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48642500000027

第27章 记

经过半年的整理,《寻访莆仙红砖厝》终于脱稿完成,这是继《到妈祖故里过年》后又一本以图文形式介绍莆仙古民居的民俗专著。《到妈祖故里过年》全面记录深藏民间丰富多彩的过年习俗和元宵活动,而本书则是寻访散落莆田乡村不同时期的民居样式。两本书先后出版发行,标志着我的摄影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初,我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这是继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后我获得的另一个国家级会员的荣誉。这不仅使我的山水画创作有了新的定位,也激发了我更强烈的创作热情与更明确的创作方向。激动之余我把飘逸的长发理个精光,算是自己对自己的宣誓。当古民居题材列入莆田市社科联的年度计划,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笔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本书的编撰工作中,它毕竟是我多年的夙愿,有机会把它完成,再苦再累也值得。

从1994年我调入湄洲日报社到本书完成,十多年来,一种记者的职业敏感与艺术家的激情让我常年行走在莆仙大地上,用上万张照片记录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在这期间,当一批不经意留存的镜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成为珍贵的历史影像时,一种责任感使我萌生了创作此书的念头,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相关资料。我希望让家乡人了解莆田的历史,让外地人看到中国的莆田。在整理红砖厝图片过程中,我似乎又回到农耕社会的生活图景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看似单一的大厝里蕴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每一座大厝与地域的时代背景、主人的社会身份联系在一起时,这一座座大厝所折射出的信息便有了某种不同寻常的神奇吸引力。如果我们把这一座座大厝中不同族群、不同地域的史迹与故事串在一起时,就能摸索到这座城市的性格与特质,能感受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所沉淀的深厚的民俗风情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我再一次全面认真查阅莆仙传统文化相关资料,看到家乡老一辈文史工作者所作的努 力。我也是在他们的基础上,选择1949年前建成的大厝,以一个摄影记者的视角,通过镜头记录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民居样式,反映出莆仙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态。

为了让两本书在风格形式上保持一致,从拍摄、撰稿到后期装帧、题字,均由我独立完成,算是我向家乡人民作一次总结汇报。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我想只要读者能从书中获取某些有用的信息,那我的努力就没白费了。编书其间,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得到了许多专家朋友的热情帮助,特别是陶立教授、张宇主席为本书作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肯定。

书出版了,回顾自己的艺术道路,感触颇多。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我出生于涵江,成为古镇一个摄影世家的一员,从小就在照相馆中泡大。在特殊年代里,一个人的命运如同一叶帆船伴着时代大潮随波逐流,从红小兵到知青,从推销员到摄影记者,其间的职业变化既有现实带给我的无奈选择,也有自己努力抓住的机遇。恢复高考后,我居然凭借中学时期大量临摹革命宣传画练就的草台功夫,考上了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后的三十年间,尽管有许多职业变化与职场诱惑,但我始终没有离开大的文化范畴。特别是回到家乡后,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先后完成的两本民俗专著算是我为家乡做的力所能及的事。

随着两本书的付梓,过了知天命的我有了自己的天命观,那就是一个人一辈子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但只能走在其中一条道上。一个人的一生能在某一条道的某一点上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那也是很有意义的!我庆幸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客观体验,主观思考,在体验与思考中不断寻找自我。事见多了,路走长了,见识广了,也逐渐地认识了自我,知道了自己的有所能与有所不能,知道了摄影只是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享受过程的一种方式,而钟情于山水画创作才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以前的生活是用镜头客观地记录时代,那么接下去的日子就是用画笔主观地抒写人生。

活着就是要理想相伴,激情相随,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