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48647600000020

第20章

周恩来总理来到灾民中间。一担担粮食运过来,一批批衣物送过来。周总理握着灾区百姓的手,说:“我与你们同在!”

百姓安定了,他们提出口号,“重建我们的家园”。

李四光拿着刊登着总理在灾区慰问消息的报纸给许淑彬看:“一国总理,不顾安危,与民共患难,真是仁者风范。

老太太,我要去邢台,你不得阻拦。”

然而,地质部党组书记何长工却出面劝阻:“李老,您是国宝,国家可以少十个何长工,不能少李老您哪。”

自共事以来,这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对李四光十分尊重,听说李四光要亲赴灾区,很担心他的身体。那身体里的瘤子,整日都在晃动着哪。

李四光坚决要求,何长工劝说不下。

双方各执一词,“官司”打到国务院办公厅。

办公厅接受李四光的要求,特意安排一节公务车,送李四光去灾区。

4月22日,许淑彬起个大早,她把做好的面条装在保温瓶里,递给秘书,说:“我就拜托你啦。”

秘书好不感动。他扶着李四光登上列车。

地质部地震观测站就设在邢台尧山。李四光在这里忙了一天。

邢台之行,李四光收获很大。他的地质构造理论在地震中显现出来。一位司机告诉他,3月22日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亲眼看见一片枣树林打着旋儿向北转。这种现象,正是李四光论述的水平旋扭运动。

地震的确很可怕。如果我们能及时、准确地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就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吗?李四光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重大的世界性课题。不久,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他认为:邢台地震是新华夏系现今活动的结果,地震活动的成带性是北北东走向。根据活动构造带一脉相承的特点,预计未来的地震,要在河间、渤海、唐山、海城一线发生。

据说,李四光的研究报告送到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总理用红、蓝铅笔指着“唐山”两个字,轻声说:唐山是个人口密集的工业城市,一旦发生大的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地震研究工作受阻。五年后,李四光逝世了;十年后,周恩来逝世了。

就在李四光逝世五年之后,周恩来逝世六个月之后,唐山,天塌地陷。

唐山大地震中,有24.5万人丧生。

3.北京,平安无事

又一年过去。

人,是容易遗忘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抚平了邢台大地震带给人们的创伤。每天,人们迎着朝阳去,披着晚霞归。地震,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远了。

但是,李四光仍在关注地震问题。在国务院会议上,李四光说:“根据现有资料,邢台地区已经发生了两次强震和上万次较小的地震,基岩至少是上层破坏得很厉害,产生了大量的裂隙。即使有地应力积累情况的重演,那些积累起来的地应力,大部分都可能通过裂隙的活动释放能量,所以,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就整个华北平原来看,震源带有可能向东北方向发展,像深县、沧州、河间这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不能忽视的。”

果然,1967年3月,河间地区发生了6.3级地震。

“李老,您真神啦!说哪儿发生地震,那块土地就会摇晃一下。神机妙算哪。”地质部的年轻人对老部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四光告诉年轻人,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地应力过大,岩层无法承受,就会因破裂产生震动。探索地震预报的秘密,主要研究地应力。

华北平原,京畿一带,一个又一个地震观测点建立起来。

1968年4月的一天,北京郊区的一位农民到村口的水井边打水。像往常一样,他用铁钩钩起桶鼻儿,在井口一晃,把桶扣到井里。

“嘭”的一声,井水溅到他身上。他低头一看:“怪了,井水咋快涨到井口啦。”

当他打满两桶水,准备挑回家时,突然感到大事不好。

他放下水桶,撒腿往村里跑。“队长,不好了,井水上涨,怕要地震啦。”队长带着十几号人围住水井。井口,白雾袅袅。队长伸手摸一摸桶里的水,是温的。

“有情况。你们先回家准备,我向上级汇报。”

几个小时后,国家地震局接到基层报告:北京郊区发现多种地震前兆。

经过一番考证,地震局决定起草紧急报告:明天早晨6点至7点,京畿一带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震中就在北京。

深夜12点,周恩来总理拿到地震局的报告,顿时感到事态严重。总理吩咐秘书,通知有关人员,开会研究。

刚躺到床上的李四光接到通知,他披衣下床。许淑彬过来,睁大眼睛,一脸惊慌。“总理要我去开会,一定出了大事,不要等我。”李四光一推门,见助手、秘书、司机早在门口等候。来到会议厅,长方形的桌子周围已坐满了人。李四光在周恩来身边的座位上坐下,周恩来把大致情况讲一遍,并且强调:国家地震局分析认为,明天早上北京地区很可能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他们建议通知北京市的几百万居民立即起来,到外面过夜。

到会的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似乎连空气都停止了流动。

只有总理的声音在飘荡:“把大家请来,共同商议一下,地震情报的准确性有多大,要不要通知北京所有居民,包括各国使馆的人员,统统起来,到外面露宿。”总理看一看表,时针已指在午夜两点。“电台播送紧急通知,防务部门拉响警报,让人们离开房间。”不知谁这样一说,会议室立刻一片议论声。

“如果没有发生地震,几百万居民,包括咱们毛主席,都在这个时候走上街头,在街上等到天亮,这成什么话呢?”

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十分钟后,争论声停止,人们不约而同地看着李四光。

李四光没有说话,他径直走出会议室,来到走廊转弯处的电话机旁。

又过了十分钟,李四光回到会议室,坐下,从从容容地说了一句:“我看,北京现在没有可能发生地震。”

与会人员长长地吐一口气,旋即,又是一肚子狐疑。

虽然,谁也没说,但心里面的小鼓敲得响:万一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怎么办?北京,可是中国的心脏,有几百万民众,有各国使馆,有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有党的中央机关,有伟大领袖,有……

周总理平静地说:“李老,请你阐述一下你的观点。”李四光像是早有准备:“我的依据有三个:其一,地震不会偶然发生,地震发生前有明显的、不稳定的、异常的地应力变化数据。刚才,我与北京四郊的观测点进行联系,那里提供的数据是稳定的,没有发现异常,这证明,至少是京畿一带,近期不会发生地震。其二,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地震只能发生在地底下的一种断裂带,或者是在断裂带的两端,或者是在它的交换处。而北京并不处在这个断裂带的两端或它的交换处。北京处于周围的断裂带的中间,它本身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小一些。历史上,北京从来没有关于强烈地震的记录。其三,华北地区连续发生几次强烈地震,促使地下能量释放一些,减轻或削弱了北京近期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

人们如释重负,笑意挂在脸上。

周总理发话:“李老说得很有道理。不发警报,不通知人们到室外露宿。现在是三点一刻,大家回去休息吧。”

他又握住李四光的手:“李老,你身体不好,快回去休息吧。”

走出会议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那是院子里满树的海棠飘来的香气。

总理没有休息,他来到办公室,接通地质部的电话,接通地震局的电话,接通地震监测部门的电话……

李四光没有休息,他来到地质部的观察室,坐在电话机旁,一个接一个地与各地的地震观测点联系。

凌晨4点:话筒的那一端是“平安无事”的声音。凌晨5点:话筒的那一端是“一切正常”的声音。

此时,毛泽东主席睡得正香,各国大使及夫人睡意正浓。北京,仍是一片茫茫夜色。

不知不觉中,东方露出一片白光,云霞升腾,清风带来了天亮的消息。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7点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始,播音员夏青的声音是那样流畅。

向总理报告,北京,平安无事。李四光刚要拿起话筒,电话铃响了。

“是李老吗?我是周恩来。谢谢你,李老,谢谢你!”

幸福的暖流涌遍全身,李四光的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