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48693200000040

第40章 妖怪文化在动漫作品中的体现(13)

《犬夜叉》中出现了许多日本传统妖怪,不仅有大名鼎鼎的雪女、络新妇等,还有像笛子童妖、山椒鱼和寄生蛹等不太著名的妖怪。这些妖怪都保留着传统的性情和特点,在故事发生的战国时代,与犬夜叉和奈落的恩恩怨怨联系了起来。比如法师弥勒遇见的雪女和自古以来的雪女一样是因为恨这个世界而害人,但是她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和哀怨,认为“战国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太过痛苦的时代”。对于雪女的形成,高桥在《犬夜叉》中的说法是:“那个灵魂是经历了很多苦难,失去了生命的女人的灵魂,然后她会收集这个世界上不幸的孩子的灵魂并照顾他们。”后来那个女人的灵魂被雪妖夺去了,雪妖用自己的法术控制了她,让她诱骗过往的男子,并把他们冻结在冰块里。还有心怀浓郁的母子之情的妖怪“无女”,保护孩子是她的本性。因此,她在犬夜叉的哥哥杀生丸要杀犬夜叉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他。寄生蛹这种妖怪,通常是寄生在比自己大的生物身上,并借助它的力量作怪,借刀杀人,手段阴险。被封印在观音画轴里的妖怪山椒鱼,在和平的年代其实已经很难作恶。然而在战国时代,那些所谓“意志薄弱”的女人们在战场上失去了丈夫或孩子,就把观音堂中的观音挂轴当成了心灵的寄托。被封印在其中的山椒鱼,由于感受到世界上弥漫着浓重的妖气而力量增强。结果它迫使女人们吞下被施了魔法的小山椒鱼,并借此来操纵她们,为非作歹。这其中的“妖气”,其实就是世间弥散的邪恶与凶残之气。正如日本传统妖怪的形成,很多都是因为气结于胸、抑郁难平所致。

长得像苹果的笛子童妖,是从年幼的孩子的死灵里衍生出来的妖怪。孩子在不幸夭折之后不能马上转世,在孩子转世之前的这段时间,笛子童妖会跟孩子一起吹笛子玩,还能跟孩子的灵魂一起在天上飞翔嬉戏,一边吹奏着安魂之音,一边护佑孩子的灵魂,是一种温和的妖怪。死去的孩子如果不转世,说明他有着依恋或怨恨的事情而无法释怀。这些执念如果能得到及时的缓解,比如在别人的诱导下说出来是能被化解的。但如果积怨太深,单把心中的怨恨说出来也无济于事。这时,这些死去的灵魂就会变成恶灵。哪怕是单纯的对人间的依恋,如果在死后仍无法割舍,也能从中生出邪恶之心,对现世的人们造成很坏的影响。这些灵魂也将被恶所牵引,一步一步堕入地狱。而一直伴随亡灵左右的笛子童妖,会把这些变得邪恶的灵魂带到地狱去——这就是这个妖怪“恶”的一面了。它神性不高,对孩子的灵魂只能陪伴而无法拯救。蜘蛛头是一种寄居在死人身体里的妖怪。它会在发现尸体之后钻进去,然后再把它吃掉。《犬夜叉》中之所以会出现蜘蛛头,是为了表现战国时代战争的残酷。正是因为战争中死人的加倍增长,蜘蛛头才会快速地繁殖。在剧场版《犬夜叉之超越时空的思念》中出现的飞妖蛾,能够撒下让人瞌睡的微粒,并在人们进入梦乡之后吸取他们的灵魂,以此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作案情节”,在《鬼太郎》中也出现过。

也有些妖怪经过了变身,比如“半妖”犬夜叉身上就混合着多种血液,甚至有西方妖怪的影子。他会在新月的夜晚失去妖力,完全变成人类的样子。这与西方传说中狼人在满月之夜变形的故事似乎有相通之处。而变形的这一晚,就是犬夜叉的软肋。因此,他的对手常常要趁这样的时刻来找他的麻烦。还有一些妖怪是高桥自己创作的。比如奈落,就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邪恶妖怪集合体”。但高桥的创作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很符合传统妖怪的构成逻辑。奈落原本是一个山贼,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惨痛遭遇。他变成妖怪的代价就是渐渐泯灭人性,让妖怪吃掉自己的身体,并且要抛弃一切属于人类的情感。只有这样,他才可能“修成正果”,这和日本传统邪恶妖怪的变身过程是一致的,只不过奈落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破坏力也更大。

