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48641200000031

第31章 多元视角下的南京竞争力发展态势(3)

二、南京总部经济竞争力优势分析

1.区位条件优越

良好的区位条件对于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降低物流成本,在更大范围内聚集生产要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成为投资创业者投资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南京濒江近海,腹地广阔,位于中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带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重要城市和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域上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继北的市场独特优势,是长江流域传导纽带,具有传递东部向中西部、南方向北方经济辐射的桥梁作用。

从经济区位看,南京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亚太经济圈”,是世界第6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正成为国际资本转移的重点区域。根据商务部2005年2月27日发布的《2005-2007年跨国公司对华产业投资趋势调研报告》,在随后3年,跨国公司将普遍扩大对华投资。从选择投资区域企业数的发布情况看,长三角地区以47%的压倒性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首选,环渤海地区占22%,珠三角地区占21%,其他地区占10%。这一态势表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正成为中国甚至亚洲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高地,而南京则处于这一区域的副中心位置,这为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科技教育发达

南京教育、科研水平列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各类高校41所(不含部队院校),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科研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2005年,南京拥有在校本科生50.37万人,在校研究生(包括硕、博士研究生)5.7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845人、研究生96人,均列全国第一。除了拥有数量众多的高水平大学外,南京还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依托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南京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名列同类城市第一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6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达131个,均居同类城市前列。2006年末,南京地区拥有中科院院士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7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余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4人。在宁科研机构663个,各类科研技术人员60万人。南京非常重视对科研的经费投入,科学事业费在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均支出水平,分别居全国同类城市的第二、三位。这为总部经济发展所需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3.商务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是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空间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构成城市各项功能良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创办新公司,还是搬迁旧公司,决策人在选址时都把地方的基础建设作为考虑的必要因素。据专家研究,基础建设投资昂贵,大概占所有投资的20%,占所有公共设施投资的35%-55%。而目前南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现已开通80多条国际、国内客货运航线;南京港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铁路、高等级公路连接中国主要城市,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程控电话、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光纤数字通信、宽带网构成了南京立体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南京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华东地区重要的通信枢纽。便捷的交通为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专业服务能力较强

总部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专业服务支撑体系。南京市场发达,商贸流通活跃,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具有强劲的辐射功能。国家专业银行、全国性或地区性商业银行均在南京设有分支机构,境外标准渣打银行、富士银行和比利时联合信贷也在南京设有分支机构,全市拥有银行营业机构1000多家,已初步建立起了由各类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组成的功能齐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另外,南京各类商业设施完善,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8万多个,各类市场600多个。

三、南京总部经济竞争力劣势分析

1999年美国商会白皮书曾对160多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到了影响中国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当时的调查列出了八条选项,第一条是法律法规的透明,第二是准入的限制,第三是税收,第四是产权侵权,第五是技术转让,第六是政府采购,第七是人才问题,第八是争议解决。2001年又进行了一个调查,他们列入了外商投资在中国面临的五大挑战:第一是官僚体制,第二是人力资源,第三是透明度,第四是腐败,第五是市场准入。台湾海基会对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问题也进行过调查,他们关注的是治安问题、信用问题、政策法规问题。由此可见,虽然投资变得越来越复杂,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其实是城市管理、文化氛围、政府服务等软环境。而南京目前在这方面距总部经济的发展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1.政府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据了解,目前投资者的关注点已从第一成本向行政成本等不可见成本转化。

而中国各地的商业法律法规都差不多,因此,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性等对投资决策起着重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南京的政府部门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以下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部门合力不足。在政策执行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接口不畅,导致服务效率损耗,形不成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的合力,甚至抵消了投资创业环境的整体效能。

第二,创新服务不够。突出表现在政策执行上强调规范,刚性有余而灵活、创新不够,拘泥于条条框框,错失了不少机遇,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创新、延伸服务不够。

第三,“时间税”成本高。据了解,在杭州,企业一年之中只需花八天时间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相比而言,南京在这方面所需的时间要多得多。世界银行2006年投资环境报告显示,通过对“内资企业对政府效率”的反馈调查,临沂、江门、杭州、威海、苏州、嘉兴、烟台、湖州、淄博、漳州位列120个城市中的前10名,而南京列第82位;根据外资企业反馈的政府效率排名,南京也没有进入前10名,而是列第40位。“时间税”太高,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2.开放程度不高

第一,国际知名度不高。南京作为投资创业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较低。在对外推广宣传方面,各单位对全市的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的宣传包装手段仍较陈旧,特色不够鲜明,也没有真正形成合力。第二,国际标识不多。城市道路标识文种比较单一,主要交通干道及风景区的公交线路没有开通英文语音提示,城市融入国际化的程度还不高。第三,区域内开放程度不高。相关报告显示,2005年,南京的区域内开放程度排名列第18位,尤其是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较弱,如2003年南京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28.55%,而在同一时期,青岛的外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0.93%,成都为47.1%,这与南京兼容开放的精神不甚吻合。

四、提升南京总部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总而言之,总部经济是在区域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的条件下,市场对区域间资源进行再配置的表现形式。由于各地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总部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应有所差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京,虽然在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交通区位、科教研发实力等方面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但由于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地位、实力和超强的集聚能力,南京发展总部经济吸引的主要还是本省的资源。如虽已有15个国家和地区,75个世界500强在南京兴办了130多个外资项目、分公司和代表机构,但其中总部或地区总部较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有鉴于此,南京在今后的总部经济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

首先,与上海、杭州进行差异化定位,加强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上海作为国际性城市,主要吸引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跨国公司中国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总部。而南京则应将总部定位在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国内大企业区域总部、中部地区和省内企业总部、苏浙皖的非公有企业的总部。

其次,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在产业定位方面,应从区域本身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环境出发,围绕南京业已形成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吸引总部入驻,发展与总部需求有关的商务服务业;在功能定位方面,南京应发挥其作为长三角副中心、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经济中心城市、江苏省政治文化中心和全国重要科教中心的优势,做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总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第三,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在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改善总部产业的发展环境,出台系统的总部产业政策,监督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南京市政府应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办事效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清理并大幅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建设良好的城市社会服务体系、高效的诚信体系等,努力营造一种经济开放、市场公平、体制先进、服务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软环境,使城市的综合商务环境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