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的健康医生
48646200000014

第14章 身材矮小(4)

人的生长发育、身高的增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运动因素、机体内分泌因素等。其中营养因素尤其重要。作为机体必需营养素的众多矿物质更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些元素中与人体身高增长较为密切的有:钙、磷、锌、碘、铁、锰、铬、氟、硒、铜等。它们对身高的影响集中表现于:其一,元素的本身就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是骨骼生长必需的原材料之一,如钙、磷、氟等。其二,它们主要通过形成结合蛋白、酶、激素、维生素等形式,影响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通过改善整个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新陈代谢过程而对生长发育起作用。如铁参与的血红蛋白、铜参与的铜蓝蛋白、碘参与的甲状腺素、铬参与的胰岛素、钴参与的维生素B12以及众多的酶。特别是酶的作用不可忽视,人体几乎有一半以上的酶都有微量元素结合在其活性部位上,在激活酶的过程中起关键性的调节作用。一旦该元素发生缺乏就会导致酶活性的降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妨碍生长发育的进程。所以,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对身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单个营养素的密切联系,更有整个机体营养状态的联系。合理的营养是一个综合的平衡过程。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才能使机体处于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骨骼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若仅依靠于某几个营养素或仅几种食物,不注重全面、平衡的营养,这样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其三,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不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损害健康,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如过多的摄入氟,会发生氟骨症;过量的硒会导致硒中毒;过量的铁会导致铁中毒等。这种过剩的摄入,会影响正常的身高发育,也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睡眠和长个子有何关系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促进长高的“营养要素”。俗话说:“睡得好,长得高”,是有科学根据的。

睡眠是大脑暂时性的休息过程,是一种保护性抑制,对消除大脑疲劳、保护大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都有很大好处。更为重要的是,睡眠与促进身材增高的生长激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生长激素为腺垂体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能直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机体生长。它还能促进长骨的骺软骨细胞增生,加速骨与软骨的生长,使人体逐渐增高。

研究发现,出生第1天的婴儿,在沉睡时就会分泌生长激素。正常情况下,夜间分泌的生长激素比白天多,为白天的3倍。生长激素的分泌与释放和慢波睡眠有关。一般睡眠后45~90分钟开始分泌生长激素,平均在睡眠后70分钟达到分泌高峰。如果入睡时间推迟,生长激素的释放便随之延迟,直到睡熟,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如夜间不睡觉,生长激素则分泌很少。

婴儿、儿童、青春期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情况各不相同。婴儿一天24小时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含量都很高,睡眠时与醒着时无明显的差异。幼儿的生长激素只在夜间睡眠时分泌,白天清醒时基本不分泌,其基础含量为91微克/日。8~15岁青春期少年,虽然醒着时也分泌生长激素,但量很少,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在深睡时生长激素分泌量急剧增加,高达690微克/日,为幼儿期的7.5倍。青年人和成年人的生长激素主要在夜晚分泌,白天分泌量很少,有时测不到,而且多在白天打瞌睡时分泌。老年人的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量也很少,几乎测不到高峰,白天更是测不到。

青春期的青少年,夜间其他激素的分泌也十分旺盛。例如泌乳素、性激素、黄体生成素等激素,都是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的激素。

睡眠时,脊柱、双腿、关节的骺软骨全部处于放松状态,摆脱了身体压迫及重力影响,可以自由伸展。所以早晨起床时身高比晚上要高出0.5~1.5厘米,可见睡眠有利于骨骼发育。

为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首先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年龄越小的孩子,睡眠时间越长。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睡18~22小时;1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应睡14~18小时;1~2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3~14小时;2~4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2小时;4~7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1小时。7~15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睡9~10小时。

睡眠不仅要看时间长短,还应注意质量。

身心发育与身高有何关系

长高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心理方面的有害因子可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使其身材矮小。例如与社会隔绝的人,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如印度狼孩),其生理和心理都不可能达到正常人的发展水平。

生活在较优裕的经济条件下的儿童,其身高增长较快,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父母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家庭破裂,遭受虐待歧视,可给一些儿童、少年造成心理创伤。较长时期的情感抑郁可影响身心发育。如得不到母亲爱抚的孩子,其身高要比得到爱抚的低些,因前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比后者为少,感情融洽的家庭和人际关系能给儿童安全感,有助于身高的增长。

近年来,国外有学者注意到有些孩子因为缺乏爱抚和关心而停止发育,身高进展延缓,成为矮身材,即将此称为“社会-心理-矮小综合征”,也有将其称为“社会心理型侏儒”。他们生长落后的关键原因是不良环境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长期形成的恶性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不足。本症的表现有:心理紊乱、生长发育缓慢(有时一年还长不了3厘米)、青春期延迟等。这些表现的可逆性是本症的特性,当孩子离开不良的家庭或环境后,其矮小现象等就可能得到纠正。但也有专家指出,不少儿童离开上述恶劣环境后并不一定好转,故提出预防性措施:准确弄清不利因素、环境;从妊娠、出生时即开始检查有无不利因素;有关家庭应负起责任,注意孩子的营养,改善孩子的社会-心理环境。

