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究式科普丛书-干旱缺水的荒漠:沙漠
48725500000004

第4章 大漠风情——沙漠欣赏(1)

第一节漫步世界着名沙漠——探索世界沙漠之神奇

1.沙漠之最——撒哈拉沙漠

上篇我们已经详尽地了解了沙漠的外貌特征、形成、气候等一系列信息,但那些只是沙漠的一般情况,不同的沙漠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区域风格,形态景观。下面我们一起走向世界不同地区的沙漠,体会其独特的“乡土风情”。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是“大荒漠”的意思。因此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也是地球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主要由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组成。

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北部,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约北纬35°线,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东西长达5600千米,南北宽约1600千米,总面积约907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可将整个美国本土装进去。撒哈拉沙漠可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的最高点为位于提贝撒哈拉沙漠、提贝斯提高原中的库西山,海拔为3415米。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草原,阿拉伯语称为“萨赫勒”,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语称为“苏丹”,意思是黑非洲。石油贮藏主要在北非,黄金和金刚石盛产于南非,北非属于中等以上收入的国家,南非的经济相对落后。

(1)形成原因

非洲地跨赤道南北两侧,南北热带区气温全年多半时间都很高,对撒哈拉的形成提供条件基础。

①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像一个平等边三角形,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的范围大,干热气候笼罩大部分地区。

②受季风的影响: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③地形地势的影响:北非海岸线平直,埃塞俄比亚高原像一座屏障,正好阻挡温润气流的到来,是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降水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④受寒流的影响: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寒流经常经过的地方环境逐渐恶劣,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⑤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沙漠化进展迅速,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2)自然特征

①自然地理。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浅而季节性泛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沙漠中最高点为3415米的库西山顶,位于乍得境内的提贝斯提山脉;最低点为海平面下133米,在埃及的盖塔拉洼地。

撒哈拉沙漠约在500万年之前就以气候型沙漠形式出现,即在上新世早期。自从那时起,它就一直经历着干、湿情况的变动。

②水系。几条源自撒哈拉沙漠以外的河流为沙漠内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并吸收其水系网放出来的水。尼罗河的主要支流在撒哈拉沙漠汇集,沿着沙漠东边缘向北流入地中海;尼罗河水在几内亚的富塔贾隆地区上涨,流经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然后向南流入海。从阿特拉斯山脉和利比亚、突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以及摩洛哥的沿海高地流入到溪流和干河床,另外引人注目的是两大网络水系,一是提贝斯提山脉相关的干河床、湖泊、池塘的综合网络,另外一个是与塔西利思阿耶和阿哈加尔山脉的类似网络。撒哈拉沙漠的沙丘储有相当数量的雨水,沙漠中的各处陡崖有渗水和泉水出现。

③土壤。由于撒哈拉沙漠生存条件严酷,因此土壤有机物含量低,且常常无生物活动,尽管在某些地区有固氮菌等少量菌体。洼地的土壤常含盐分。沙漠边缘恶劣生存环境缓和,水源相对充足,植被繁多,因此土壤则含有较集中的有机物质。

④气候。撒哈拉沙漠气候由信风带的南北转换所控制,常出现许多极端。它有世界上最高的蒸发率,并且有一连好几年没降雨的最大面积纪录。

气温在海拔高的地方可达到霜冻和冰冻地步,而在海拔低处可有世界上最热的天气。

由于特殊的地势和地理位置,撒哈拉沙漠由两种气候情势所主宰:北部是干旱副热带气候和南部是干旱热带气候。干旱副热带气候的特征是季节和昼夜的气温变化幅度大,年平均日气温较差约为20℃。冬季气温的日较差约为13℃。夏季降水量达到最高。利比亚的阿济济耶最高气温曾达到创纪录的58℃。干旱热带气候的特征是随太阳的位置有一个很强的年气温周期;温和干旱的冬季和炎热干旱的季节之间有个反复多变的短暂的雨期。撒哈拉沙漠干旱热带区域年平均日温差为17.5℃。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与北部副热带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日温差没有那么大。春末夏初很热,50℃的高温并不罕见。年降水量为76毫米,降雨变化极大,多数降水发生在12月至次年3月期间。另一降水高潮是8月,以雷暴形式为其特征。这种暴雨可导致巨大的暴洪冲入无降雨现象的区域。虽然干旱热带山丘的降水量全年都很小,但低地的夏季一次雨量可达最高。在北部,这类降雨多数都是以暴雨方式发生。年降水量平均约125毫米,中部山丘有时降雪。沙漠西边缘的冷加那利洋流降低了气温,从而减少了对流雨,由于温度加大而出现雾的现象。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冬季是吹哈麦丹风期,这是带沙和其他小尘粒的干燥东北风。

