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抛弃了心理学对意识的研究,完全实现了对心理的自然化处理,自然科学所遵从的两大原则——客观性和还原主义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得到最彻底的体现。早期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华生(John.B.Watson)确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纲领:由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与控制。内省并不是它的方法的主要部分,它的资料的科学价值也并不有赖于这些资料是否容易运用意识的术语来解释。行为主义者努力想把动物的反应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承认在人兽之间并无分界线。人的行为尽管有其细致性和复杂性,也仅仅是行为主义者的总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虽然后来以托尔曼(Edward C.Tolman)、赫尔(Clark Leonard Hull)为代表的中介行为主义承认了刺激-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变量,但是行为主义者所坚持的自然科学定向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改变。赫尔更是致力于用最严密的逻辑,从一些基本公设出发演绎出一组能精确预测行为的行为法则,把心理学打造为一门“真正的自然科学”。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的激进行为主义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对“科学性”的追求推向极致。在研究对象上,排斥一切观察不到的意识领域,将考察的对象限定在可观察的行为上;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实验情境的严格控制;在研究目的上则是追求对行为的预测与控制。几代不同的行为主义者虽然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所差异,但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大体相同:都坚持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视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强调按照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最后实现对人的经验、行为预测、控制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其自诩的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支配了主流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是,这种将人等同于物,只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联,忽视其作为人的独特性,将人的内在心理意识存而不论、自欺欺人的做法并没有带领心理学走向成功之路。
认知心理学被视为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它挣脱了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限制,促成了心理学的诸多重大转变。在研究主题上,它把被行为主义所贬低的主题如心理、意识、内在经验又重新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方式上,它将人的大脑与设计精密的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比作计算机加工过程——符号操作过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阐释人的认知、行为。虽然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承认人的认知、目的、智慧的存在,看到了已有经验、认知结构、内部过程在行为中的作用,但是它所坚持的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仍然没有改变。仍然坚持实证的研究方式和物理主义一元论的理论内核。所以,即使认知心理学已开始从重视实证资料的积累转向理论构建,但它并未偏离自然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轨道。
对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以及西方文化思潮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精神分析,其创立者的初衷仍然是把心理学建立为严格的自然科学。分析、阐释精神疾病患者的梦、失误动作及神经症状等,揭示被压抑于潜意识领域内的本能欲望,使之为患者所正视并得到合理的宣泄,进而达到精神疾病治疗的目的并由此认识普通人的动机、人格乃至整个心理活动,理解、说明人性及社会文化生活,乃精神分析的要旨所在。从方法论上看,这一心理学是在19世纪的科学以及它的决定论、因果律、原子论和还原主义中培养起来的,有着明显的科学主义成分。这首先表明在它所坚持的因果决定论上。弗洛伊德秉承了达尔文有关人与自然的连续性观点,因而将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因果决定论延伸到人的心理、行为的解释上,并以此作为其精神分析学说的立论基础;另一方面,精神分析的创建历程,始终存在着突出的还原论倾向。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文化艺术的创造活动都是人的本能或者内在驱力活动的结果。此后,他虽放弃了对精神过程的机械的生物学、生理学解释,试图从心理学层面揭示神经症的原因,但并没有放弃生物学,放弃还原论,放弃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追求。
一直以来,西方主流心理学力求把心理学建设成为一门真正实证的自然科学,使之变成自然科学家族中的合格成员。在研究对象上,它们将人等同于其他的自然物,将人的心理行为等同于其他的自然现象,所坚持的是传统自然科学中盛行的物理主义和机械论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有的学派把人所固有的、不符合其认识观点的内在心理意识排斥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之外(行为主义),有的虽承认人的内在心理意识的存在,但是却将它们进行“自然化”处理,将它们看成与其他物理现象相同的对象(意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主流心理学家所采用的是传统自然科学所坚持的客观、还原的实证方法。实验、测量等量化的研究是确保研究科学性的基本保证。通过这些手段最终达成对人类经验、行为的控制和预测。主流心理学的这些努力确实也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并使心理学在10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和多种理论体系,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解释上取得长足的进展。
然而,坚持自然科学发展之路的心理学只关注了人的自然属性,却无力面对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文化属性、主观性、实践性,这样的心理科学无法涉及人类心灵的广阔领域,如存在、意义、价值等,将本属于心理学的领域丢弃;自科学主义心理学专注于方法的精致和实验控制的完善,却无法解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更无法实现对人的完整认识。
我们看到在科学主义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对其方法论抗议的呼声。虽然这一呐喊声十分弱小,但是展现了对人的独特本性揭示的独特视角。
冯特在其民族心理学体系中,论述了人类高级心理过程与个体心理的差异,主张历史、文化等诸多人类社会问题的解决只能通过历史研究法来考察,指出了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包含“精神科学”属性。与冯特同时代的、以布伦塔诺(Brentano,Franz)为代表的意向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更应该关注人类心理的活动过程,他们在致力于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建设的同时,也看到了人的意识不同于物的“意向性”特征,并强调研究方法上的多元性和发展性,重视一些非实验法的价值,如对新生儿的观察、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动物研究以及对疾病心理状态的研究,尤其强调运用传记法和“内部知觉”方法对正常现象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对人的经验、行为整体性的关注、精神分析对行为意义的解释和关注、对“自由联想法”的运用也使得它们带上了人文科学的意蕴。而这些心理学流派中所呈现的人文倾向则是这些心理学家们在追求心理学自然科学化过程中的一种不自觉的结果,因而所呈现的只是对人的主观性、社会性、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片断认识。