《犬夜叉》中与七宝类似的一个角色是除妖师珊瑚的坐骑云母。平时,云母像一只宠物猫那样乖巧,然而一旦遇上危险,它就会在瞬间变成威武的猛兽,既能喷火,又能在天上风驰电掣地飞翔,是珊瑚的得力助手。笔者觉得云母身上既有日本传统的雷兽的特征,又有日本传统妖怪猫又(ねこまた)的特点。雷兽是雷神饲养的神兽,模样与黄鼠狼很相似,身材比黄鼠狼高大强壮一些。只是它的四只脚爪上各有六个趾头,趾甲非常尖利,尾巴有三股,在身后结成一束。雷兽的身体会放射出雷电,还能在天空极快地飞翔。在日本传统的妖怪故事中,一到夏天比较热的时候,雷兽就会跟着雷神出现,有时钻进云层里,有时在天空飞行,有时还会趁着昏暗的天色毁坏田里的农作物。云母擅长飞行、会喷射出火焰的特点,和雷兽十分相似。

在人们眼里,猫本来就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因此东西方民间传说中都有不少关于猫妖的传说,日本民间流传的猫又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猫又,又被称为猫妖、猫股,据说是由死去的猫或者年岁很大的老猫变化而成,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鸟山石燕的《百鬼夜行绘卷·上篇·阴》中就有猫又的图像,图中头戴布巾、用两条后腿站立的猫又眼神狡黠,显得妖气十足。日本民间有“养猫之患,忧其异变”的说法,因为据说被猫爬过的尸体或坟墓会发生尸变。这种说法虽然并无根据,却透露出人们对猫既爱又怕的心理。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不让家猫接近坟墓的警诫。说到妖怪猫又,人们更是唯恐避之而不及。有人说猫又是日本民间最接近于现实的妖怪,大概就是因为猫的生活习性本来就带有神秘色彩的缘故。据说猫又一般是由至少十岁的老猫变成的,变成妖怪之后的猫最明显的特征是尾巴分成了两股,而且妖力越大分岔越明显,有的甚至是从尾根一分为二。除此之外,猫又喜欢舔食蜡油,在光线比较暗的地方还可以看到猫又的背部在发出亮光。猫又是十分凶残的妖怪。本来,猫的尖牙利齿就已经很厉害,变成妖怪之后更如钢铁铸造一般,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吃掉别的动物,还能使诸多妖兽丧生在铁爪之下。猫又还会咬伤人类,甚至连猫又的主人有时也难逃它的魔爪。此外,猫又还精通操控尸体的妖术,能将尸体像提线木偶一样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就是所谓的“猫又能引起尸变”的传闻之所指。猫又还会幻化成自己以前吃掉了的人的模样来欺骗路人,常常以美女或者老太太的样子出现。但人们如果不小心遇到猫又,也不一定就是死路一条。日本的妖怪通常是吃软不吃硬的,一般来说,安抚的效果远远好于穷追猛打。猫又最喜欢吃的是加了鱼的小豆饭,如果能喂它这样的美味并像对待宠物一样去抚摸它,轻声请它离开,它就不会对人有任何伤害。反之,如果人在情急之下冲撞了猫又,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日本的一些史书上也有关于猫又的记录。据说保延时期(1135~1141年,崇德天皇),宰相中将的奶妈养了只非常强壮高大的猫,绳索对它来说根本没有作用,只能放养。这只猫十多岁的时候,有人在夜晚看它的背部隐隐发光,因此被人称做猫又。猫又的另外一个外形特征就是身体会变得越来越接近狗。妖力强劲的猫又,还会完全变成猫头犬身的样子,猫的眼睛和面孔加上狗的身形,既妖魅十足又凶猛矫健。因此,猫又一旦出现,便能在一夜之间吃掉好几口人。之所以说《犬夜叉》里的云母身上有猫又的特征,首先是因为云母在平时是被当做宠物猫来养的,性格温和又善解人意,第一次见到它的人都觉得它很可爱,根本想不到它还能降妖除魔。其次,云母的尾巴和猫又一样一分为二,并且还有十分锋利的尖牙利爪。变身之后的云母体形如同猛兽,四爪一挥就能将对手撕裂。

