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走向理想的和谐社会
48638500000033

第33章 后记

本书为我主持的“和谐南京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该课题是2005年初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同志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亲自圈定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本项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罗志军同志亲自批示,给予较高评价;在2005年底举行的南京市重大咨询课题发布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该课题的前瞻性非常突出,调研非常深入,针对性、应用性很强,能够把握住时代主题等;课题组成员应邀出席在新疆、武汉等地召开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提交的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全国多家媒体对课题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一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运用问卷法及个案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调查,了解国内外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前瞻性。二是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了新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提出了新的“大南京整合发展战略”、“新要素牵动战略”、“文化联动战略”、“生活质量战略”、“生态保障战略”等五大战略;提出了建立健全和谐南京建设的社会支撑体系,如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社会安全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创建社会公平体系;提出了创新社会政策,落实和谐的一系列新举措等等。

作为一项集体成果,本书是众多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要特别感谢课题组聘请的学术顾问缪合林、王雪非、宋林飞、叶皓等领导和专家;在课题组建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南京市政府研究室、南京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大力配合,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在课题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南京市统计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等部门以及鼓楼区、玄武区、白下区、溧水县等区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及同志们的大力关心与帮助;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陈如、董淑芬同志为课题的研究和本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很多辛劳。

本书的具体分工和执笔者如下:前言:叶南客、陈如;第一章:叶南客、陈如;第二章:张超、蒋钰佩;第三章:叶南客、陈如、单筱婷、李娟;第四章:陈燕;第五章:董淑芬;第六章:殷京生;第七章:陈新颜;第八章:许益军、董淑芬、李娟;第九章:叶南客、陈如;第十章:叶南客、陈如。

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课题研究及本书编辑出版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调查和成书时间较短,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必有许多疏漏、不当、错误之处,敬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

叶南客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