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286

第286章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1],星河欲转千帆舞[2]。仿佛梦魂归帝所[3]。闻天语[4],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5],学诗谩有惊人句[6]。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

【注释】[1]云涛:如云层翻滚般的波涛。[2]星河:指北斗七星和银河。帆:本指船帆,这里以帆代船。[3]帝所:指天帝或玉皇大帝的住所。[4]天:天帝,抑或指玉皇大帝。[5]报:回报、回答。[6]谩:无、没、莫。[7]蓬舟:轻如蓬草的小船。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鉴赏】本词是一首梦景词。被称为婉约之宗的诗人,在这首词中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李词中少见的浪漫主义名作。

本词全写梦境。但梦境也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的折射。高宗南渡以后,诗人在飘泊中与流民为伍,曾追随高宗的行踪,从海路到温州,再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历尽风涛之险。词中涉及的大海、蓬舟、天帝及诗人本人,都与她的这段真实生活获得的亲身感受有关。

上阕开头便展出了一幅辽阔、空旷的海天相接的壮美图画。

首两句写了天空、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其中嵌入的几个动词,用语非常准确。如“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则将作者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诗人从颠簸的船舱中看望天空,天上的银河好像在转动一般;所谓“千帆舞”,是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颠簸飞舞。这里的“舞”与“转”,有着因果关系,因为船在舞,所以觉得星河在转。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本篇的奇情壮景奠定了基调。

“仿佛”以下三句,写诗人在梦中见到天帝的情景。“梦魂”二字,是本词的关键。诗人在船舱中,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庭,遇见慈祥的天帝,天帝殷勤地问诗人归向何处。诗人未作相应的正面回答。因为当时的现实生活是:她正跟踪于置人民于水火、畏强敌如虎狼、乘船一路奔逃、连自己也不晓得到何处落脚的宋高宗前行。她能正面回答吗?但在梦幻境界中,她却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与民间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殷勤”句虽是一句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对未来世界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一般这类词,通常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并自成起结。下阕开头或宕开一笔,或经承上阕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上下阕又相对独立。此词则不同:上下两阕之间,一气呵成,紧密相连。上阕末两句是写天帝的问话,下阕首两句是写作者的答非所问。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没有停顿。“报”字与上阕的“问”字,便是跨越两阕的桥梁。“路长日暮”与“句不惊人”,是诗人的答语,但这个答话一方面是向天帝倾述自己的郁闷,一方面是向读者反映自己的痛苦,同时也包括了诗人上下求索的意念与奋争。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一般在政治上是不能有所作为的,作者只能写写诗词来表现她的才能,但她又感到“谩有惊人句”。一个“谩”字,流露出她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九万里风鹏正举”句,从方才的对话中略一宕开,然仍未脱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乘船渡海,四周的景象是海天相接。句中引典《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起到烘托,由实到虚,形象壮美,境界恢宏。尾两句写在大鹏振翅高举的时刻作者又爆发出一声大喝:“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可谓尽情尽兴,一往无前。“蓬舟”二字极言乘舟之轻快;“三山”为仙人居住,可望可见而不可去。现在诗人要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送所乘之舟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世所罕见。上阕写天帝询问作者归于何处,这里交待海中仙山为诗人的归宿,前后照应,在疏快放诞中仍保持结构的缜密。

本词把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融人梦境,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不愧为绝妙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