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48641200000035

第35章 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架(2)

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要继续推进郊县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信息化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一是加快郊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突出产业特色,推进工业园区提升优化进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消耗、集约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主城帮扶力度,加强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升郊县工业化的质量。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产业高效、生态安全、休闲旅游和装备先进”的要求,加快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设施农业和安全农业,延伸都市型农业的产业链。三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以“三城九镇”为重点,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郊县现代化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其集聚和扩散功能,拉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农村信息化是传播农村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作用。为此,要切实把农村信息化作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村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信息技术产业、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和农村信息应用产业,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推进郊县农村信息化进程。五是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竞争能力;积极促进农村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和生活方式;积极利用农民工流动和进城就业对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城市文明向郊县的延伸进程,让郊县农民分享城市文明,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二、在加快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的水平,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围绕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今后五年,南京市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加快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以上述目标和战略重点为出发点,做好各方面工作。二是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水平。要依据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如针对加快推进“跨江发展”的战略,需要重新考虑过江通道规划,适当增加主城区过江通道,尽早尽快建设主城区过江通道,以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需要对江北新市区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功能分区、设施布局、建造规格乃至建造风格等方面均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适应城市城建体制和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城建资金,加快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步伐。三是努力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根据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社会治安、市容市貌、生态环境和社会综合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市区全面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社区是城市的细胞,要努力提升社区管理现代化水平,理顺管理体制,改善办公条件,推进社区建设,筑牢和谐南京大厦基石。

三、在优化环境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

南京的发展正朝着生态现代化的方向进行。率先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实现非物化。要提高物质生产率、资源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降低物质消耗、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碳能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市民生活质量。二是实现绿色化。降低对环境和健康的有毒和有害物的生产和排放,做好重点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如实施脱硫工艺和回收二氧化碳等。发展环保技术,实行清洁生产,推行绿色产品、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三是实现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城市。认真贯彻执行《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生态化,实现经济增长进程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节在坚持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管理现代化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着,开放型经济规模与水平迅速提升。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基本实现管理现代化。要达此目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基本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政府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为率先基本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总经理等)之间的制衡机制,以及相应的决策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二是要大力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点开发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开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系统、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三是要强化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合作和竞争中提升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如适应国际水平化分工的模块化管理等。

二、在坚持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

为了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率先基本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需要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树立“善治”和“善政”理念,推动政府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善治已经成为人类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善治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是政府创新的直接目标。善政包括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极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为达此目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效率,提升公共产品质量。二是树立“协同政府”的理念,协调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根据英国政府1999年的《政府现代化的白皮书》,协同政府的核心是“确保政策制定的高度协调和具有战略性”。高度协调即建立不同部门之间在决策过程的制度化沟通和协商机制,克服公共决策的部门化。协调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正确处理市政府各部门与区县的关系。要借鉴发达国家“协同政府”的机制和具体措施,建立跨部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机制,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三是树立“数字治理”理念,由传统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管理。数字治理是指在政府与市民、企业的互动和政府内部的运行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简化公共事务处理程序,提高民主化程度的治理模式。数字治理能改革城市治理主体间的互动模式,形成良好的网络治理结构,促进市民的有效参与,增加政府的透明性和回应性,增进治理主体的责任性,完善有效的治理机制。南京市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数字治理建设的步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政府部门内部传统的职责分工与层级界限,实现由计划性、串联性、部门分散性、文件式工作方式向动态性、并联性、部门集成化、电子化工作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提升南京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人去实践,需要人去落实,需要人去奋斗。无论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无论是率先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还是率先基本实现管理现代化,都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南京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市民的头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共同的道德规范,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

二、在建设全国教育名城的进程中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

南京市是教育名城,为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提升、人的现代化都离不开教育。为此,要围绕建设全国教育名城的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提升郊县教育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提档升级,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政策,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均衡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在宁高校提供优质服务,办好市属高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素质,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在建设“文化南京”的进程中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南京”建设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文化是南京之魂,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离不开“文化南京”建设。为此,要继承和弘扬南京的优秀文化传统,用南京文化的辉煌历史激发南京人的活力,把古都的深厚底蕴升华为南京人的创新动力。要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精品创作,发展广播影视、文艺展播和其他新闻传媒等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文化标志性品牌工程,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体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构筑文化创新基地,创造多元文化的交融环境,促进文化创新,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孕育南京人,在建设“文化南京”的进程中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