合理安排生活有利于增高吗

合理的生活安排非常重要,儿童能得到足够的户外活动、适当的学习、定时进餐以及充分的睡眠,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合理的生活安排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都能得到适宜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充分发育。许多婴幼儿进园入托后,由于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调配合理,其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的发育,往往较留在家里生活者更为显著。

有人对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在一日内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得知,生长激素的浓度在夜间明显升高,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生长激素夜间要比白天多得多。因此,保证儿童、青少年充足的睡眠是促进身高的必要措施。

如何防治“矮而胖”体型

所谓“矮而胖”体型,是指颈短肩窄、臂粗腹大、臀区肥厚、体重超标的体型,又称为肥胖体型,俗称“胖墩儿”。

现在独生子女多,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市场食品供应丰富,许多青少年饮食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既多又好,这带来了营养过剩的新问题。据调查,城市每百名儿童中,就有两名是“胖墩儿”。

供应热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如果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的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热量便会转化为脂肪,存在体内便使人发胖。肥胖体型也和休息过多,运动过少,身体消耗少,热能储存过多有关。此外,与遗传基因也有一定关系。据调查,父母为肥胖体型者,他们的子女中约有2/3会肥胖。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和标准体重比较。成人用本人的身高(厘米)-105,剩下的就是标准体重的千克数。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均为正常。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者称为肥胖,超过10%者称为“过重”。儿童的合理体重(千克)可以用“年龄×2+8”这个公式来计算。有人调查,13岁以前的少年儿童,如体重超过20%,30岁以后,80%~90%会长成大胖子。

体内堆积的脂肪过多,还会沉积在动脉管壁,成年后可诱发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胆囊炎、胆石症、痛风等疾病。所以矮胖体型并不是“富态”体型,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一是节制饮食,防止营养过剩。应该控制主食,适当吃些粗粮、杂粮;不吃零食及油腻食物,少吃或不吃甜食;适量进食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蛋类、鱼虾、豆类和豆制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据研究资料提示,跑步、打球、游泳等体育锻炼所消耗的热量要比静坐时多5~20倍。儿童、青少年应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以消耗多余的脂肪,增强体质。

以上讨论的是单纯性肥胖体型的防治问题。引起矮胖体型的另一类原因是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疾病或先天性遗传疾病所导致。继发性肥胖所造成的矮胖体型,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对症用药。

体育锻炼为何能促进长个子

在人体内,骨和其他器官一样,经常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当体内环境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结构上也可发生改变。因此,在适当的营养保证下,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是促进身体发育,尤其是骨骼和肌肉发育的最有利因素。锻炼有利于平衡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使骨密度增加。长期锻炼者的骨骼直径增粗,骨髓腔增大。体育锻炼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加快。供给身体各器官的血液增多,供给骨骼的营养也就多,可促使骨骼更好地发育增长。可见,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即在骺软骨完全骨化前,积极参加锻炼有助于长高。

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证明,儿童、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和睡眠时,其血液中生长激素含量增加,说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身高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总之,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骨的血液供应,使正常生长的骨获得更多的养料,从而加速其生长过程。同时,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使骨承受适宜的压力,这种压力是促进骨生长的良好刺激。我们强调的是要进行户外活动,因为人的骨骼是由有机质(主要是蛋白质)和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等)组成。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骼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D才能很好地吸收钙和磷,因此,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一方面能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使人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加速骨的生长。

哪些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身高

在人体内,骨骼和其他器官一样,经常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当体内环境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结构上也会发生改变。人在体育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量明显增多,骨骺(即长骨两端的部分)、肌肉均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身体就会长得更高一些,增高得更快一些。

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促使青少年长个子呢?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下肢运动。包括跳绳、跳高、撑竿跳、跳远、纵跳、单足跳、双足跳、登楼梯、登山、远足、散步、滑冰、滑旱冰、滑雪等。

第二类为伸展运动。包括做健美操、健身操、韵律操、徒手操、持棍操以及在单、双杆上做引体向上、悬垂、摆动、回环,扩胸后仰、踢腿摆腿、压腿等展身运动;夏季游泳也是四肢伸展活动的好项目。

第三类为全身性运动。包括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球类和划船等。户外体育运动比室内运动更能促使青少年、儿童增高。有两项体育活动特别有利于增高,值得提倡。

踢毽子:这是一项民族风格的带有游戏性质的体育运动。由于它不受场地限制,晴雨天、室内外均可进行,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很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踢毽子时,腿、足、腰、髋、膝、踝等部位均可得到充分活动,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改善内脏功能,还能锻炼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骨骼、身躯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跳绳、跳牛皮筋:这两项活动都是适合儿童健身增高的活动,不需特殊场地和器材,简易精巧,还能产生独特的“通经络、长骨骼、温煦脏腑”的效应。中医认为,足是人体之根,有6条经脉和许多穴位在足部汇合交错,所以跳绳、跳牛皮筋可起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儿童下肢骨骼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