⑤植物。撒哈拉沙漠植被整体来说是稀少的,植被地带大体可分为:低地雨林、森林和灌木丛、沼泽地、阔叶林地、荆棘林地和半沙漠植被等。高地、绿洲洼地和干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

撒哈拉沙漠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

高地和沙漠的其他地方还发现的木本植物有金合欢属和蒿属植物、埃及姜果棕、夹竹桃、海枣和百里香。西海岸地带有盐土植物诸如柽柳。

草类在撒哈拉沙漠则广泛分布,包括下列品种:三芒草属、画眉草属和稷属。大西洋沿岸则有马伴草和其他盐生草。各种短生植物组合构成重要的季节性草场,称作短生植被区。

⑥动物。撒哈拉沙漠的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

撒哈拉沙漠鸟类超过300种,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鸮、仓鸮、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残遗热带动物群热带鲇和丽鱼类均发现于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和一些孤立的绿洲上。眼镜蛇和小鳄鱼可能仍生存在遥远的提贝斯提山脉中的河流盆地中。尽管撒哈拉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但广袤的沙地上仍是地大物博,许多动物都是世界上稀少的珍贵的物种,提供丰富的物种资源。

2.东部沙漠-阿拉伯沙漠

从空中看,阿拉伯沙漠像是一片广漠的淡沙色地带,偶有一列朦胧的悬崖或山脉,黑色的岩浆流向或延伸到天际的微红,沙丘体系与天际霞云相接,构成一幅大漠落日的奇观。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东缘部分。位于埃及东部,尼罗河谷地、苏伊士运河、红海之间,又称“东部沙漠”。

中部有马阿扎高原,东侧有沙伊卜巴纳特山、锡巴伊山、乌姆纳卡特山等孤山,南部与苏丹的努比亚沙漠相连,其覆盖面积约233万平方千米。大部分为海拔300~1000米的砾漠以及裸露的岩丘。

被东西走向的间歇河流塔尔法河、胡代因河及支流和南北走向的季节河基纳河切割。其地形为几座山脉所切断,海拔最高点达3700米,三面以高崖为界。沙漠中有石油、铁、磷灰石等矿产资源。大部分位于沙特阿拉伯,但有一大部分延伸至约旦、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也门。

阿拉伯沙漠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南部地区更加酷热,年平均气温为28.9℃。

阿拉伯沙漠是世界上最神秘和神奇的沙漠,除有变化多端的漠地景致外还有色彩多姿的沙体形态、连绵不断的沙丘轮廓线、质地特殊的各色沙石。贝都因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中最神秘的居民。乘坐最适合沙漠中行动的四轮车,在崎岖难行的沙漠中可享受飙沙赛车穿越沙丘的快感和刺激,行驶到贝都因人居住的小村庄。可以更加贴近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在帐篷里享用地道的风味烤肉餐,随兴加入当地部落的营火晚会及传统歌舞。具有独特风韵的生活习俗会让你爱上这沙漠中的生活气息和风土情韵,开启发现之旅。

(1)地形分布。

由于地壳的断裂、垄起等剧烈运动,导致多山的高地隆起于汉志西北部、阿西尔地区、叶门以及阿曼。内陆较小的山岭是由自然侵蚀形成的。

高原是沙漠的一个共同特征。死海之东的约旦是一个隆起适中的高原。在东南面,图拜克山较高,犹如被许多旱谷深深切割的巨型沙岩。再往东南,泰布克、泰马、泰维勒、侯夫拉和胡季这些高原,直抵北部沙漠内夫得沙漠的西缘。在内夫得东南的中央内志高地,一系列西向陡坡成为石灰岩单面山的标志,这些单面山延伸到南部的哈德拉毛高地,焦勒高原也在该地。

