多蜥蜴,包括石龙子、壁虎、鬣蜥和有领蜥蜴,都可以在沙漠中找到。一种生活在平原上尾巴肥大的蜥蜴,长度可达1米。这是一种草食动物,颌上没有牙齿,其尾巴烤熟后是贝都因人的佳肴。长达1米的巨蜥,以飞蝗和其他昆虫为食。

生活在沙漠中的蛇类一般都有毒,因此阿拉伯人惧怕所有的蛇。沙眼镜蛇──海蛇的亲戚──纤细,呈沙色,有毒。夜间活动的蝰蛇在沙和岩石之中很多。

阿拉伯沙漠的鸟类包括当地物种以及来自北欧、非洲和印度的候鸟种群。当地鸟类从深冬至初春繁殖。许多小鸟展现出完美的盛装。条纹云雀、沙松鸡、阿拉伯走鸻和小鸨终年生活在沙漠之中,数种隼、雕和秃鹫也同样终年生活在沙漠之中。游隼可见于阿西尔,猎隼和南非隼可见于内志和沙乌地等阿拉伯东部,而茶隼则无所不在。猎隼常被贝都因鹰猎者从小捕来训练,以猎取鸨和沙松鸡。成双成群的渡鸦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已知有3个雕种──白尾雕、金雕和褐雕。髯鹫生活在阿西尔和叶门等地区,一种体态中等、毛色黑白兼黄的埃及秃鹫广泛分布,另外一种翼展达4米长的最大黑鹫几乎灭绝。还有数种鸮类,穴居鸮较常见。

哺乳动物在阿拉伯人动用机动车猎取之前曾有许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批成群的羚羊在平原上奔跑,后因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开始锐减,接近绝种,直到沙乌地政府开始管制狩猎并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到1960年时就已经几乎消失的大羚羊在被人工圈养繁殖后被重新引进。一种栖息在悬崖之上的野山羊、高地山羊在数量锐减后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在沙漠平原,蜜貛、狐和灵猫类在各自的地盘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凡是有人放牧绵羊的地方就有鬣狗的踪迹,喜欢可以为之提供掩护的陡坡。可以见到胡狼,尤其是在它们出来找水的黄昏。有野兔以及金沙兔。小动物包括跳鼠、小鼠、大鼠和猪,而在岩石中可以见到小猬。成群的狒狒在阿西尔漫步悠然。

3.“日晒之乡”——澳大利亚沙漠

澳大利亚沙漠被称为“日晒之乡”,灼热的沙漠里会发现紫色的植被和郁郁葱葱的绿潭,可见红色山丘和火热的日落,还可以见到恐龙的足迹和岩刻。让我们熟知一下这个神奇而美丽的沙漠吧!

澳大利亚沙漠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面积约155万平方千米。

这里雨水稀少,干旱异常。夏季的最高温度可达50℃。因为没有高大树木的阻挡,狂风终日从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过。严酷的环境被人们定义为死亡之域。但在1973年,一位澳大利亚植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约3600种植物。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物种多样性要远远超过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因此,发现者称这里为“沙漠花园”。

这里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没有养分的石英,且空气干燥少雨,所以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对水和养料的需求少得可怜,几乎是别处植物的1/10。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这里的植物因适应环境而发生变异,所有植物的叶子都不是绿色的,而是像鲜艳的五颜六色的花朵。

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昆虫和鸟类非常稀少,几乎没有潜在的授粉者,植物为了生存繁衍,其花朵的分泌超乎想象,得到大量的授粉花蜜,去吸引极少潜在的授粉者的注意,从而得到授粉繁衍。

形成原因:

①受高气压的影响: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气流下沉不易降水。

②地形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完整,无大的海湾深入内陆,而且大陆又是东西宽、南北窄,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

③季风和暖流的影响: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岭紧挨东部太平洋沿岸,缩小了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范围,使多雨区局限于东部太平洋沿岸,而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降水稀少。

④受离陆风和寒流的影响:广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离陆风,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有降温减湿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亚沙漠面积特别广大,而且直达西海岸。

澳大利亚沙漠的面积相当于法国大小,景色奇特,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横亘着一些褚红色的巨石,土着人把它当做与宇宙同在的神石,顶礼膜拜。沙漠中突兀的石山竟相连成片,粗犷雄宏,因此澳大利亚沙漠奥妙无穷。

4.风土高原-巴塔哥尼亚沙漠

俗有“风土高原”之称的巴塔哥尼亚是南美洲的“巨星”,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起步的民族经济、美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了解下巴塔哥尼亚的缘由:1519年,随麦哲伦环球旅行到达今天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附近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着居民——巴塔哥恩族人穿着胖大笨重的兽皮鞋子,在海滩上留下巨大的脚印,便把这里命名为巴塔哥尼亚。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巨足”巴塔哥尼亚面积约673万平方千米,从南纬37°伸展到南纬51°,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其边界大约西抵巴塔哥尼亚安地斯山脉,北滨科罗多河,东临大西洋,南濒麦哲伦海峡,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各河流发源于安地斯山,向东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当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属于间歇河,南部有许多冰河,地形如峡湾等。巴塔哥尼亚受福克兰寒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年雨量在90~450毫米,年均温在6℃~20℃,愈往南部愈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区形成荒漠,被称作巴塔哥尼亚沙漠。

