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48647600000021

第21章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知道李四光的生平业绩,它高唱一曲科学家的颂歌。

李四光走了,他化作一块巨石,矗立在中国的土地上,也矗立在中国人的心中。

1.迷雾中

邢台大地震刚刚过去,一场波及全社会的另一场“大地震”,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迅速席卷中国大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地质部乱了起来,办公楼里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辩论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原先在一起搞科学研究的人,顿时成了冤家对头,恨不得你吞掉我,我吃了你。

李四光一下堕入迷雾中,这是怎么啦?

不懂,就慢慢领会吧,他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得服从组织,最高统帅发动“文化大革命”,总有一番道理,积极参加吧。

每天,他提着个小马扎,来到地质大院。坐下来,认认真真地看大字报。

看着看着,愈发感到眼前层层迷雾:

“怎么搞的?何长工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党员、老干部,现在竟成了钻进党内的敌对分子,太荒唐啦。”

荒唐的还在后面呢。

他听人风言风语地说,他是英国派来的特务,专门收集情报,破坏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李四光生气啦,干脆,不去地质部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大字报。

“这下好啦,老先生在家彻底休息。”许淑彬怕他心烦,故意说。

李四光苦苦一笑:“身体休息,心里乱呀。”

他的学生孙殿卿、吴磊伯来了。他们被造反派打成反革命分子后遣送到农村劳动。临行前,来向老师辞行。师生相对,欲说无言。

其实,李四光很清楚,这些人的历史清清白白。

就在这个人妖颠倒的时代,周恩来总理设法保护李四光,不让他受到任何冲击。

总理找来地质部的造反派头头儿,说:“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他入党虽然晚一些,但政治上是不动摇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们要学习他!如果‘九大’选为代表,是你们地质部的光荣。”说完,直视着这几个人。

造反派头头儿们被总理盯得不自在,当即表示,按总理指示办。

李四光出席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并且当选为中央委员。

这,使得李四光有了新的活力,他要重新开展地质部的研究工作。于是,每日里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情况,提出那要求,想让下放的人回来,想把中断的研究课题继续下去,想减少一些无益的政治斗争,想……

奇怪的是,人们听完他的话,总是客客气气地说:“李老,您年岁高,不要管这些事儿。”

李四光终于明白了,自己是用科学家的头脑,去考虑眼下的政治斗争呀。他不再说什么了,把忧虑、疑虑、苦闷、烦恼,都埋在心里。

起风了,院子里那棵葡萄树上的叶子,失去水分,枯萎了,凉风一吹,忽忽悠悠像一只只黄蝴蝶般飘落下来,只剩下那根老藤,在晚秋的斜阳里支撑着。

踩着满地的落叶,李四光在院子里来回走着。突然,他大喊一声:“淑彬,把院子里通往地质部的那扇铁门锁上。”

许淑彬在秘书的帮助下,“咣”的一声关上了通向地质部大院的铁门。

2.最后一本书

当时,除周恩来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在惦念着李四光,他就是毛泽东主席。

1969年5月,毛泽东主席邀请李四光到丰泽园他的书房。

两位老人从天体起源谈起。毛主席说:“请帮我一个忙好吗?”“主席,请讲。”

“帮我收集一些国外的科学资料。不过,我读不懂外文,你把资料译成中文再给我看。”

李四光环视四周,主席的书房几乎是书的世界,尤其是那一摞摞线装书,泛着幽幽的光。

从丰泽园回到家,李四光把自己写的《地质力学概论》等几部代表著作呈递上去。接着,开始收集国外地质学资料。

在翻译外文资料时,李四光突发奇想:给毛主席写一本自然读物,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他为这个想法所鼓舞,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一部15万字的书稿完成了。

书名为《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全书分作七个部分:

第一篇:从地球看宇宙。着重阐述地球起源问题。

第二篇: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回顾地质学形成时期的各流派及其争论。

第三篇:总结地质工作的要点。

第四篇:古生物及古人类。着重介绍生命的起源,书中谈道:人类是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生命体内由低级到高级的渐变过程。

第五篇:三大冰期。在漫长的地质时代,地球上曾出现过三次特别寒冷时期,即第四纪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

第六篇:地壳的概念。在介绍地壳的一般属性之后,李四光特别提到地下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第七篇: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在这一篇中,李四光着重阐述自己五十来年关于地质构造方面的理论。

这是李四光最后一本书,他把文稿通读一遍,交给秘书,说:这是写给毛主席的书。

3.开发新能源

1970年,李四光81岁。81岁的老人,又患多种疾病,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9月,地质部下属勘探队在湖北沙市打钻。当钻头深入到地下三千米处时,一股巨大的水柱,冒着腾腾雾气,直冲云天。“啊呀呀!”周围的人惊叫着四处散开。水柱冲到半空又落下来,顿时烫伤好多人。

热浪继续往外冒,很快,冲开一条水沟,水流进庄稼地。

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儿,横七竖八地倒了一地。

公社社员们很生气,眼看到手的粮食被毁了。他们向上面反映。

调查组来了,到水田一看,田里白花花的一片,抠下一块嗅嗅,好咸。原来,地下喷出来的是卤水。

正在武汉的李四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回到北京。

他指示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地热组到沙市考察。

那些天,李四光一直处在亢奋状态,时刻注意收集地热方面的消息。

说起地热资源,还得从李四光留学英国谈起。那时,他途经巴黎,在中国留法学生勤工俭学会上,作过一次题为《现代繁华与煤》的演讲,谈到人类一旦用完地球上的煤炭,该怎么办。他很乐观地告诉大家,肯定还有新的能源。20世纪20年代他搞科研究时发现,地球上煤炭开采前景是有限的。1956年在世界科协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他说过:“用不着想入非非就可以预料到,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责骂我们的,为什么眼看着像煤这样贵重的物质随便当做燃料烧掉而默不作声。”