真正自觉地意识到人文科学心理学与科学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的本质差异的是德国哲学家狄尔泰(Wlihelm Christian Ludwig Dilthey)。他在哲学的层面上,从人与自然的差异入手,系统分析了人文科学所应具有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提出“我们解释自然,我们理解人生”的着名论断。并在心理学中主张以“描述心理学”取代“说明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理解而非控制与预测,号召以移情理解来取代实验研究方法。虽然狄尔泰的描述心理学发出了建构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的呼声,但是狄尔泰是从哲学的层面来讨论人文科学心理学及其方法论的,其描述心理学也是为其哲学主张服务的,同时也缺乏对描述心理学何以可能的具体说明和实践研究,使描述心理学只停留于一种哲学的思辨上。
真正将人文科学心理学付诸实践并代表了人文科学心理方法论最高成就的是人本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秉承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提出了发展完整的人的心理学主张。它以现象学、存在主义为思想指导,主张心理学回归到“人”的真实世界,以作为整体的经验着的人及其意义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高扬人的独特本性,把重点放在人类所特有的特征上,如选择性、创造性、价值观、自我实现等;它呼吁以问题为出发点构筑适合于人的本性的方法论,提倡用个案法、谈话法、临床法、历史法等方法来研究人,目的在于实现对人的理解。人本心理学构筑了较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更为完善的人的形象。
人文科学心理学研究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存在与尊严,而这恰恰是自然科学心理学所忽视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人文科学心理学更接近人类的真实。
但是,早期人本心理学家对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倡导,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的阐释上,正如后来人本心理学家所批判的那样,人本主义运动把其目标与实现目标的途径混淆了。我们似乎把独特的人以及人的自我实现看成最后的目标,而不是把它们看成是形成研究和提示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出发点,正是由于缺乏从“人及其自我实现”这一“出发点”发展与对人的认识相适应的具体研究方案,导致人本心理学没有能撼动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概念体系,使人文科学方法论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所以,相比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而言,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还不完善。这导致原本应该拥有强健两翼的心理学成了科学主义一翼丰满、人文科学一翼孱弱的“残缺”的心理学,完整心理学方法论的构筑远没有实现,人的完整形象也没有在心理学中得到充分展现。
因此,如何完善心理学方法论,使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既能关注人的自然属性,也能关注人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而展现人的完整本性是摆在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这一使命的真正实现,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的不懈努力。第一,需要我们不断全面揭示人的本质,并以此为依据去建构心理学方法论,真正确立“人”的心理学研究方式,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和牢固的根基;第二,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心理学的历史遗产,澄清心理学方法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不仅关注主流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成就与困境,也应该关注非主流的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的呼声与不足,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第三,需要我们从多视角、多维度对现实而具体的人及其心理、行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使我们对于人的认识拥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并得以变得更为丰富、深入;第四,需要我们认真吸收其他人学学科的理论成果与方法,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拥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视野和胸怀。
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过程,但是每一个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研究或者理论探讨都是朝向这一目标迈进的一个小小的阶梯。每一个心理学研究工作者都肩负着实现这一目标的责任。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对人文科学方法论不断完善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心理学方法论的发展迈出自己的一步。
在对心理学方法论历史发展脉络的考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新一代人本心理学家在完善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上所做出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以马斯洛(Abraham Maslow)为代表的早期人本心理学在构筑人文科学方法论上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并践行一些具体质化研究方案来不断充实和补充人文科学方法论,使人文科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的倡导,而是转化为具体的研究过程和方法。本文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6种研究方案为线索,试图对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形成背景、基本特征、具体实施过程、是非功过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研究。在此过程中,梳理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察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的具体研究成果、理清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以心理学的整合视野为理论框架,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未来发展做出初步构想。由于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以完善人本心理学方法论的完善为出发点,以建构完善的人文科学方法论为目标,致力于人类生命意义的找寻,它代表了人文科学方法论发展的最新成就。所以,以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为基点,一定会带来对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建设上的突破,从而促进心理学方法论不断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