最后本书从“成长”这一角度说说《犬夜叉》的主题。其实讨论一部作品的主题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中小学生常常会在老师的逼迫下,为课文总结出千篇一律的“中心思想”,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作品的主题也许是存在的,只是谁能判定它是不是就是你认为的那样?《犬夜叉》的主题是什么?一万个人的答案很可能是一万种样子,每个人都会在其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并认为它很重要。在笔者看来,《犬夜叉》是一个关于成长和成熟的故事。整个追寻“四魂之玉”的过程,就是剧中人不断经历磨炼和成长的过程。其中,主角犬夜叉的成长尤其明显,他的武器铁碎牙的不断变化和升级就是他成长的标志和证明。电视剧版《犬夜叉》第43集中,犬夜叉的宝刀铁碎牙被奈落的分身悟心鬼咬断后,交给铸刀师刀刀斋去修复。铁碎牙本是由犬夜叉父亲的牙齿锻造而成,它神力无比,在世间独一无二,很多人都想据为己有。它的损坏代表了父亲力量的退化和衰落。刀刀斋拔出犬夜叉的一颗牙齿,修好了铁碎牙。这意味着犬夜叉从此以后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和朋友们,完成他们的使命。

然而,修好的铁碎牙变得沉重无比,犬夜叉无法自如地挥动,他因此非常恼火。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是在暗示犬夜叉对自己的力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把握。铸刀师刀刀斋虽然常常显得滑稽可笑,但他其实是个蕴藏深厚的长者。他对犬夜叉说,铁碎牙变重了,是因为用了你的牙的缘故。原先的铁碎牙只是你父亲的牙齿,就是说以前你一直是被你父亲保护着;现在的铁碎牙不同了,你在用自己的牙保护自己,当你可以自如地使用铁碎牙之时,就是你真正变强的时候。在父母的护佑下,孩子是轻松和自由的,然而身处父母羽翼之下的孩子却无法独自面对危险。犬夜叉也是如此,虽然手中有用父亲的牙铸造的宝刀铁碎牙,却一直很难发挥出这把刀最大的威力,甚至在战斗中被敌人咬断了手中的武器。父母之爱一旦无法再保护孩子,使他们免受外人的威胁和外力的侵扰,孩子就必须独自承担成长中的种种难题了。用犬夜叉自己的牙齿修复之后的铁碎牙,不再仅仅代表着父亲的护佑,铁碎牙中注入了犬夜叉自己的力量之后,象征着父子二人的合一。高桥留美子通过对铁碎牙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成长的理解。

二、《河童之夏》——人类眼中的妖怪·妖怪眼中的人类

《河童之夏》,这个改编自木暮正夫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在今年夏天的一个雷雨天,给笔者送来了莫大的感动和惊喜。有很长一段时间,笔者觉得自己也变成了那个名叫“空”的河童,在大雨中畅快地沐浴着。这部电影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既生动地讲了一个关于河童的故事,也叙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寻找自我的寓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很巧妙地描画出了人类眼中的妖怪和妖怪眼中的人类。

如果这个河童的故事没有横跨江户时期和现在这两个时代,那么妖怪的古今境遇之不同就无法这么直观地表现出来,人类不变的本性也不能显露得如此彻底。电影开头,江户时代的田园景色宁静而温馨,让人觉得闲闲的、暖暖的。风景能够很容易地把人带入某种情境,在故事开始之前为观众渲染出接受故事的心境。就像这部电影,一对住在龙神沼里的河童父子谈天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画面中,首先就给人一种感觉:被称为“妖怪”的河童,他们的生活原来和人类的差别并不是太大。河童爸爸提醒小河童不要吃萤火虫时的语气,恐怕是人类家庭中频率最高的声响之一。

在河童父子的谈话中出现了龙神。龙,在妖怪们的眼里既是法力高深的神明,又有君主般的威严和神秘。也许龙神对于水族的妖怪来说尤其值得崇敬,因为他能赐给大家赖以活命的水。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能见到龙,小河童就没有见过。而且此刻在父亲的关爱中无忧无虑生活的小河童,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自己和龙的那次相遇。在河童爸爸的叙述中,龙和人类同时出现了:龙是很好的神。有一次,龙被寺院的高僧请来降雨。龙虽然是很可怕的动物,但是现今最可怕的还是人类啊。这句话预示着故事不会这么一直温馨下去。河童爸爸与河童儿子这次在深夜浮出水面,可不是普通的秋夜闲谈。他们是想和人类谈判,还准备了一条肥美的鲤鱼打算送给人类,作为谈判的见面礼。显然,妖怪对人类是有很大的戒心的。他们怕人类,比人类怕他们厉害得多。从河童爸爸对儿子的千叮咛万嘱咐中就能看出,和人类打一次交道需要多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