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百孔千疮一贫如洗的家,要开发新能源。1958年李四光提议,开展地热学的研究。

地球的热能有多大?李四光说:“地球是个庞大的热库,有源源不断的热流。”如果把地球上储存的全部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作为100,那么石油为3%,目前能利用的核燃料为35%,地下热能为煤的1.7亿倍。

开发热能源,便是李四光打算给人类作出的最后的贡献。

不久,天津有家宾馆成功地利用地下热能为旅客服务。他们特意邀请了李四光夫妇。

李四光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他和老伴相互搀扶着在宾馆的浴池里泡了个热水澡。地下热水温度适宜,里面有许多有机物和微量元素。许淑彬说:“老先生,整日听你讲地下热能如何好,我今天真的感受到了。”

李四光对着陪同他的天津市的领导算了一笔账。“这家宾馆利用热能仅供宾客洗澡一项即可节约四吨煤,全国有多少宾馆,如果都利用热能,可以省下多少煤炭?”

“开发地下热能,前景无限啊。”李四光望着周围的人,他们有的是市委领导,有的是科研人员,有的是宾馆的负责人。他们都很年轻,都有一条长长的人生道路,而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想到这儿,他提高音量,缓慢又深沉地说:“如果把地球交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煤炭之类,内容极其丰富的财富,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做燃料烧掉,不到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对我们这种愚蠢和无所作为的行径,是不会宽恕的。”

在场的人震惊了,老人这几句话,是从心里喊出来的。

苍天,还能给老人充足的时间让他着手开发新能源吗?

4.地质之光

1971年1月,一场罕见的西伯利亚寒流从蒙古高原呼啸而来,狂风挟着大雪漫天飞舞。李四光一早起来就坐在写字台前,把他的文稿又改一遍,女儿过来,给他披一件衣服,他似乎没有觉察到,连头都没有抬。

女儿来到母亲的房间,对母亲说:“我爸爸怎么啦?昨天很晚我见他的书房还亮着灯,今儿一早他又在改稿子,得注意身体呀。”

许淑彬摇摇头,叹口气,停了好半天,似乎是忍不住地说了一句:“你爸爸在赶时间。”

“什么,你说是……”女儿浑身一哆嗦。

许淑彬眼圈红了:“你爸爸常给我说,做人首先是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他是想在最后的时光里把一辈子研究的东西整理一遍啊。”

女儿怕母亲伤心,疾步走出来,在厨房里痛哭起来,心里念叨着:爸爸,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的。

或许是女儿心诚所至,春天来到后,李四光的身体比往日要强些,精神状态也好一些。

4月20日,李四光会见石油部六四一厂和国家计委地质局第二海洋石油地质考察队的工作人员,一见面就问:“小伙子,情况进程如何?”

听完汇报,他谈到渤海地区的地质构造与找油的关系。众人听后连连称奇,说:“渤海勘探的情况跟您老说的丝毫不差。难怪大家说您老神机妙算。”

一个上午,李四光的房间里充满欢声笑语。

可是,四天后,也就是4月24日,李四光突然感到浑身发热,四肢无力。许淑彬见状,急忙与助手们一道送他到北京医院,医生一量体温,摄氏38度。

赶快采取措施。吃药,无效;打针,无效。体温一直降不下来。

院方慌了。那些有名望的医生都被打成反动权威靠边站了,弄枪舞棍的造反派可不敢在李四光这样的病人跟前有半点差池。一个报告送到国务院办公厅,批文很快下来:请最好的医生会诊。

4月28日,一流名医来给李四光会诊。

这时的李四光身体极度虚弱,但思维非常清晰。他拉住一位专家的手轻声说:“请你们坦率地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好让我安排一下工作。”

医生们交换一下眼神,俯下身来告诉他:“李老,您这是偶感风寒,很快就会好的。”

李四光心里明白,多少次,他都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一次,还能出现奇迹吗?可是,他真的不想现在就走,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办呀。

李四光使出浑身的气力抬起身,对医生们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

早已视生老病死为常事的医生们,竟然忍不住要流出泪水。还是一位老医生强忍着心头的悲伤,扶李四光躺下,喃喃自语:“会好的,会好的。”

这一夜,许淑彬和女儿熙芝守护在李四光身边。许淑彬呆呆地望着厮守大半辈子的丈夫,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仲揆,你不能走,我们都需要你呀!”

4月29日早上8时30分,李四光感到腹部剧烈地疼痛,额头沁出一层汗珠,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又一阵疼痛袭来,他昏了过去。

专家们决定,手术治疗。

胸腔打开,动脉瘤已经破裂。快用人造血管!但李四光周身的血管已经硬化,人造血管无法接上。无奈,只好将刀口进行缝合。

当包扎结束时,医生注意到,李四光的血压迅速下降,心脏跳动缓慢。

快,输氧,按摩!然而,没有作用。“爸爸———”熙芝那刺破云天的一声喊叫,送走了中国一代地质大师。

下雨啦,5月的梅雨,飘飘洒洒,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