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
2.《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3.叶南客:《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6.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7.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英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朱力、陈如:《社会大分化——南京市社会分层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9.尹继佐:《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10.卢汉龙:《均衡与稳定:发展的新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1.《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与内涵——着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教授访谈录》,《经济师》2005年第2期。
12.《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理论——访全国政协常委、着名社会学家邓伟志教授》,《中国民政》2005年第2期。
13.叶南客:《注重和谐城市建设》,《群众》2005年第7期。
14.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
15.李培林:《和谐社会:从十六大一句话到当今主题词》,《中国金融网》。
16.《新华文摘》2005年第4、10期。
17.南京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8.周振华:《收入分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9.李琦:《国家战略机遇期与南京“两个率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0.《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20、21、29、38期。
21.历年《南京统计年鉴》。
22.南京市统计局徐迅《关于农民收入的相关工作报告》。
23.汪萌:《南京中等收入家庭生活现状透视》,《改革与开放》2004年第12期。
24.权衡:《公共政策、居民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经济学家》2004年第6期。
25.徐晓军:《转型期中国社会分配方式的变迁与阶层分化》,《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6.[美]C.米尔斯着;杨小东等译:《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8.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9.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主编:《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0.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距》,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32.郑杭生主编:《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现状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刘祖云;《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4期。
34.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1期。
35.张宛丽:《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近期研究综述》,中国社会学网。
36.许欣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7.周晓虹:《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8.张鸿雁:《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9.唐启国主编:《市情论》,南京出版社2001年版。
40.[德]乌尔里希.贝克着;何博闻译:《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41.王大勇:《构建南京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与对策》,载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42.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3.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朱力、陈如主编:《城市新移民——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报告》,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6.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7.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48.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委办公厅:《建立和完善南京市社会稳定机制问题研究》,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课题,计划编号:20013027,2002年12月。
49.南京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南京市建设最安全城市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市软科学研究通报2004年第01期,总第215期。
50.政协南京市委员会:《“构建和谐南京”政协论坛论文汇编》,2005年7月。
51.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52.景体华主编:《2005: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3.董宁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载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54.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合理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7.王梦奎:《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58.童星:《社会保障与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60.唐钧:《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1.万斌主编:《2005年浙江发展报告》,杭州出版社2005年版。
62.郑秉文:《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63.李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南京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成果汇编》,2004年12月。
64.景天魁:《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6期。
65.王利军:《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经纬》,2004年第2期。
66.陈云:《探寻农保新路》,《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第12期。
67.王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整合的目标构想》,《人口学刊》,2004年第5期。
68.胡晓义:《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发展中的六个关系》,《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4期。
69.孟令君:《发挥民间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社会福利》,2002年第8期。
70.蒋正明、冯继康:《论弱势群体社会扶持中的政府职能》,《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第1期。
71.李学军:《试论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6期。
72.王继:《香港社会保障经验对我们的启示》,《社会》,1999年第5期。
73.石智刚、周莉:《政府在扶助弱势群体中的角色定位》,《学术论坛》,2004年第5期。
74.南京市民政局课题组:《南京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研究》,2002年南京市软科学课题,编号20025001。
75.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3月。
76.邓伟志:《关注“弱势群体”》,《文汇报》2002年3月29日。
77.朱力:《脆弱群体与社会支持》,《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78.陈成文:《社会弱者论》,时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79.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80.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2——弱势群体与社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81.张德存:《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模型》,《“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82.张纲、段澈:《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83.《和谐社会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84.《国内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出炉,深圳第一、北京第四》,2005年9月13日。
85.《南京生活质量无缘全国前十》,新华报业网,2005年9月14日。
86.陈燕:《南京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多远》,《学习与传播》,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