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最新校园德育建设丛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选编
48636000000089

第89章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1624-1662),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海滨,七岁回国,年少好学,有大志。1645年,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接位,见郑森年轻有为,少年英俊,气宇轩昂,忠心不二,封忠孝伯,授招讨大将军,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因此民间尊称他为“国姓爷”。1653年,南明永历皇帝又封他为“延平王”。郑成功驱走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流传下极富传说性的古迹和故事,死后葬于台湾台南鹿耳门港附近。

郑成功纪念馆坐落在日光岩北麓,建于19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纪念日。馆址及周围绿地占地计13 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展厅2200平方米,陪楼展厅及资料研究室500平方米,馆匾是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

郑成功纪念馆除序厅外,有郑成功青少年时代,报国救民、举义抗清,中国宝岛台湾,跨海东征驱荷复台,筚路蓝缕开发台湾,大义彪炳流芳百世,民族精神激励后人7个陈列室,展出各种文物、文献、资料、照片、图表、绘画、雕塑、模型等800余种,系统地介绍了郑成功光辉的一生。

在陈列橱里,有郑成功佩带的玉带、龙袍残片、鞋子、图章等遗物。在诗画资料中,有郑成功的诗作及其手书、《郑成功与王忠孝对奕图》、《海上见闻录定本》、延平王户官杨英的《先王实录》以及《稗海纪游》等,其中《海上见闻录定本》(共两册)是1960年在同安发现的一部抄本,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此外,还有双龙铜炮,它是因炮身饰有两条游龙而命名的。

郑成功纪念馆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和影响,它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起了积极的作用。