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北起南纬36°的科罗拉多河,南到火地岛,西接安第斯山,东临大西洋,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领土的28%,包括内乌肯、里奥内格罗、丘布特、圣克鲁斯4省和火地岛区。是个自然地理环境比较独特的地方。

该地区受气候的影响,农业不发达,北部有河水灌溉处可生产水果、苜蓿、橄榄等;南部则植物稀少;西北部高原有石油、铁、锰等矿产。该地居民主要有雅马纳人、阿拉卡卢夫人,此外也有少数巴塔哥尼亚土着。巴塔哥尼亚有威尔斯以外最大的威尔斯人社群。

(1)成因

前面我们了解过在大陆上,干燥少雨,植被稀疏,暴风强劲,地面粗石裸露,或而覆盖黄沙的地区叫荒漠。根据荒漠地区的地面形态及组成物质,可将其划分为岩漠、砾漠、泥漠和沙漠等几种类型。在世界范围内,沙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10。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浩瀚无垠的沙漠中那丰富的沙源又从何而来?一般说来,它们都是松散物质在裸露于地表之后,经长期风力搬运迁移与分选而形成的。沙漠地区大多是由连绵起伏的沙丘组成的。沙丘形态各异,并且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移动,使一些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沙漠化。

沙漠的发展除与气候和地面物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有关,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已引起全世界的警惕。

巴塔哥尼亚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大片的荒漠,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

(2)自然环境

温暖湿润的气候给南美洲造就了植物繁茂,物种繁多的自然环境,缓和的气候条件也给巴塔尼亚沙漠造就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形成错落别致的景观,譬如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位于圣克鲁斯省西南部冰川国家公园内的佩里托·莫雷诺大冰川,高达3600米,绵延200千米,冰层不停地移动断裂,加上呼啸盘旋的山风,公园里充斥着雷鸣般的巨响。内乌肯省西北部拉宁国家公园里有21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和一座海拔3774米的拉宁死火山。这里至今还保存着远古原始森林,树高干粗,枝繁叶茂,苍劲挺拔。

巴塔哥尼亚地区,还分布着内乌肯省布兰卡沼泽自然保护区、圣克鲁斯省佩雷托·莫雷诺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保留地、丘布特省瓦尔德斯半岛国家海洋公园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及保护区内的骆马、兀鹰、美洲豹、海狮、海象、企鹅等珍贵动物。巴塔哥尼亚东部则是以辽阔的台地为主的荒漠和半荒漠高原。自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东部则以陡峭的悬崖直逼大西洋,受古代冰川及现代干旱气候的影响,地表多冰蚀谷、冰碛丘、冰缘湖积冰水沉积及多种风蚀、风积地貌。

巴塔哥尼亚沙漠气候条件较其他沙漠缓和许多,受大陆面积狭窄、居安第斯山背风位置及沿海福克兰寒流等的综合影响,荒漠直抵东海岸,但大陆性特征不很强烈,冬夏没有极端的低温和高温,7月均温0℃~4℃,1月均温为12℃~20℃。降水稀少,全区年均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并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

风力强盛,常吹时速超过110千米的狂风,尘暴不断。

巴塔哥尼亚沙漠水文状况独特,虽然所在南美洲的气候温润多雨,内流区域狭小,内流区仅局限于内格罗河与丘布特河之间狭小地区。

其余地区河流因承受山地冰雪融水或冰蚀湖供给而成为过境外流河。受干旱气候制约,众多河流中仅有科罗拉多河、内格罗河、丘布特河河水充沛,可航运、灌溉、发电,成为巴塔哥尼亚发展农、牧、林各业的河谷平原基地,因此巴塔哥尼亚沙漠相对环境有所改善,但毕竟是荒漠气候,自然环境条件仍然恶劣。

(3)丰富的资源

特殊的构造基础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巴塔哥尼亚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丰富的矿藏条件。巴塔哥尼亚是阿根廷最具美好开发前景的地区。巴塔哥尼亚沙漠中石油储量大、分布广,还富含多种矿物质。

近年来又在沿海大陆架找到更多更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里瓦达维亚为中心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已成为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基地,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60%以上。巴塔哥尼亚南端的里奥图尔比奥是阿根廷最大的煤矿区,阿根廷全国工业用煤几乎全由这个煤矿供应。此外,巴塔哥尼亚地区的火地岛、圣胡安及高原山脉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泥煤。

巴塔哥尼亚中部地区有丰富的铀矿,现已发现并已建成丘布特省的洛斯阿尔多贝斯铀矿等3座铀矿。丘布特省还蕴藏着丰富的铝土,里奥内格罗省的谢拉格朗德则有一座大铁矿。此外,巴塔哥尼亚地区还有钼、铜、锌、铅、石灰、耐火黏土和陶土等矿产。巴塔哥尼亚是矿产资源的集大成者。

(4)高价值的化石群

巴塔哥尼亚除了丰富的石油贮藏和矿产资源外,还发现了最有研究价值的古代生物化石,为考古学提供高价值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