在高原下面,广阔的平原伸展开来,其上遍布石头、燧石或砾石,表面在干燥的气候下得以良好地保存下来;一些平原为一层由盐形成的土壳所覆盖,光滑坚固的表面由地下水层的沙砾黏接形成。

典型的多石平原为哈马德,从内夫得向北延伸进入叙利亚沙漠。

阿拉伯半岛在亚洲大陆,由于地壳运动和非洲断裂后阿拉伯台地被大大抬高,地势的抬高使许多通过阿拉伯沙漠河流中断而破坏先前的水系模式。岩浆伴随半岛的隆起和裂缝或断层的出现而大量喷涌,涌塞谷地并覆盖山岭,使其台地凹凸不均,阿拉伯台地向东北倾斜,沿其西缘从叶门到约旦形成一条显着的地区分水岭。

阿拉伯沙漠的多数河流不是干涸就是不连贯,只是在雨大时才有水流。此地区,只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与哈德拉毛南部的哈杰尔河这两条河流终年奔流不息。这里曾是古文明人类文化的遗址和文明的发源地。

阿拉伯沙漠的沙子大多并不是会聚成平面而是形成沙丘山岭或巨大的复合体,所以这里的沙盖以具有不同尺寸和复杂性的沙丘形式出现,或在低地表面形成薄薄一层的地膜。阿拉伯沙漠沙丘样式和尺寸的种类不计其数。许多形式还没有用文字表述过。早期欧洲探险家们说,当地除了一个无定形的沙海外一无所有。毗邻地区的沙丘之间还具有清晰的演变关系。在诸如鲁卜哈利沙漠这样巨大的沙区,沙丘形式的演变可从简单的沙丘追溯到较为复杂的类型。

(2)气候特征。

阿拉伯沙漠在北纬12°~34°线整整跨越22个纬度;尽管沙漠的大部在北回归线以北,据其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它还是被视为热带沙漠。夏季酷热,有些地方气温高达54℃。内陆干热,尚可忍受。然而,沿海地区和一些高地受夏季高湿度制约,夜间或清晨会出现露水或水雾的现象。整个沙漠的年降雨量平均不足100毫米,但其多寡幅度却在0~500千米不等。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降雨较多,其他地方相对缺乏雨量。春季会出现阴霾或尘暴,冬季会断续降雨,因此冬季天气凉爽,令人心旷神怡,最冷的天气出现在高海拔地带和最北部。1950年在塔普林输油管旁的图赖夫记录到的最低温为-12℃,并有随时降雪和池塘1米厚的冰。内陆天空通常是晴朗的,偶然的倾盆大雨会淹没主要水系。鲁卜哈利沙漠夏季降雨随来自印度洋的季风到来。在北鲁卜哈利沙漠可能出现冬季降雨。

风主要从地中海吹来,次第刮到东部、东南、南方和西南,画出一个巨大的弧。多风的季节出现在12月~次年1月和5月~6月。

风速平均每小时48千米,可持续30~50天,被称为“热尘风时期”。

考验人们的耐性的热尘风,是运载大量沙尘并改变沙丘形状的幕后操纵者。每一场风暴都将数百万吨的沙子携入鲁卜哈利沙漠。风在鲁卜哈利沙漠的西南部依次从四面八方刮来。强劲的东南风每次一连数日扫过大沙漠,将热尘风对沙丘形成的作用逆转过来。这是一场自然界中精彩又无形的激烈搏斗。

在春季或秋季会突然出现令人畏惧的“褐色卷云”。这是一场宽达96千米的锋面风暴,将沙子、尘土和岩屑都卷入高空,形似常见的龙卷风暴,随后气温急剧下降并带来雨量。强风持续约半小时左右。雨势逐渐缓弱,但余风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产生无数尘卷,在空中肆虐。另外热天光线较强,风暴飞扬后由于光的漫散射或折射,会出现有着恶名的水景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